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彝亟待调

出自:明代·李之世《得何象冈宫詹书寄诗扇集序赋答》

拼音:[shāng][yí][jí,qì][dài,dāi][tiáo,diào,zhōu]

平仄:平平平平平

一自投荒澨,星霜五易杓。
身难依日月,梦屡切云霄。
地尽天涵水,气生月应潮。
津迷针是导,风利梗同飘。
逆浪鱼爷壮,吹沙飓母骄。
确田刀作耨,村屋苇为寮。
俗古文儒盛,风偷俗尚浇。
遐方徵翡贝,近地少渔樵。
薄宦嗟浮海,劳薪任折腰。
未能收铁网,徒自望铜标。
之子今名世,天生翊圣朝。
弘文资黼黻,卑论采刍荛。
品藻骀增价,吹嘘羽送飙。
感深唯一涕,喜极更难描。
车笠盟何有,山钟气讵遥。
自甘社栎弃,敢望馆材翘。
山衮行当补,商彝亟待调
波臣惟有祝,报答愧明瑶。

查看原文

字义

【商】

商【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觴。《說文》从外知內也。从㕯,章省聲。《廣韻》度也。《易·兌卦》九四,商兌未寧。《註》商,商量,裁制之謂也。《禮·曲禮》槀魚曰商祭。《註》商猶量也。《疏》祭用乾魚,量度燥濕,得中而用之也。

《玉篇》五音,金音也。《禮·月令》其音商。《註》商數七十二,屬金者以其濁次宮,臣之象也。秋氣和,則商聲調。《前漢·律歷志》商之爲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白虎通》商者,强也。《梁元帝·纂要》秋曰素商,亦曰高商。

《說文》行賈也。《易·復卦》商旅不行。《周禮·天官·大宰》九職,六曰商賈,阜通貨賄。《註》行曰商,處曰賈。《廣韻》本作。俗作啇,非。

《集韻》刻也。《詩·齊風·東方未明疏》尚書緯謂刻爲商。《儀禮·士昏禮註》鄭目錄云:日入三商爲昏。《疏》馬氏云:日未出,日沒後,皆二刻半,云三商者,據整數言也。《正字通》商,乃漏箭所刻之處。古以刻鐫爲商,所云商金,商銀是也。刻漏者,刻其痕以驗水也。

《廣韻》張也,又降也,又常也。

國名。《詩·商頌譜》商者,契所封之地。《疏》鄭以湯取契之所封以爲代號也,服虔王肅則不然。襄九年左傳曰:閼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服虔云:相土契之孫居商丘,湯以爲號。

書序王肅註亦云:然契之封商見於書傳史記中,其文甚明。經典之言商者,皆單謂之商,未有稱商丘者,又相土之于殷室,非王迹所因,何當取其所居,以爲代號也。

地名。《左傳·僖二十五年》楚克屈禦寇,以申息之師戍商密。

《春秋·襄二十一年》會于商任。

《戰國策》高商之戰。

州名。《廣韻》卽古商國,後魏置洛州,周爲商州,取商於地爲名。《戰國策》衞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爲相,封之於商,號曰商君。《史記·張儀傳》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註》商州有古商城,其西二百餘里有古於城。

商陵,漢侯國,在臨淮。見《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商瞿商澤。

《諡法》昭功寧民曰商。

與謫通。《荀子·儒效篇》謫德而定次。《註》謫與商同。

《集韻》諸良切,音章。度也。《書·費誓》我商賚汝。《釋文》商如字,徐音章。

【彝】

彝【寅集下】【彐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5画

〔古文〕音姨。《說文》宗廟常器也。从糸。糸,綦也。升,持米器,中實也。彑聲。《左傳·襄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彝器。《註》謂鍾鼎爲宗廟之常器。

《廣韻》酒尊也。《爾雅·釋器》彝卣罍,器也。《註》皆盛酒尊,彝其總名。《周禮·春官·小宗伯之職》辨六彝之名物,以待祼將。《註》六彝,雞彝,鳥彝,黃彝,虎彝,蜼彝,斝彝。

《廣韻》法也。《周禮·春官》司尊彝。《註》彝,灋也。言爲尊之灋也。

《爾雅·釋詁》常也。《書·洪範》彝倫攸敘。《詩·大雅》民之秉彝。《玉篇》一作。

【亟】

亟【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紀力切《集韻》《韻會》訖力切,音棘。敏也,疾也。《說文》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徐鍇曰》承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不可失,疾之意也。《詩·大雅》經始勿亟。《左傳·襄二十四年》公孫之亟也。《註》急也。言鄭公孫宛射犬性急。

《廣韻》《集韻》去吏切,音唭。頻數也。《孟子》亟問亟餽鼎肉。《又》仲尼亟稱於水。

詐欺也。《揚子·方言》東齊海岱之閒曰亟。

與棘通。《詩·大雅》匪棘其欲。

與革通。《禮·檀弓》夫人之病革矣。

與極通。《荀子·賦論》反覆甚極。《註》極與亟同。

【待】

待【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徒在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音殆。《說文》竢也。《易·繫辭》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增韻》遇也。《論語》以季孟之閒待之。

備禦也。《魯語》率大讎。以憚小國,其誰云待之。

叶直里切,音峙。《魏文帝·浮海賦》衆帆張,羣櫂起,爭先逐進,莫適相待。

叶時吏切,音侍。《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後埶富,君子誠之,好以待。富音沸。

叶徒帝切,音兌。《歐陽修·祭龍文》浸潤收畜,足支一歲。旱則來告,否則當待。

叶杜兮切,音啼。《屈原·離騷》路修遠以多艱兮,騰衆軍使徑待。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爲期。《朱註》待,徒奇反。

【调】

調【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徒遼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迢。《說文》和也。《玉篇》和合也。《詩·小雅》弓矢旣調。《禮·月令》仲夏調竽笙竾簧。

《韻會》揉伏也。《史記·秦本紀》大費佐舜調馴鳥獸。

《正字通》嘲笑也。《世說》王丞相每調之。

《廣雅》欺也,啁也,譀也,出買也。

《莊子·齊物論》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註》樹上枝葉搖動之形。

官名。《周禮·地官》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姓。《廣韻》周禮有調人,其後氏焉。

《廣韻》《集韻》《韻會》張流切,音輈。朝也。《詩·周南》未見君子,惄如調飢。《毛傳》調,朝也。

作輈。

《廣韻》《集韻》《韻會》徒弔切,迢去聲。《玉篇》選調也。《史記·秦始皇紀》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藁。《註》下令調斂也。《前漢·食貨志》馬數萬匹,卒掌者不足,乃調旁近縣。《師古註》謂選發之也。

《張釋之傳》十年不得調。《師古註》選也。

《袁盎傳》盎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爲隴西都尉。《師古註》遷也。

《玉篇》度也。《增韻》算也。《前漢·鼂錯傳》調立城邑毋下千家。《師古註》謂算度之也。

《玉篇》求也。

《類篇》賦也。《正字通》民賦曰調,晉平吳制戸調。見《晉書》。

唐賦,人之制有四,二曰調。見《舊唐書》。

《廣韻》韻調也。《增韻》音調,樂律也。才調,韻致也。

《韻會》詩也。

叶從紅切,音同。《屈原·離騷》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湯禹儼而求合兮,摰咎繇而能調。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