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坐观星一系思

出自:近现代·杨寿杓《秋兴八首用杜子美韵 其四》

拼音:[lòu,lù][zuò][guān,guàn][xīng][yī][xì,jì][sī,sāi]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幕府经纶别墅棋,关河秋色动人悲。
鲲鹏海上图南日,蟋蟀堂前战北时。
世事转随霜信早,乡书来比雁宾迟。
连宵妖孛躔牛斗,露坐观星一系思

查看原文

注释

【坐观】坐视;旁观。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露】

露【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說文》潤澤也。从雨路聲。《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釋名》露,慮也。覆慮物也。《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爲露。《蔡邕·月令》露者,隂之液也。《白虎通》露者,霜之始。《禮·月令》孟秋,白露降。《詩·召南》厭浥行露。《箋》厭浥然濕,道中始有露,謂二月中嫁娶時也。

《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屈原·離騷》朝飮木蘭之墜露。《前漢·鼂錯傳》覆露萬民。《註》如淳曰:覆,䕃也。露,膏澤也。《春秋緯》武露布,文露沉。《註》甘露降其國,布散者,人尙武,沉重者,人尙文。

《玉篇》露,見也。《集韻》彰也。《禮·孔子閒居》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疏》露見而生。《左傳·襄三十一年》其暴露之。《戰國策》諸侯見齊之罷露。《註》在野曰露。

《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閼湫底,以露其體。《註》露,羸也。《疏》肌膚瘦,則骸骨露也。

《正字通》軍中捷書曰露布。《後漢·禮儀志》請驛馬露布。《文心雕龍》露布者,露版不封,布諸視聽。

臺名。《史記·孝文紀》常欲作露臺。

《史記·楚世家》蓽露藍縷。《註》服虔曰:蓽露,柴車素大輅也。《後漢·靈帝紀》得民家露車共乗之。

《揚子·方言》覆結或謂之承露。

《正字通》庫露,器名。《皮日休詩》襄陽作髹器,中有庫露眞。《註》玲瓏空虛,故曰庫露。今諺呼書格曰庫露格。

《前漢·董仲舒傳》玉杯蕃露。《註》皆其所著書名也。《字彙補》繁露,冕之繅旒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程大昌演繁露,皆取此義。

《爾雅·釋草》蔠葵,繁露。《註》承露也,大莖小葉,華紫黃色。

《汲冢周書》渠叟以䶂犬。䶂犬者,露犬也。能飛,食虎豹。

白露、寒露,名。見《後漢·律曆志》。

《詩·邶風》胡爲乎中露。《傳》中露,衞邑也。

姓。《廣韻》史記三皇紀,其後有州甫甘、許戲露、齊紀怡、向申呂,皆姜姓之後,爲諸侯。《魯語》以露堵父爲客。《風俗通》漢有上黨都尉露平。

【坐】

坐【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徂臥切,音座。行之對也。《禮·曲禮》坐如尸。《又》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便坐,別坐之處。《前漢·文翁傳》在便坐受事。

《後漢·宣秉傳》秉修高節,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京師謂之三獨坐。

猶守也。《左傳·桓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

古者謂跪爲坐。《禮·曲禮》先生琴瑟書策在前,坐而遷之。《註》坐,跪也。

《律》有罪坐。《前漢·文帝紀》除收帑相坐律令。

罪人對理曰坐。《左傳·僖二十八年》鍼莊子爲坐。

釋氏大坐曰跏趺。《蓮華經》結跏趺坐。

與座通。《前漢·梅福傳》當戸牖之法坐。《註》正座也。

姓。見《姓苑》。

《集韻》徂果切,音睉。義同。○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韻諸書訓註皆同,惟《轉註古音》坐註引《史記》高帝紀,遂坐上坐。《正義》云:前坐字,在果反,後坐字,在臥反。《字彙》行坐之坐讀上聲,非。《正字通》謂坐字在上聲者,叶音也,亦非。本作。《說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

【观】

觀【酉集上】【見部】康熙筆画:25画部外筆画:18画

〔古文〕古玩切,官去聲。《說文》諦視也。《韻會》所觀也,示也。《易·觀卦》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朱註》觀者,有以中正示人而爲人所仰也。《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傳》欲觀示法象之服制。觀,舊音官,陸音工喚切。《周禮·冬官考工記》㮚氏爲量。嘉量旣成,以觀四國。《註》以觀示四方,使放象之。《前漢·宣帝紀》觀以珍寶。《師古曰》觀,示也。

容觀,容貌儀觀也。《禮·玉藻》旣服習容觀玉聲乃出。

《爾雅·釋詁》多也。《詩·周頌》奄觀銍艾。《箋》奄,久。觀,多也。一音官。

《爾雅·釋宮》觀謂之闕。《註》宮門雙闕。《疏》雉門之旁名觀。

名闕。《白虎通》上懸法象,其狀巍巍然高大,謂之象魏。使人觀之,謂之觀也。《三輔黃圖》周置兩觀,以表宮門。登之可以遠觀,故謂之觀。《左傳·僖五年》公旣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註》臺上構屋,可以遠觀者也。

《廣韻》樓觀。《韻會》道宮謂之觀。《史記·封禪書》仙人好樓居,上令長安作蜚廉桂觀,甘泉作益延壽觀。

太子宮有甲觀。《前漢·成帝紀》元帝在太子宮,生甲觀畫堂。

東觀,漢祕書監。《後漢·安帝紀》詔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傳記。《註》洛陽南宮有東觀。一名蓬觀。

京觀,積尸封土其上也。《左傳·宣十二年》潘黨曰: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尸,以爲京觀。

《韻會》壯觀,奇觀,謂景趣壯麗,事端奇偉有可觀者。

《字彙補》爲觀。

人名,國名。《竹書紀年》帝啓十年,放季子武觀于西河。《註》武觀,卽楚語五觀也。觀國,今頓丘衞縣。

縣名,水名。《前漢·地理志》東郡有畔觀縣,膠東國有觀陽縣。《應劭曰》在觀水之陽。

姓。《楚語》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

通作館。《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靈圉燕於閒館。《又》虛宮館而勿仞。《史記》《漢書》俱作觀。

與鸛通。《莊子·寓言篇》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

《廣韻》《集韻》古丸切《韻會》《正韻》沽歡切,音官。《博雅》視也。《正字通》遠視、上視曰觀,近視、下視曰臨。《易·觀卦》初六童觀。《朱子曰》卦以觀示爲義,爻以觀瞻爲義。《書·盤庚》予若觀火。《傳》我視汝情,如視火。鄭康成讀去聲。《穀梁傳·隱五年》公觀魚于棠。《傳》常事曰視,非常曰觀。《關尹子·二柱篇》愛者我之精,觀者我之神。愛爲水,觀爲火。愛執而觀,因之爲木。觀存而愛,攝之爲金。

遊也。《孟子》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觀也。

占也。《史記·天官書》觀成潢。《晉灼曰》觀,占也,潢,五帝車舍。

猶顯也。《前漢·嚴安傳》以觀欲天下。《師古曰》顯示之,使其慕欲也。

《韻會小補》區願切,音勸。《禮·緇衣》在昔上帝,周田觀文王之德。《註》周田觀,古文爲割申勸。《陸德明·釋文》觀。依註讀爲勸。

叶古黃切,音光。《汲冢周書》師曠歌無射曰:國誠寧矣,遠人來觀。修義經矣,好樂無荒。

叶規倫切,音均。《前漢·高彪詩》枉道依合,復無所觀。先公高節,越可永遵。

叶居員切,音涓。《傅毅·七激》推深窮類,靡不博觀。光潤嘉美,世宗其言。

叶扃縣切,涓去聲。《揚雄·甘泉賦》大厦雲譎波詭,摧嗺而成觀。仰橋首以高視兮,目冥眴而無見。

《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箋》觀,多也。《韓詩》作覩。

【星】

星【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腥。《說文》萬物之精,上爲列星。从晶生聲。一曰象形。从口。古口復注中,故與日同。《釋名》星,散也,列位布散也。《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傳》星,四方中星。

《洪範》五紀,四曰星辰。《傳》二十八宿迭見,以敘節氣。《又》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傳》星,民象,箕星好風,畢星好雨。《史記·天官書》星者,金之散氣。《註》五星五行之精,衆星列布,體生於地,精成於天,列居錯行,各有所屬。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前漢·天文志》經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七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國官宮物類之象。《淮南子·天文訓》日月之淫氣精者爲星辰。

星星,猶點點也。《謝靈運詩》星星白髮垂。

草名。戴星、文星、流星,皆穀精草別名。《本草綱目》此草生穀田中,莖頭小白花,點點如亂星。

姓。《廣韻》《羊氏家傳》曰:南陽太守羊續,娶濟北星重女。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系】

系【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胄兮。《註》應劭曰:連也。《後漢·張衡傳》系曰。《註》系,繫也。《文選註》言繫賦之前意也。

《張衡·東京賦》雖系以隤牆塡塹。《註》系,繼也。

《左思·魏都賦》本前修以作系。《註》系者,胤也。

《廣韻》緒也。《增韻》聯屬也。

姓。《廣韻》楚有系益。○按《說文》系自爲部,今倂入。

【思】

思【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恖音司。《說文》睿也。《書·洪範》思曰睿。《六書總要》念也,慮也,繹理爲思。

願也。《詩·大雅》思皇多士。《箋》願也。《正義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願也。

語巳辭。《詩·周南》不可泳思。

《大雅》神之格思。

語起辭。《詩·大雅》思齊太任。

《魯頌》思樂泮水。

《諡法》謀慮不愆曰思。

州名。楚黔中地,唐置思州,以思邛水得名。

姓。以諡爲氏,明有思志道。

《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相吏切,音四。《揚雄·甘泉賦》儲精垂思。

悲也。《詩·小雅》䑕思泣血。《註》思,去聲,䑕思,哀以思。言悲也。

《書·堯典》欽明文思。《註》道德純備謂之思。《音義》思,息嗣反。

如字。

叶相居切,音須。《徐幹·室思詩》妾身雖在遠,豈違君須臾。旣厚不中薄,想君時見思。

叶桑才切,音腮。多鬚貌。《左傳·宣二年》宋城者謳曰:于思于思,棄甲復來。

念也。《易·咸卦》憧憧往來,朋從爾思。《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說文》从心囟聲。囟頂門骨空,自囟至心,如絲相貫不絕。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