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山到处改芳新

出自:明代·郭之奇《投辞》

拼音:[shuǐ][shān][dào][chǔ,chù][gǎi][fāng][xīn]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沙濈濈,石粼粼,旦旦沿洄宛在身。
一水合互递赢缩,诸山屈伏渐舒伸。
波流咽声凄劳客,冈峦含意慰游人。
游人事事不异昔,水山到处改芳新
历乱人间几甲子,销磨此日一冬春。
冬去春来春复暮,落花飞絮交相妒。
莺啼宛转杏催开,雁影蹁跹芦衔渡。
湛湛江流上有枫,偃蹇山幽桂树丛。
冶容年少骝嘶绿,怀春游女步穿红。
行乐犹言飞流电,可怜远客滞征篷。
征篷袅袅真何事,宓妃娀女俱迷自。
两美必合孰为占,导言不固今姑置。
余饰方壮聊浮游,南有乔木未可休。
肠断祇叹西方美,回首徒歌池北流。
谁能念子空懆懆,且复偕我自繇繇。
时当避贤应乐圣,日逢戒心亦居命。
吟卧随缘昏旦资,居诸忘却暑寒迸。
明月邀杯影同人,永昼分眠睡为政。
有时梦入雨云深,不知醉起风雷盛。
三旬一苇恣沉浮,千里万重纷送迎。
已觉长江滚滚辞,缘溪辗转百川差。
夹陵右左回天窄,积石后先划水危。
哀壑夜声多惆怅,黯林晓气半迷离。
迟迟采桑伤少妇,萋萋卉木怨娇鹂。
牛羊既下村烟闭,云水昏森山鬼疑。
自是倦愁生恍惚,时物何心乱客痴。
噫嘻置置勿复道,灯前起舞影相劳。
四千里游未飘蓬,百五日来堪潦倒。
诗篇双袖见闻驱,迩来颇觉窥深造。
囊中一钱留得看,肘后诸方静相告。
此身行止信浮云,周流乎天亦所好。
祇今舍棹始驱车,地近顿宽饥渴躁。
陟彼崔嵬疲仆夫,忽惊霢霂披襟帽。
迷云咫尺袖中生,积雨晨昏驱前导。
萧摵回林醉不醒,崩奔鸣壑纷如倒。
望望犹入最高头,累累建瓴成伏抱。
汀州天上语传呼,潮海水中意可到。
层峰出足起怀舒,远岫交襟凭望扫。
所愁前岭欲移文,投辞急濑烦先报。

查看原文

注释

【到处】处处,各处。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水】

水【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見《前漢·地理志》。

黑水,國名,卽韐。

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姓。

《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到】

到【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

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处】

處【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

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廣韻》留也,息也,定也。

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

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

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

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

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

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

《廣韻》讀去聲,昌據切。所也。《詩·邶風》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魯語》五三次。《註》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

《集韻》居御切。通據。人名,齊有梁丘處。

通杵。《公羊傳·僖十二年》侯處臼卒。《註》《左傳》作杵臼。《說文》作処。《廣韻》俗作䖏。

【改】

改【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古亥切《集韻》《韻會》已亥切《正韻》居亥切,从戊己之已。《易·益卦》有過則改。

《井卦》改邑不改井。

姓。《廣韻》秦有大夫攺產。

《韻補》叶荀起切。《張衡·思。

【芳】

芳【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正韻》敷方切,音妨。《說文》香草也。《屈原·離騷》雜杜蘅與芳芷。《註》杜蘅、芳芷,皆香草名。

《玉篇》芬芳,香氣貌。《司馬相如·美人賦》芳香芬烈。

《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註》芳,德之臭也。《晉書·元帝紀》文景垂仁,傳芳于南頓。

《韻會》州名。地多芳草,置在常芳縣。

姓。《通志·氏族略》《風俗通》云:漢有幽州刺史芳垂敷。《韻學集成》作芳。芳字从屮作屮下方。

【新】

新【卯集下】【斤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辛。《說文》取木也。

《博雅》初也。《易·大畜》日新其德。《書·胤征》咸與惟新。《詩·豳風》其新孔嘉。《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

姓。《晉語》新穆子。

複姓。《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註》索隱曰:新垣,姓。衍,名也,爲梁將。

州名。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

《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

《韻補》叶蘇前切。《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新。道林蔚天京,下光諸他仙。

相关诗句
投辞急濑烦先报 所愁前岭欲移文 远岫交襟凭望扫 层峰出足起怀舒 潮海水中意可到 汀州天上语传呼 累累建瓴成伏抱 望望犹入最高头 崩奔鸣壑纷如倒 萧摵回林醉不醒 积雨晨昏驱前导 迷云咫尺袖中生 忽惊霢霂披襟帽 陟彼崔嵬疲仆夫 地近顿宽饥渴躁 祇今舍棹始驱车 周流乎天亦所好 此身行止信浮云 肘后诸方静相告 囊中一钱留得看 迩来颇觉窥深造 诗篇双袖见闻驱 百五日来堪潦倒 四千里游未飘蓬 灯前起舞影相劳 噫嘻置置勿复道 时物何心乱客痴 自是倦愁生恍惚 云水昏森山鬼疑 牛羊既下村烟闭 萋萋卉木怨娇鹂 迟迟采桑伤少妇 黯林晓气半迷离 哀壑夜声多惆怅 积石后先划水危 夹陵右左回天窄 缘溪辗转百川差 已觉长江滚滚辞 千里万重纷送迎 三旬一苇恣沉浮 不知醉起风雷盛 有时梦入雨云深 永昼分眠睡为政 明月邀杯影同人 居诸忘却暑寒迸 吟卧随缘昏旦资 日逢戒心亦居命 时当避贤应乐圣 且复偕我自繇繇 谁能念子空懆懆 回首徒歌池北流 肠断祇叹西方美 南有乔木未可休 余饰方壮聊浮游 导言不固今姑置 两美必合孰为占 宓妃娀女俱迷自 征篷袅袅真何事 可怜远客滞征篷 行乐犹言飞流电 怀春游女步穿红 冶容年少骝嘶绿 偃蹇山幽桂树丛 湛湛江流上有枫 雁影蹁跹芦衔渡 莺啼宛转杏催开 落花飞絮交相妒 冬去春来春复暮 销磨此日一冬春 历乱人间几甲子 水山到处改芳新 游人事事不异昔 冈峦含意慰游人 波流咽声凄劳客 诸山屈伏渐舒伸 一水合互递赢缩 旦旦沿洄宛在身 石粼粼 沙濈濈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