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鹤无声

出自:明代·陈霆《念奴娇 其二 和宋人中秋月韵》

拼音:[hào][hè][wú][shēng]

平仄:仄仄平平

淡天垂羃,见银盘转处,余烟收绿。
百尺飞楼闲倚久,仙桂时飘香粟。
皓鹤无声,金梧有影,寒气生华屋。
好风细细,递来何处丝竹。
看取千里婵娟,银屏交映,光射庐峰瀑。
今夜嫦娥应过我,卷起真珠千斛。
长剑横空,翩然飞迓,底用乘鸾鹄。
满身清露,凤笙吹破攒玉。

查看原文

注释

【无声】1.没有声音。 2.吞声;不说话。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皓】

皓【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風》月出皓兮。《揚子·淵騫篇》明星皓皓。

《集韻》潔白也。《詩·唐風》揚之水,白石皓皓。《朱註》又胡暴反,叶下鵠。鵠,音告。

虛曠貌。《大戴禮》常以皓皓,是以眉壽。

皓膠,水凍貌。《楚辭·大招》霧雨淫淫,白皓膠只。

《廣韻》顥,今作皓。《說文》商山四顥,白首老人也。《史記·留侯世家》四人從太子,鬚眉皓白。《師古註》所以謂之四皓。

通作昊。太皓,天也。《後漢·郞顗傳》太皓悅和,靁聲乃發。《荀子·賦篇》皓天不復。《註》皓,同昊。

天皓,星名。《史記·天官書》歲隂在丑,星居寅,以十二月與尾箕晨出,曰天皓。《前漢·天文志》作天昊。

與皞同。《楚辭·遠遊》歷太皓以左轉。《註》卽太皞也。

《唐韻》《韻會》《正韻》古老切,音杲。皓皓,潔白精瑩貌。

姓。《吳越春秋》句踐大夫皓進。

《集韻》呼回切,音灰。髮皓落也。劉昌宗說。《玉篇》同皜。《集韻》或作皞暠䯫。《廣韻》从日作晧。

【鹤】

鶴【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下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曷各切,鶴也。古謂之仙禽,亦名露禽,或又謂之隂羽。《本草》鶴白色㿥㿥,故又名八公。《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詩·小雅》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淮南子·說山訓》雞知將旦,鶴知夜半。《左傳·閔二年》衞懿公好鶴,鶴有乗軒者。

地名。《史記·衞世家註》鶴城在滑州匡城縣正南十五里。

《莊子·徐無鬼》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郭註》鶴列,陳兵也。

鶴膝,矛名。鶴之膝隆起,故吳矛骹大者爲鶴膝。

《逸雅》鋤,助也。齊人謂其頭曰鶴,似鶴頭也。

姓。鶴壽,見《金史》。

《正韻》與翯同。《詩·大雅》白鳥翯翯。《孟子》作鶴鶴。

叶胡沃切,音礐。《嵆康·琴賦》下逮謠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別鶴。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