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云

出自:明代·成鹫《过蓝关谒韩文公庙》

拼音:[qín][lǐng,líng][yún]

平仄:平平平

我昔读书至原道,眼中有儒无佛老。
孔门儿孙争吐气,烈日当空长杲杲。
后来更读潮州韩庙碑,始知眉山老子不吾欺。
道济溺,文起衰,古人可作非公谁。
当年天子崇佛氏,骑马鸡栖上封事。
批龙鳞,履虎尾,等荣辱,齐生死。
自断投荒不复还,一路行吟八千里。
至人履险如履夷,眼前直道平如砥。
何有于,秦岭云,蓝关云,凄凉独洒穷途泪。
呜呼噫唏,我知之矣。
孤臣去国兮誓忘家,天路险难兮不可至。
望帝乡兮云中,范驰驱兮荒裔。
灵均九辨有同情,平子四愁应不二。
今来古庙枕寒崖,松树森阴不知岁。
秋风入松作山雨,前路行人去如水。
我问行路人,谁是公知己。
当年祇有鳄潭鱼,不畏天王畏刺史。
路人问我谁,旧是尼山门弟子。
方袍高笠胡来哉,稽颡再拜汗先泚。
我公聪明见肝胆,天人默默应相契。
过门正好留衣别,登堂不用作胡礼。

查看原文

注释

【秦岭】中国东西向重要山脉,南北地理分界线。横贯陕西省中部,海拔2000~3000米,主峰太白山高达3767米。北坡陡,为断崖;南坡缓。长江水系汉江和黄河水系渭河的分水岭。为亚热带湿润区和暖温带半湿润区的分界。广义的秦岭指西起甘肃,青海边境,东到河南省中部一系列山脉的总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秦】

秦【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螓。國名。《說文》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詩·秦風·車鄰註》秦,隴西谷名。在雍州鳥鼠山之東北。《疏》今秦亭,秦谷也。《韻會》春秋秦國,漢置天水郡,後魏改秦州。《釋名》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也。

三秦。《史記·項羽紀》三分關中,王秦降將,章邯雍王,司馬欣塞王,董翳翟王,爲三秦。

大秦國。《後漢·西域傳》大秦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其人民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

姓。秦自顓頊後,子嬰旣滅,支庶以爲秦氏。

《說文》一曰秦,禾名。

叶慈良切,音牆。《易林》玉璧琮璋,執贄是王。百里寧越,應聘齊秦。

【岭】

岭【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郎丁切,音零岭巆,山深貌。

山名。《唐·元結·閔岭中樂府》入岭中而登玉峰。(嶺)〔古文〕阾《唐韻》良郢切《集韻》《正韻》里郢切《韻會》里整切,音領。《說文》山道也。《廣韻》山坡也。《正字通》山之肩領,可通道路者。《裴潛廣州記》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爲五嶺。《鄧德明·南康記》大庾,桂陽,騎田,九眞,都龎,臨賀,萌渚,始安,越城,爲九嶺。《沈約詩》置嶺白雲閒。

通作領。《前漢·嚴助傳》輿轎而踰領。

叶離珍切,音陵。《王褒·九懷》駕元螭兮北征,曏吾路兮蔥嶺。連五宿兮建旄,揚氛氣兮爲旌。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