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蝈晨悲鸣

出自:明代·释宗泐《杂诗十一首 其十》

拼音:[lóu][guō][chén][bēi][míng]

平仄:平平平平平

四月维孟夏,六阳云已盈。
靡草夕凋瘁,蝼蝈晨悲鸣
运序迭衰王,万汇纷枯荣。
斯理信昭灼,君子宜守贞。

查看原文

注释

【蝼蝈】蛙属。《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蝼蝈鸣,蚯蚓出。"郑玄注:"蝼蝈﹐蛙也。"《逸周书.时训》:"立夏之日﹐蝼蝈鸣。"朱右曾校释:"蝼蝈﹐蛙之属﹐蛙鸣始于二月﹐立夏而鸣者﹐其形较小﹐其色褐黑﹐好聚浅水而鸣。"唐张碧《山居雨霁即事》诗:"古路绝人行﹐荒陂响蝼蝈。"一说蝼为蝼蛄﹐蝈为蛙﹑蛤蟆。参阅《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蝼蝈鸣"陆德明释文引汉蔡邕《月令章句》及《淮南子.时则训》"蝼蝈鸣"汉高诱注。又说即蝼蛄。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二.蝼蛄》及《尔雅.释虫》"天蝼"清郝懿行义疏。
【悲鸣】悲哀地叫:号角~ㄧ绝望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蝼】

螻【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落侯切《集韻》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螻蛄。詳蛄字註。

螻蟈,蛙也。詳蟈字註。

土螻,獸名。《山海經》崑崙之丘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竹書紀年註》有大螻如羊。《魏公卿上尊號奏》有熊之興,地出大螻。

《說文》螭亦名地螻。

囿名。《晉語》趙子田于螻。《註》螻,晉君之囿。

《集韻》龍珠切,音廔。天螻,蟲名。《爾雅·釋蟲》螜,天螻。《古今注》螻蛄,一名天螻。《揚子·方言》蠀螬,秦、晉之閒謂之蠹,或謂之天螻。

音漏。內病也。《周禮·天官·內饔》馬黑脊而般臂螻。《羣經音辨》螻,干寶讀去聲。《呂氏春秋》戸樞不腐,流水不螻。《禮記》作漏。

【蝈】

蟈【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韻會》古獲切,音馘。《玉篇》蛙別名。《禮·月令》螻蟈鳴。《註》螻蟈,蛙也。《急就篇註》蛙,一名螻蟈,色靑,小形而長股。《周禮·秋官·蟈氏註》蟈,今御所食蛙也。字从虫國聲。別詳蛙字註。

【晨】

晨【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辰。《說文》曟,或省作晨。房星爲民田時者。《周語》農祥晨正。《註》晨正謂立春之日,晨中於午也。

《廣韻》食鄰切《集韻》乗人切,音神。《說文》作䢅,早昧爽也。从臼从辰。辰,時也。《九經字樣》䢅,隷省作晨。《爾雅·釋詁》晨,早也。《釋名》晨,伸也。旦而日光復伸見也。《玉篇》明也。《周禮·秋官·司寤氏》禦晨行者。

《集韻》慈鄰切,音秦。關中語也。

《集韻》鷐通作晨。《爾雅·釋鳥》晨風,鸇。《註》鷂屬。《詩·秦風》鴥彼晨風。

《韻補》叶時連切。《陸機·挽歌》側聽隂溝涌,臥觀天井懸。廣宵何寥廓,大暮安可晨。

【悲】

悲【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府眉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眉切,。《說文》痛也。从心非聲。有聲無淚曰悲。《詩·豳風》女心傷悲。《毛傳》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鄭箋》春女感陽氣而思男,秋士感隂氣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一曰心非爲悲。心之所以非則悲矣。《淮南子·原道訓》憂悲多恚,病乃成積。

叶補皆切,擺平聲。《楚辭·九辯》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悵而自悲。四時遞來而卒歲兮,隂陽不可與儷偕。

【鸣】

鳴【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明。《說文》鳥聲也。《玉篇》聲相命也,嘷也。《詩·大雅》鳳凰鳴矣,于彼高岡。

獸亦曰鳴。《易·說卦傳》其於馬也爲善鳴。

《增韻》凡出聲皆曰鳴。《禮·學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莊子·德充符》子以堅白鳴。

鳥名。《山海經》弇州山有五彩之鳥,仰天鳴,名曰鳴鳥。《書·召誥》我則鳴鳥不聞。《音義》馬云:鳴鳥,謂鳳凰也。

姓。出《姓苑》。

《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音命。鳥相呼也。《馬融·長笛賦》山雞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鳴子,悲號長嘯。《註》鳴,命也。《曹植詩》鳴儔嘯匹侶。

叶謨郞切,音芒。《前漢·郊祀歌》寒暑不忒況皇章,展詩應律鋗玉鳴。函宮吐角激徵淸,發梁揚羽申以商。《張華·俠曲》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信陵西反魏,秦人其彊。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