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瘃与皲

出自:宋代·方一夔《夜坐苦蚊》

拼音:[bān][bó][zhú][yǔ,yù,yú][jūn]

平仄:平平平平平

万物有常理,动息随昏昕。
区区虫豸中,恶毒无如蚊。
云是鬼母化,佛语非传闻。
喙尺利芒刺,腰围隐花纹。
饥寻飞翅轻,饱饮酡颜醺。
搏噬以自肥,乘时鼓妖氛。
潜伏草莽间,窥伺日向曛。
须臾却四出,攒集穷崖垠。
横空聚复散,如布鹅鹳军。
腾身飞猱捷,发喊迅雷磤。
瞥然闯门户,来者何缤纷。
不但入翠幕,偏工恼红裙。
端坐缺堤障,各各磨牙龈。
血肉生咀嚼,斑驳瘃与皲
如涂守宫血,丹砂服兼斤。
纨扇不住手,摇动酸骨筋。
或时中指麾,殷轮血朱纁。
虽能杀一二,未足空其群。
有来效方略,薙草收莸薰。
延烧煽烟焰,杀气凝阴云。
罗空燖鸮隼,搜野醢䴥麇。
丑类尽驱逐,暂息苗与獯。
自从生盘古,元气日磔分。
有生溃乱出,甘苦更臭芬。
而我堕世味,未能去膻荤。
天阳烁六合,慢肤似遭焚。
之虫并搜搅,入夜无一倾。
谁知有制伏,火攻策奇勋。
当如运甓法,百匝不惮勤。
事会靡终极,来者徵吾文。

查看原文

注释

【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树影~。也作班驳。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斑】

斑【卯集下】【文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逋還切,音班。辬,或作斑。駮文也。《韻會》雜色曰斑。《禮·檀弓》貍首之斑然。

《韻補》叶連切。《曹植·七啓》形不抗首,骨不隱拳。批熊碎掌,拉虎摧斑。

【驳】

駁【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北角切,音博。《玉篇》馬色不純。《爾雅·釋畜》駵白駁。《易·說卦傳》乾爲駁馬。《詩·豳風》皇駁其馬。《註》黃白曰皇,駵白曰駁。

《爾雅·釋木》駁赤李。《疏》李之子赤者名駁。

今俗謂龎雜爲駁,雲開曰解駁。《正韻》同駮。互詳後駮字註。

【瘃】

瘃【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陟玉切《集韻》《韻會》珠玉切,。

【与】

与【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正韻》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待也。《論語》歲不我與。

《博雅》如也。《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註》師古曰:與,如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施予也。《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註》與,謂予人物也。

助也。《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註》與,猶助也。

類也。《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以也。《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和也。《戰國策》內猶亂,與猶和也。

用也。《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傳》無與,弗用也。

數也。《禮·曲禮》生與來日。《註》與,猶數也。

語辭。《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容與,閑適貌。《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翱翔容與。《註》索隱曰:言自得。

《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不與,國名。《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姓。

《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參與也。《正韻》干也。《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縣名。《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正義曰:與,音預。

《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

《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語辭。《論語》其爲仁之本與。《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疏》微,無也。與,語助。

《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論語》與與如也。《註》威儀中適貌。

舒也。《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人名。《書·舜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傳》殳斨,伯與,二臣名。《釋文》與,音餘。

山名。同輿。《山海經》敦與之山。《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註》與或作輿。

《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皲】

皸【午集中】【皮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矩云切《集韻》拘云切《韻會》拘雲切,音君。《說文》足坼也。《類篇》皴也,皵也,又手足坼裂也。《前漢·趙充國傳》將軍士寒,手足皸瘃。《唐書·李甘傳》凍膚皸瘃。《註》皸,凍裂也。《金壷字考》皸瘃,凍瘡也。

《廣韻》《正韻》居運切《集韻》俱運切,君去聲。

《集韻》區倫切,音囷。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