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鸣充耳啾啾响

出自:近现代·俞长源《惆怅诗 其二》

拼音:[luán][míng][chōng][ěr][jiū][jiū][xiǎng]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昭质修姱信未亏,求贤慕义愿终违。
沈心异席难为卷,沐发匪阳不获晞。
翠袖罗衣寒自薄,雕栏玉砌事俱非。
鸾鸣充耳啾啾响,素手如何吝惠绥。

查看原文

注释

【鸾鸣】1.鸾铃鸣响。 2.鸾凤和鸣。比喻夫妻和美。 3.弹琴的一种指法。
【充耳】1.塞住耳朵。 2.指声音充满耳朵。 3.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瑱"。
【啾啾】象声词,形容许多小鸟一齐叫的声音。也形容凄厉的叫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鸾】

鸞【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30画部外筆画:19画

《廣韻》落官切《集韻》《韻會》盧丸切《正韻》盧官切,音鑾。神鳥也,赤神之精,鳳凰之佐,雞身赤毛,色備五采,鳴中五音,出女牀山。《山海經》女牀山有鳥,狀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鸞。見則天下安寧。

《洽聞記》蔡衡曰:多赤色者鳳,多靑色者鸞。《李賀詩》銅鏡立靑鸞。

鸞鈴。《詩·小雅》和鸞雝雝。《毛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左傳·桓二年》鍚鸞和鈴,昭其聲也。《杜註》鍚在馬額,鸞在鑣,和在衡,鈴在旂,動皆有聲。《埤雅》鸞鳥,雌曰和,雄曰鸞。禮云:在輿則聞鸞和之聲,蓋取諸此。古時鸞輿順動,此鳥飛集車上,雄鳴於前,雌應於後。

鸞刀。《詩·小雅》執其鸞刀。《毛傳》刀有鸞者,言割中節也。《疏》鸞鈴之刀,鸞卽鈴也。刀環有鈴,其聲中節。

作鑾。《古今注》玉輅衡上金雀,若朱鳥也。口銜鈴,鈴謂之鑾。或謂朱鳥鑾也。鸞口銜鈴,故謂之鑾。

鸞鳥,縣名。《後漢·郡國志》屬武威郡,卽今涼州昌松縣北。

叶閭員切,音連。《陸璣羅敷歌》赴曲迅驚鴻,蹈節如集鸞,綺態隨緣變,沈姿無乏源。

【鸣】

鳴【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明。《說文》鳥聲也。《玉篇》聲相命也,嘷也。《詩·大雅》鳳凰鳴矣,于彼高岡。

獸亦曰鳴。《易·說卦傳》其於馬也爲善鳴。

《增韻》凡出聲皆曰鳴。《禮·學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莊子·德充符》子以堅白鳴。

鳥名。《山海經》弇州山有五彩之鳥,仰天鳴,名曰鳴鳥。《書·召誥》我則鳴鳥不聞。《音義》馬云:鳴鳥,謂鳳凰也。

姓。出《姓苑》。

《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音命。鳥相呼也。《馬融·長笛賦》山雞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鳴子,悲號長嘯。《註》鳴,命也。《曹植詩》鳴儔嘯匹侶。

叶謨郞切,音芒。《前漢·郊祀歌》寒暑不忒況皇章,展詩應律鋗玉鳴。函宮吐角激徵淸,發梁揚羽申以商。《張華·俠曲》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信陵西反魏,秦人其彊。

【充】

充【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昌終切《集韻》昌嵩切《正韻》昌中切,音突。

《玉篇》行也,滿也。

《廣韻》美也,備也。

塞也。《詩·邶風》褎如充耳。《註》言黎侯寓衞,衞人如塞耳無聞也。

《增韻》實之也。《禮·王制》充君之庖。

《前漢·揚雄傳》充庖厨而已。《註》師古曰:充,當也。

《周禮·地官·充人註》猶肥也,養牲而肥之也。

《左傳·哀十一年》事充政重。《註》充者,䌛役煩也。

《管子·內業篇》凡食之道,大充,傷而形不藏。《註》過飽也。

《禮·檀弓》充充如有窮。《註》孝子心形,充屈窮急之容也。

姓。漢充向,充申。

《韻補》叶昌王切,廠平聲。《道藏歌》淵響啓靈扉,七門扇羽章。陽臺大洞野,幽逸芝英充。充作〈从儿。

【耳】

耳【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也。

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註》耳食,不能知味也。

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

《韻會》助語辭。《論語》女得人焉耳乎。《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正韻》語決辭。《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詩·魯頌》六轡耳耳。《傳》耳耳然至盛也。《朱註》耳耳,柔從也。

爵名。《左傳·昭七年》燕人歸燕姬,賂以瑤罋玉櫝斝耳。《註》斝耳,玉爵。《疏》斝,爵名,以玉爲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姓。《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人名。老子名李耳。

地名。《前漢·武帝紀》罷儋耳眞番郡。《註》師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眞番,本朝鮮地,皆武帝所置也。《後漢·明帝紀》西南哀牢,儋耳,僬僥諸種,前後貢獻。《註》楊浮異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則鏤其頰皮,連耳匡分爲數枝,狀如雞腸,纍纍下垂至肩。

山名。《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疏》熊耳山,在弘農盧氏縣東,伊水所出。《荆州記》順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山,東西各一峯,如熊耳狀,因以爲名。《齊語》踰大行與辟耳之谿。《註》辟耳,山名。《史記·封禪書》束馬懸車,上耳,山名在河南太陽。

草名。《詩·周南》采采卷耳。《傳》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疏》生子如婦人耳中璫,或謂之耳璫,幽州人謂之爵耳。《博雅》耳,馬莧也。

獸名。《博雅》李耳,虎也。

綠耳,周穆王駿馬名,俗作騄駬。魏時西獻千里馬,色白,兩耳黃,名黃耳。《山海經》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註》卽鼯鼠,飛生鳥也。《崔豹·古今注》狗,一名黃耳。

蟲名。《爾雅·釋蟲》螾,或謂之入耳。

曾孫之孫曰耳孫。《前漢·惠帝紀》內外公孫耳孫。《註》應劭曰:耳孫者,孫之孫也。去曾高遠,但耳聞之。

《集韻》《韻會》孫之曾孫也。師古曰:爾雅,仍孫從己而數,是爲八葉。與晉說相同。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

《諸侯王表》孫之子耳孫。《註》耳音仍。

《集韻》仍拯切,仍上聲。關中河東讀耳作此音。

【啾】

啾【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正韻》卽由切《集韻》《韻會》將由切,音遒。《說文》小兒聲也。《廣韻》啾唧,小聲。

《屈原·離騷》鳴玉鸞之啾啾。《註》王逸云:啾啾,鳴聲。

《集韻》與噍通。詳噍字註。或書作。

字秋切,音酋。小聲。

《集韻》《類篇》。《楚辭·招隱士》歲暮兮不自聊,蟪蛄鳴兮啾啾。

【响】

響【戌集中】【音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許兩切,音享。《說文》聲也。从音鄕聲。《註》徐鍇曰:聲之外曰響。響猶怳也,怳怳然浮也。實而精者曰聲,朴而浮者曰響。響之附聲,如影之著形。《玉篇》應聲也。《書·大禹謨》惟影響。

方響,樂器。《杜陽雜編》太和九年,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集韻》或作㗽。《韻會》又作鄕。通作嚮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