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鸩毒一瓢浇

出自:宋代·释月涧《偈颂一百零三首 其六十三》

拼音:[bǎi][qiān][zhèn][dú,dài][yī][piáo][jiāo]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周家有国圣明朝,甘蔗无端产异苗。
后代儿孙非五逆,百千鸩毒一瓢浇

查看原文

注释

【百千】成百上千。喻众多。
【鸩毒】1.毒酒;毒药。 2.以毒酒害人。引申为毒害。
【一瓢】《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后因以喻生活简单清苦。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百】

百【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博陌切,音伯。《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眾多也。《易·繫辭》百官以治。《書·堯典》平章百姓。《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

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

百鷯。鳥名。見《大戴禮》。

百足,蟲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

百合,草名。《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

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

國名。《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

姓。百豐,列子弟子。

複姓。《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韻會》《正韻》莫白切,音陌。勵也。《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註》言每跳皆勉力爲之。

唐謂行杖人曰五百。《後漢·曹節傳註》五百字,本爲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叶伯各切,音博。《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

叶畢吉切,音必。《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㱃,對花空嘆息。

【千】

千【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

《廣韻》漢複姓。

《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鸩】

鴆【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禁切,音沈。《說文》毒鳥也。《玉篇》毒鳥食蛇,其羽畫酒,飮之卽死。《廣雅》鴆鳥。其雄謂之運日,其雌謂之隂諧。《廣志》鴆形似鷹,大如鶚,毛黑,喙長,食蛇及橡實。《晉語》置鴆於酒。《屈原·離騷》吾令鴆爲媒兮,鴆告予以不好。

鴆有同名殊類者。《山海經》瑤碧之山有鳥,狀如雉,恆食蜚,名曰鴆。

通作酖。《左傳·閔元年》宴安酖毒,不可懷也。《註》酖與鴆通。

《集韻》徒南切,音覃。義同。

丁紺切,音馾。鳥名。或作。

【毒】

毒【辰集下】【毋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徒沃切,音碡。《博雅》惡也。一曰害也。《書·盤庚》惟汝自生毒。《禮·緇衣》惟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

深害曰漸毒。《莊子·胠篋篇》漸毒頡滑。

痛也,苦也。《詩·大雅》民之貪亂,寧爲荼毒。《後漢·蘇章傳》分骸斷首,以毒生者。《註》毒,苦也。

恨也。《馮衍·顯志賦》惡叢巧之亂世兮,毒縱橫之敗俗。《註》毒,恨也。《後漢·袁紹傳》令人憤毒。

藥名。《周禮·天官·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鄭註》毒藥,藥之辛苦者。藥之物恆多毒。

《瘍醫》凡療瘍,以五毒攻之。《註》今醫方有五毒之藥,作之合黃堥,置石膽、丹砂、雄黃、礜石、慈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取以注創,惡肉破骨則盡出。

魚毒,木名。見《爾雅·釋木》。《急就篇》註云:芫華,一名魚毒。漁者投之水中,魚卽死而浮出,故以爲名。芫,或作杬。

雞毒,烏頭別名。《淮南子·主術訓》天下之物,莫凶於雞毒,然良醫索而藏之,有所用也。

狗毒、繩毒,俱草名,見《爾雅·釋草》疏。

置毒於物曰毒。《左傳·襄十四年》秦人毒涇上流。

治也。《易·師卦》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註》王云:毒,役也。馬云:治也。《莊子·人閒世》無門無毒。《註》毒,亦訓治。

同育,亭育化育之意。《老子·道德經》亭之毒之。《註》亭以品其形,毒以成其質。毒,徒篤反。今作育。《唐代宗詔書》中孚及物,亭育爲心。《張說·撰姚崇》亭育之功成。皆以亭毒爲亭育。古毒育者義通。

《韻會》《正韻》都毒切,音篤。身毒,西域國名。在大夏東南。一名捐毒,又名天篤。師古曰:今之天竺。蓋身毒聲轉爲天篤,篤省文作竺,又轉爲竺音。《山海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天毒,其人水居。《郭璞註》天毒,卽天竺國。

《集韻》待戴切《正韻》度耐切,音代。同瑇。瑇瑁也。亦作毒冒。《前漢·地理志》多犀象毒冒。《註》師古曰:毒,音代。冒,莫內反。通作玳瑇。

叶昌石切,音尺。《曹植·思歸賦》何曾雲之沈結兮,悼太陽之潛匿。雨淋涔而絫注兮,心憤悁以悽毒。《說文》省屮,从作毒。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瓢】

瓢【午集上】【瓜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飄。《玉篇》瓠瓜也。《廣韻》瓠也。《正字通》匏瓢,剖開可爲酒尊,爲要舟浮水。《周禮·春官·鬯人》禜門用瓢齎。《註》瓢,謂瓢蠡也。《莊子·逍遙遊》剖之以爲瓢,則瓠落無所容。《前漢·東方朔傳》以瓢測海。《揚子·方言》蠡或謂之瓢。《古今注》瓢亦瓠也。瓠其總,瓢其別也。

【浇】

澆【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古堯切《集韻》《韻會》《正韻》堅堯切,也。一曰薄也。《後漢·循吏傳》澆淳散樸。

姓。明總兵澆彧。

《集韻》《類篇》力交切,音聊。水洄洑貌。《王逸楚辭註》回波爲澆。

《廣韻》《韻會》五弔切《集韻》倪弔切,音顤。人名。寒浞子。

《集韻》魚到切,音傲。義同。或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