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娥鞭后逝莫留

出自:宋代·方一夔《次韵洪复翁辞沃氏招馆》

拼音:[xī][é][biān][hòu][shì][mò,mù][liú]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可怜倾城无蹇修,睥睨欲媲王与侯,年华荏苒春复秋。
夜弹古词韵三州,纷纷筝笆沸啁啾,忽尔雅操声俱收。
我亦少小猎九丘,掩鼻利达视若莸,秣厉欲洗平生羞。
羲娥鞭后逝莫留,谁麾衰暮出岩幽,丁丁斤斧愁林搜。
苞裹破砚开荒畴,诗卷千束喘两牛,隘视宇宙前无俦。
赖有夫子纷应酬,冷然独茧缫长抽,谰言不作诗帐囚。
旁人指我作书邮,双双紫芒炯中洲,谈笑不下孙叔优。
交情云水空悠悠,肯为腐鼠瞥下韝。
湖海何处无俊游,对面不识非我谋。
醉呼梅花居上头,高寒不落第二流。
我亦倒囊出饥猴,雪中双屦追清游。

查看原文

注释

【羲娥】1.日御羲和与月神嫦娥的并称。借指日月。 2.泛指岁月。 3.指日夜。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羲】

羲【未集中】【羊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許羈切《集韻》《韻會》虛宜切,音犧。《說文》气也。从兮,義聲。

伏羲,大皡,三皇之最先。◎按易繫辭作包犧。釋文云:包本又作庖,孟京作伏。犧字又作羲,孟京作戲。

《書·堯典》乃命羲和。《傳》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世掌天地四時之官。

姓。《風俗通》堯卿羲仲之後。〇按說文在兮部。今從正字通倂入。

【娥】

娥【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五何切《集韻》《正韻》牛何切,音蛾。好也。《揚子·方言》秦謂好曰娥。

星娥,帝少昊母。娥皇,堯女舜妻。見《史記》。

嫦娥,羿妾。《後漢·天文志》嫦娥竊羿不死藥,奔月,及之,爲蟾蜍。

夸娥,天女也。見《列子·湯問篇》。

韓娥,歌妓也。《博物志》韓娥之齊,粥歌假食,旣去,餘響繞梁三日。

姓。見《姓苑》。

【鞭】

鞭【戌集中】【革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左傳·僖二十三年》左執鞭弭,右屬櫜鞬。《禮·曲禮》乗路馬,必朝服載鞭策,不敢授綏。《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史記·三皇紀》以赤鞭鞭草木。

【后】

后【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正韻》胡口切《韻會》很口切,音後。《說文》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發號者,君后也。《書·仲虺之誥》徯我后。《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禮·檀弓》夏后氏堲周。《疏》夏言后者,白虎通云以揖讓受于君,故稱后。

《禮·曲禮》天子有后。《疏》后,後也。言其後于天子,亦以廣後胤也。《白虎通》商以前皆曰妃,周始立后。正嫡曰王后,秦漢曰皇后,漢祖母稱太皇太后,母稱皇太后。

諸侯亦稱后。《書·舜典》班瑞于羣后。

古者君稱臣亦曰后。《書·舜典》汝后稷,播時百穀。《疏》國語云:稷爲天官,單名爲稷,尊而君之,稱爲后稷。

《畢命》三后協心。《註》謂周公君畢公也。

《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傳》后土,社也。《左傳·昭二十九年》土正曰后土。《註》土爲羣物主,故稱后也。其祀句龍焉,在家則祀中霤,在野則爲社。《正韻》后土,亦取厚載之義。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后處字子里。《前漢·儒林傳》后倉字近君。

與後通。《禮·曲禮》再拜稽首,而后對。

《廣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韻會》《正韻》胡茂切,。義同。

叶後五切,音戸。《蔡邕·胡黃二公頌》允兹漢室,誕育二后。曰胡曰黃,方軌齊武。《陸雲·漢高盛德頌》咸陽克殄,旣係秦后。峩峩阿房,乃淸帝宇。○按詩本音云:《周頌》宣哲維人,文武維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後。后後俱音戸,後人誤入四十五厚韻,故於《唐韻》正中歷引經集証之。然自《玉篇》以後,后在厚韻相沿已久,不得不以後五切爲叶音矣。

【逝】

逝【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時制切,音誓。《說文》往也。《增韻》行也,去也。《詩·魏風》逝將去女。《楚辭·九歌》將騰駕兮偕逝。

《正韻》亡也。《前漢·司馬遷傳》長逝者魂魄。

發語辭。《詩·邶風》逝不古處。《集韻》或作遞。

《集韻》征例切,音制。義同。或作遰。

叶之列切,音折。《詩·大雅》言不可逝。叶上舌字。

叶食列切,音設。《江淹·傷友賦》魂綿昧其若絕,泣縈盈其如潔。嗟妙賞之不留,歎知音之已逝。

【莫】

莫【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寞。《韻會》無也,勿也,不可也。《易·繫辭》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定也。《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謀也。《詩·小雅》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博雅》强也。《論語》文莫吾猶人也。《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强爲文莫。《揚子·方言》侔莫,强也,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淮南子·謬稱訓》猶未之莫與。《註》莫,勉之也。

削也。《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

《博雅》莫莫,茂也。《詩·周南》維葉莫莫。《註》莫莫,茂密之貌。

《莊子·逍遙遊》廣莫之野。《註》莫,大也。

姓。《通志·氏族略》卽幕氏省文。漢有富人莫氏,見《游俠傳》。唐有比部員外郎莫藏用。

《史記·夏本紀註》五湖之一有莫湖。

與瘼通。《詩·小雅》莫此下民。

與幕通。《史記·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

《說文》莫故切。同暮。《易·夬卦》莫夜有戎。

菜也。《詩·魏風》彼汾沮洳,言采其莫。《註》音暮。《陸璣疏》莫,莖大如箸,赤節,節一葉,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今人繅以取繭緒。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爲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謂之酸迷,冀州人謂之乾絳,河、汾之閒謂之莫。

通膜。《禮·內則》去其皽。《註》皽謂皮肉之上魄莫也。

《韻會》莫白切,音陌。靜也。《詩·小雅》君婦莫莫。《註》言淸靜而敬至也。《左傳·昭二十八年》德正應和曰莫。

《唐韻古音》平聲,音謨。《漢書》註引《詩》聖人莫之作謨。《直音》作。

【留】

留【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正字通》俗畱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