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棂望桑柘

出自:明代·郭之奇《春山八事 其八 春雨》

拼音:[yǐ][líng][wàng][sāng][zhè]

平仄:仄平仄平仄

天地久和同,阳光多豫暇。
熙熙万汇怀,慕德从春借。
谁司大皞权,俄睹苍龙驾。
生气发句萌,水木互奔泻。
是时我山栖,昏旦依郊舍。
悠悠日月居,半倚云雷架。
未能分浅深,且欲观高下。
闭户养幽清,倚棂望桑柘
时同草木心,日向春荣谢。
嗟兹大块情,不以遐方罢。
流润细无声,随风潜入夜。
重绎杜陵诗,乃知时雨化。

查看原文

注释

【桑柘】1.桑木与柘木。 2.指农桑之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倚】

倚【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於綺切《集韻》巨綺切《韻會》《正韻》隱綺切,音輢。因也。《老子·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左傳·昭五年》薳啓彊曰:設机而不倚,爵盈而不飮。

恃也。《前漢·韓信傳》百姓罷極怨望,容容無所倚。

偏也,側也。《禮·問喪》居于倚廬。

倚瑟,合曲也。《前漢·張釋之傳》愼夫人倚瑟而歌。今塡詞家謂之倚聲。

姓。楚左史倚相之後。

《正韻》於戲切,音意。義同。

《集韻》與奇同。《荀子·修身篇》倚魁之行。《註》引《揚子·方言》:秦晉之閒,凡物體不具謂之倚。

《莊子·天下篇》南方有倚人焉,曰黃繚。音義同畸。《六書故》偏頗依倚,聲義近而微不同。頗甚於偏,倚力於依,察聲之廣陿輕重,義可知也。凡文各有義,以彼喻此,終不親切。《說文》依倚互相釋,此類甚多,蓋無所取之,取諸近似而已。

【棂】

欞【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28画部外筆画:24画

《韻會》同櫺。

《玉篇》長木也。

【望】

望【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詩·邶風》瞻望弗及。

《詩·大雅》令聞令望。《疏》爲人所觀望。

《孟子》望望然去之。《趙岐註》慚愧之貌也。《朱傳》去而不顧之貌。

《博雅》覗也。《韻會》爲人所仰曰望。

責望。

怨望。

祭名。《書·舜典》望于山川。《傳》皆一時望祭之。《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

《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義同。《詩·小雅》萬夫所望。《釋文》協韻音亡。

《釋名》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易·小畜》月幾望。《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爲弦,全照乃成望。《韻會》从壬,譌从王。《說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

【桑】

桑【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顙平聲。《說文》蠶食葉。《徐曰》叒音若。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搏桑叒木也。蠶所食神葉,故加木叒下以別之。《典術》桑箕,星之精。《詩·豳風·註疏》爰求柔桑,穉桑也。猗彼女桑,荑桑也。蠶月條桑,枝落采其葉也。《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註》愛蠶食也。《史記·貨殖傳》齊魯千畝桑麻,其人與千戸侯等。

《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註》夏取桑柘之火。

檿桑,山桑也,絲中琴瑟絃。《書·禹貢》厥篚檿絲。

其材中弓榦。《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取榦之道,柘爲上,檿桑次之。

台桑,地名。啓所生處。《楚辭·天問》焉得嵞山氏女,而通之于台桑。

空桑,山名。《呂氏春秋》伊尹生于空桑。

桑林,樂名。《左傳·襄十年》宋公享魯侯于楚丘,請以桑林。

桑扈,鳥名。《左傳·昭十七年》九扈爲九農正。註:桑扈,竊脂。

姓。《姓苑》秦大夫子桑之後,漢桑弘羊、桑楚。

複姓。桑丘、庚桑。,籀文桑。

【柘】

柘【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夜切,音蔗。《說文》桑屬。《蠶書》柘葉飼蠶爲絲,中琴瑟絃,淸響勝凡絲。

《周禮·考工記》弓人取幹之道,柘爲上。

《禮·投壷》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

《本草》其本染黃赤色,謂之柘黃,天子服。

《崔豹·古今註》桑實曰葚,柘實曰佳。

奴柘。《本草·陳藏器曰》似柘,節有刺,冬不彫。

《南方草木狀》諸柘,一曰甘蔗。《宋玉·招䰟》胹龞炮羔,有柘漿些。

縣名。《前漢·地理志》屬淮陽郡。

山名。《山海經》松山之北有柘山。

姓。《統譜》春秋柘稽,漢柘溫舒。

《唐韻古音》之怒切。《詩·大雅》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