夺贼鎗兮便杀贼

出自:宋代·释月涧《偈颂一百零三首 其一○○》

拼音:[duó][zéi][qiāng,chēng][xī][biàn,pián][shā][zéi]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夺贼鎗兮便杀贼,山河大地血淋漓。
今朝冷地翻交转,万垒西风铁马嘶。

查看原文

字义

【夺】

奪【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彊取也。《前漢·食貨志》大賈富家,不得豪奪吾民。《景帝紀》漁奪百姓。《文中子·王道篇》輕施者必好奪。

鐫削祿階亦曰奪。《論語》奪伯氏騈邑三百。

狹路也。《禮·檀弓》齊莊公襲莒于奪。○按《左傳·襄二十三年》齊侯襲莒,杞殖華還載甲,夜入且于之隧。《杜註》:且于,莒邑。隧,狹路。鄭元引之證經云:隧奪聲相。近又云:或作兌,據此則奪非地名。敓,古奪字,兌卽敓之省文。非。

丘月切,音闕。《白居易·桐花詩》何此巴峽中,桐花開十月。草木堅彊物,所稟固難奪。

叶僻吉切,音狄。《大度首》石赤不奪,節士之必。敚或敓原字从攴。

【贼】

賊【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昨則切《集韻》《韻會》疾則切,賊姦宄。《傳》殺人曰賊。

《詩·大雅》不僭不賊。《傳》不殘賊。

《左傳·僖九年》不僭不賊。《註》賊,傷害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賊賢害民,則伐之。《疏》賊虐。

害苗之蟲。《詩·小雅》去其螟螣,及其蟊賊。《傳》食節曰賊。《陸璣疏》賊似桃李中蠹蟲,赤頭身長而細耳。

【鎗】

鎗【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楚庚切《集韻》《韻會》楚耕切,音璫。《說文》鐘聲也。《後漢·馬融傳》鍠鍠鎗鎗,奏於農郊大路之衢。《博雅》聲也。《集韻》或作鏿。

《廣韻》鼎類。《六書故》三足鬴也。俗作鐺。

《正韻》酒器。南齊竟陵王子良,遺何默以徐景山酒鎗。古借用倉。

《集韻》鋤庚切,音傖。亦鐘聲也。

《集韻》千羊切,音瑲。與鏘同。《史記·樂書》君子之聽音,非聽其鏗鎗而已也。《前漢·禮樂志》但能紀其鏗鎗鼓舞,而不能言其義。《註》鏗鎗,金石之聲也。《潘岳·籍田賦》衝牙錚鎗。

與鶬通。《詩·周頌·鞗革有鶬釋文》鶬,七羊反。本亦作鎗。《傳》有鶬,言有法度也。《箋》鶬,金飾貌。

長腰鎗,米別名。《李賀·憶昌谷山居詩》長鎗江米熟。《註》江米,江南所貢玉粒。

《字彙補》鎗去聲,髹工有鎗金鎗銀法。見輟耕錄。《正字通》俗以鎗爲刀槍字,誤。

【兮】

兮【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

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

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便】

便【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婢面切《集韻》《韻會》《正韻》毗面切,音卞。順也,利也,宜也。《荀子·議兵篇》汝所謂便者,不便之便也。所謂仁義者,大便之便也。《前漢·趙充國傳》留屯田十二便。

習也。《禮·表記》唯欲行之浮于名也。故自謂便人。《註》亦言其謙也。辟仁聖之名,云自便習於此事之人耳。

安也。《前漢·武帝紀》便殿火。《註》凡言便殿,便宮,便坐者,所以就便安也。

卽也,輒也。《莊子·達生篇》若乃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

溲也。《前漢·張安世傳》郞有醉便殿上者,安世曰:何知非反水漿耶。

《集韻》毗連切《正韻》蒲眠切,音駢。《爾雅·釋訓》便便,辨也。《論語》便便言。

《韓詩》便便,閒雅貌。

肥滿貌。《後漢·邊韶傳》邊孝先,腹便便。

便辟,足恭也。《書·囧命》便辟側媚。

姓。漢有少府便樂成。

通平。《書·堯典》平章百姓。《史記·五帝紀》作便。互詳平字註。

叶毗賔切,音頻。《琳·車渠椀賦》玉爵不揮,欲厥珍兮。豈若陶梓,爲用便兮。《說文》从更。从人,人有不便更之。

【杀】

殺【辰集下】【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煞。《說文》戮也。《周禮·春官》內史掌王之八柄之法,以詔王治。五曰殺。《疏》太宰有誅無殺。此有殺無誅者,誅與殺相因,見爲過不止,則殺之也。

《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註》斬以鈇鉞,殺以刀刃。

《爾雅·釋詁》殺,克也。《郭註》隱元年公羊傳曰:克之者何,殺之也。

獲也。《禮·王制》天子殺,則下大綏。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註》殺,獲也。

同死。《孟子》凶年不能殺。

忘也。《莊子·大宗師》殺生者不死。《註》李軌云:殺,猶亡也。亡生者不死也。崔云:除其營生爲殺生。

薙草曰殺。《禮·月令》利以殺草。

霜殺物曰殺。《春秋·僖三十三年》隕霜不殺草。《左傳·桓五年》始殺而嘗。

以火炙簡爲殺靑。《後漢·吳佑傳》欲殺靑令汗,取其靑,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靑。亦爲汗靑,義見《劉向·別錄》。

矢名。《周禮·夏官·司弓矢》殺矢、鍭矢,用諸近射田獵。《註》殺矢,言中則死。

《考工記》冶氏爲殺矢,刃長寸,圍寸,鋌十之。

刷也。《釋名》摩挲猶抹殺。

《集韻》《韻會》桑葛切,音薩。散貌。《史記·倉公傳》望之殺然黃。《註》徐廣曰:殺,蘇葛反。正義曰:蘇亥反。

掃滅之也。《前漢·谷永傳》未殺災異。

騷殺,下垂貌。《張衡·東京賦》飛流蘇之騷殺。

《集韻》私列切,音薛。與,旋行貌。《莊子·馬蹄篇》蹩躠爲仁。向崔本作弊殺。

《廣韻》《集韻》《韻會》所界切,音鎩。降也,減削也。《周禮·秋官·象胥》國新殺禮,凶荒殺禮。《禮·大傳》五世而緦殺同姓也。

《禮器》禮不同,不豐不殺。

《正韻》所賣切,音曬。義同。

毛羽敝曰殺。《詩·豳風·予羽譙譙傳》譙譙,殺也。

《周禮·天官·瘍醫》劀殺之劑。《註》殺謂以藥食其惡肉。

噍殺,音也。《禮·樂記》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註》噍則竭而無澤,殺則減而不隆。

剪縫也。《論語》非帷裳,必殺之。亦作。

韜屍之具,上曰質,下曰殺。《儀禮·士喪禮》䞓殺,掩足。

疾也。《白居易·半開花詩》西日憑輕照,東風莫殺吹。《自註》殺,去聲。《正字通》今樂府家有元殺、旁殺之別,元人傳奇《白鶴子》一殺、二殺卽其遺聲也。俗讀生殺之殺,非。《集韻》或作閷煞。

《集韻》《韻會》所例切,音㡜。亦降也。

《集韻》式吏切,音試。同弑。《前漢·高帝紀》項羽放殺其主。《註》殺,當作弑。

《班固·西都賦》掎僄狡,㧖猛噬,脫角挫脰,徒搏獨殺。《註》殺,亦叶式吏切。

叶色櫛切,音瑟。《梁肅·兵箴》傳美干戈,易載以律。古之睿知,神武不殺。

叶式列切,音設。《束皙·近遊賦》繫複襦以御冬,脅汗衫以當熱。帽引四角之縫,裙爲數條之殺。殺,一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