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罗于肆

出自:近现代·俞长源《海上曲 其三》

拼音:[bīn][fēn][luó][yú][sì]

平仄:平平平平仄

东海三为田,人间今何世。
大江东尽头,楼台结蜃气。
中有波斯商,横渡重洋至。
梯航来百珍,缤纷罗于肆
路人一猎奇,主人万金致。
碧眼视眈眈,忧者洞其志。
俄焉两易霜,巨腹如容器。
长扬乘风归,还作重来计。

查看原文

注释

【缤纷】多而杂乱的样子:五彩缤纷|思缤纷而不理。
【纷罗】杂然罗列。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缤】

繽【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廣韻》匹賔切《集韻》《韻會》《正韻》紕民切,迎。

【纷】

紛【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正韻》敷文切,音芬。《說文》馬尾韜也。《玉篇》亂也,緩也。

《博雅》紛紛,衆也。

喜也。《易·卦》用史巫紛若吉。《釋文》紛,衆也,喜也。一云盛也。《前漢·禮樂志》羽旄紛紛。《註》紛紛言其多。

《書·顧命》筍席紛純。《疏》紛如綬,有文而狹者也。

《禮·內則》左佩紛帨。《註》紛帨,拭物之佩巾也。

《揚雄·羽獵賦》靑雲爲紛。《註》紛,旗旒也。

《集韻》符分切,音汾。紛縕,亂貌。

《韻補》叶孚焉切。《孫楚·雪賦》豐隆灑雪,交錯翻紛。膏澤偃液,普潤中田。

【罗】

羅【未集中】【网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4画

《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朗何切,音蘿。《說文》以絲罟鳥。古者芒氏初作羅。《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註》謂羅絡之。《詩·王風》雉離於羅。《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

《類篇》帛也。《釋名》羅文,疎羅也。《戰國策》下宮糅羅紈,曳綺縠。

《廣雅》羅,列也。《楚辭·九歌》羅生兮堂下。《註》羅列而生。

國名。《左傳·桓十二年》羅人欲伐之。《註》羅,熊姓國,在宜城縣西山中,後徙。

水名。《史記·屈原傳》遂自投汨羅。《註》汨水在羅,故曰汨羅。

新羅,東夷國名。《唐書·東夷傳》新羅,弁韓苗裔也,居漢樂浪地。

姓。《姓氏急就篇》羅氏,顓頊後,封于羅,今房州也。子孫以爲氏。

羅羅,獸名。《山海經》北海有獸,狀如虎,名曰羅羅。《駢雅》靑虎謂之羅羅。

菴羅,果名。《本草》梨之類,色黃,如鵝梨。

《集韻》鄰知切,音離。義同。

《集韻》郞佐切,音囉。邏或省作羅。巡也。

【于】

于【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迂。《爾雅·釋詁》于,曰也。

往也。《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詩·小雅》王于出征。

《儀禮·士冠禮》宜之于假。《註》于,猶爲也。宜之見爲大矣。

《聘禮》賄在聘于賄。《註》于讀曰爲。言當視賓之禮,而爲之財也。

《司馬相如·長門賦敘》因于解悲愁之辭。

未定之辭。《公羊傳·僖二十八年》歸于者何。歸于者,罪未定也。

行貌。《韓愈·上宰相書》于于焉而來矣。

于于,自足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

鐘兩口之閒曰于。《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兩欒謂之銑,銑閒謂之于。

《前漢·元后傳》衣絳緣諸于。《註》大掖衣也。

《唐書·元德秀傳》明皇命三百里內刺史縣令,以聲樂集,德秀惟樂工十人,聮袂歌于蔿于。

草名。《爾雅·釋草》茜,蔓于。《註》生水中。一名軒于。《司馬相如·子虛賦》菴閭軒于。

木名。《爾雅·釋木》棧木,于木。《註》僵木也。江東呼木觡。

淳于,縣名。今密州安丘縣,古淳于國。

姓。周武王第二子邘叔之後,以國爲氏,後因去邑爲于。

淳于,宣于,鮮于,多于,于,皆複姓。

三氏姓。勿忸于,阿伏于,見《魏書·官氏志》。

助語辭。《詩·召南》于沼于沚。《朱傳》于,於也。《周易》《毛詩》於皆作于。于於古通用。

《集韻》邕俱切,音紆。廣大貌。《禮·檀弓》邾婁考公之喪,徐君使容居來弔含。有司曰:諸侯之來辱敝邑者,易則易,于則于,易于雜者,未之有也。

《文王世子》仲尼曰: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聞之曰:爲人臣者,殺其身有益於君,則爲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與迂通。

《正韻》休居切,與吁通。歎辭。《詩·周南》于嗟麟兮。

【肆】

肆【未集中】【聿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四。《說文》極陳也。《爾雅·釋言》肆,力也。《疏》極力也。《左傳·昭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註》肆,極也。《周語》藪澤肆旣。《註》肆,極也。旣,盡也。

《玉篇》放也,恣也。《易·繫辭》其事肆而隱。《疏》其辭放肆顯露,而所論義理深而幽隱也。《左傳·昭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復二文之業,弛周室之憂。《註》肆,展放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偷。《註》肆,猶放恣也。

遂也。《書·舜典》肆類于上帝。《傳》肆,遂也。

次也。《詩·小雅·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箋》襄,駕也。駕謂更其肆也。《疏》謂止舍處也。天有十二次,日月所止舍也。舍卽肆也。在天爲次,在地爲辰,每辰爲肆,是歷其肆舍有七也。

陳也,列也。《書·牧誓》昬棄厥肆祀弗答。《傳》昏,亂也。肆,陳也。《詩·大雅》肆筵設席。《註》肆者,陳設之意。

《古今註》肆,所以陳貨鬻之物也。《周禮·地官·司市》掌以陳肆辨物而平市。《註》肆,謂陳物處。《前漢·法志》開市肆以通之。《註》師古曰:肆,列也。

《韻會》旣暴尸也。《周禮·秋官·掌囚》凡殺人者,踣諸市,肆之三日。

《爾雅·釋詁》肆,故也。《疏》肆之爲故,語更端辭也。《又》肆,今也。《註》肆旣爲故,又爲今,此義相反而兼通者。《書·大禹謨》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代罪。《傳》肆,故也。《詩·大雅》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傳》肆,故今也。

《博雅》伸也。《左傳·僖三十年》旣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註》肆,申也。

《小爾雅》餘也。

緩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肆,緩也,過而有害,當緩赦之。《左傳·莊二十二年》肆大眚。《疏》肆,緩也。◎按公羊傳註:肆,跌也,過度也。穀梁傳註:肆,失也。三傳異義。

《玉篇》量也。

大也。《書·梓材》越厥疆土,于先王肆。《傳》能遠拓其界壤,則于先王之道遂大。

長也。《詩·大雅》其詩孔碩,其風肆好。《傳》肆,長也。

弃也。《揚雄·長楊賦》故平不肆險。安不忘危也。《註》服虔曰:肆,弃也。

《小爾雅》突也。《詩·大雅》是伐是肆。《傳》肆,疾也。《箋》肆犯突也。《疏》肆爲犯突,言犯師而衝突之。《左傳·文十二年》若使輕者,肆焉其可。《註》肆,暫往而退也。

《周禮·春官·小胥》凡縣鍾磬,半爲堵,全爲肆。《註》編縣之,二十六枚在一虡,謂之堵。鍾一堵,磬一堵,謂之肆。《左傳·襄十一年》歌鍾二肆。《註》肆,列也。縣鍾十六爲一肆。二肆,三十六枚。

官名。《周禮·地官》肆長各掌其肆之政令。

姓。《何氏姓苑》有漁陽太守肆敏。

祭名。《史記·周本紀》肆祀不答。

《集韻》息七切,音悉。放也。

《韻會》羊至切。與肄同。《五音集韻》習也,嫩條也。《禮·玉藻》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註》肆,讀爲肄。肄,餘也。《釋文》肆,音肄。

音陔。《禮·禮器》其出也,肆夏而送之,蓋重禮也。《註》肆夏,當爲陔夏。《釋文》肆,依註作陔,古來切。

《集韻》他歷切,音逖。解也。《禮·郊特牲》腥肆爓腍祭。《註》治肉曰肆。《疏》肆,剔也。《釋文》肆,敕歷切。《周禮·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註》鄭司農雲,肆,陳骨體也。士喪禮曰:肆解去蹄。《贾疏》羞,進也。肆,解也。謂於俎上進所解牲體於神座前。《釋文》肆,他歷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