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鼬挟魍魉

出自:宋代·方一夔《续感兴二十五首 其十一》

拼音:[xīng][yòu][xié,jiā][wǎng][liǎng]

平仄:平仄平仄仄

西游历剑阁,寡仆敝轮鞅。
水餐掬哀湍,林宿拾坠橡。
悲风振古木,猩鼬挟魍魉
十步九诘盘,奇险跻攀上。
担囊偶不意,一跌堕万丈。
岷峨渺何许,注目极遐想。
穷年食外方,浮踪任漂荡。
何时御长风,振足谢笼网。
不须计三餐,迎我归苍莽。

查看原文

注释

【魍魉】1.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鬼怪。 2.疫神。传说颛顼之子所化。 3.影子外层的淡影,光的衍射物。 4.恍惚;迷茫无所依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猩】

猩【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桑經切,音星。《說文》猩猩,犬吠聲。从犬,星聲。

《廣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音生。《玉篇》猩猩,如狗,面似人。《廣韻》猩猩,似猿。《爾雅·釋獸》猩猩,小而好啼。《註》山海經曰:人面豕身,能言語。今交阯封谿縣出猩猩,狀如貛㹠,聲似小兒啼。《禮·曲禮》猩猩能言,不離禽獸。《玉篇》亦作狌。

【鼬】

鼬【亥集下】【鼠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余救切《正韻》爰救切,音褎。《說文》如鼠,赤黃而大,食鼠者。《正韻》野鼠,善登木。《爾雅·釋獸註》鼬似鼦,赤黃色,大尾,啖鼠,江東呼爲鼪。《本草》鼬,一名黃鼠狼。

名鼪鼠。

名鼠。

名地猴。《韓愈·南山詩》倏閃雜鼯鼬。

地名。《左傳·定四年》公及諸侯盟於臯鼬。

古姓。《山海經》有鼬姓之國。

羽毛飛揚貌也。《馬融·廣成頌》羽毛紛其髟鼬。《集韻》或从穴。

【挟】

挾【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胡頰切《集韻》《韻會》檄頰切,音協。《說文》俾持也。《增韻》帶也,掖也。一曰輔也。《詩·大雅》旣挾四鍭。《儀禮·鄕射禮》兼挾乗矢。《註》方持弦矢曰挾。古文作接。《齊語》挾其槍刈耨鎛,以旦莫從事於田野。《註》在掖曰挾。

《爾雅·釋言》藏也。《前漢·惠帝紀》除挾書律。《註》秦律,敢有挾書者族。

《廣韻》懷也,護也。《孟子》不挾長,不挾貴。《朱註》挾者,兼有而恃之之稱。

會也。《晉語》遇兆挾以銜骨,齒牙爲猾。

《揚子·方言》挾斯,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或器物弊,謂之挾斯。

《集韻》尸牒切,音蜨。亦持也。《左傳·宣十二年》三軍之士,皆如挾纊。

《集韻》訖洽切《正韻》古洽切,與夾同。亦持也。

《集韻》《韻會》子洽切,音啑。

《集韻》吉協切,音頰。

作荅切,音匝。義同。或作抸。

《集韻》《韻會》卽協切。與浹通。《詩·大雅》使不挾四方。《傳》挾,達也。《疏》挾者,周匝之義,故爲達。《周禮·天官·大宰》縣治象之灋于象魏,挾日而斂之。《註》從甲至甲謂之挾日,凡十日。《釋文》又作浹。《荀子·禮論篇》方皇周挾。《註》挾讀爲浹。匝也。

《正韻》卽涉切,音接。義同。

【魍】

魍【亥集上】【鬼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文兩切《集韻》《韻會》文紡切,音罔。與蝄同。《玉篇》魍魎,水神,如三歲小兒,赤黑色。《家語》木石之怪夔魍魎。○按《左傳》作罔兩,《國語》作蝄蜽。

【魉】

魎【亥集上】【鬼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音兩。與蜽同。詳上魍字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