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种垂杨密种桃

出自:明代·李孔修《贫居自述 其三十六》

拼音:[shū][zhǒng,zhòng,chóng][chuí][yáng][mì][zhǒng,zhòng,chóng][táo]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编茆筑室傍江皋,疏种垂杨密种桃
风月几曾嫌老土,莺花真是爱狂骚。
全无计策千般拙,只有安贫一件高。
眼底虽非杨子辈,何曾轻拔一条毛。

查看原文

注释

【垂杨】1.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 2.词牌名。双调,一百字或九十八字。本咏垂杨,后为词牌名。参阅《词谱》卷二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疏】

疏【午集上】【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所菹切《集韻》《韻會》山於切《正韻》山徂切,。今作疏。《禮·樂記》淸廟之瑟,朱絃而疏越。《註》越,瑟底孔也。畫疏之,使聲遲也。《疏》疏,通也。使兩頭孔相連而通,孔小則聲急,孔大則聲遲。《經解》疏通知遠。

遠也。《詩·大雅》予曰有疏附。《傳》率下親上曰疏附。《箋》疏附,使疏者親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疏。

麤也。《詩·大雅》彼疏斯粺。《箋》疏,麤也。謂糲米也。《禮·玉藻》客飧,主人辭以疏。《註》飧者,美主人之食也。疏之言麤也。

《郊特牲》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

分也。《孟子》禹疏九河。《史記·黥布傳》疏爵而貴之。

稀也。《穀梁傳·隱八年》庚辰大雨雪。《傳》志疏數也。《疏》遠者爲疏,近者爲數也。《禮·祭義》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楚辭·九歌》疏緩節兮安歌。《註》使曲節希緩,而安音淸歌。

治也。《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詩》疏峰抗高館,對嶺臨迴溪。《註》疏治也。

刻也。《禮·明堂位》疏屛,天子之廟飾也。《疏》疏,刻也。屛,樹也。謂刻於屛樹,爲雲氣蠱獸也。《又》殷以疏勺。《註》疏,通刻其頭。《後漢·梁冀傳》窗牖皆綺疏靑瑣。《註》鏤爲綺文也。

畫也。《管子·問篇》大夫疏器。《註》疏,飾畫也。《何晏·景福殿賦》羅疏柱之汨越。《註》疏柱,畫柱也。

徹也。《晉語》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糧,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軍而去之。《註》蔬,徹也。

布也。《楚辭·九歌》疏石蘭兮爲芳。《註》疏,布也。

大也。《揚子·太經》方州部家,三位疏成。《註》疏,大也。

菜也。與蔬同。《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八曰臣妾,聚斂疏材。《註》疏材,百草根實可食者,疏不熟曰饉。《釋文》菜也。

《地官·委人》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註疏材,艸木有實者。

《淮南子·道應訓》子佩疏揖,北面立於殿下。《註》疏,徒跣也。

扶疏,枝葉盛貌。《揚子·太經》見小勿用,以我扶疏。《註》秋木扶疏而大,故可用。

《正韻》渠疏杷也。

疏躍,布散也。《淮南子·俶眞訓》今夫萬物之疏躍枝舉,百事之莖葉條枝,皆本于一根,而條循千萬也。

疏疏,衣服盛貌。《韓詩外傳》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由,疏疏者何也。

《揚子·太經》穀不穀,失疏數。《註》疏數,不平也。

姓。漢疏廣,疏受。

國名。《潛夫論》捿疏猗姓。《路史》夏世侯伯也。

山名。《山海經》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註》按文中子云:疏屬之南,汾水之曲,卽斯山也。

鳥名。《禮·曲禮》雉曰疏趾。《疏》雉肥則兩足開張,趾相去疏也。

獸名。《山海經》帶山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䑏疏。

《韻會補》與梳通。揚雄,頭蓬不暇梳。

《集韻》孫租切,音蘇。粗也。

《廣韻》所助切《正韻》所故切,也。《揚雄·解嘲》獨可抗疏時道是非。

記注也。

《韻補》叶山宜切,音詩。《劉章·耕田歌》深耕穊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鋤而去之。

【种】

种【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正韻》持中切,音蟲。稚也。

姓。後漢司徒种暠。(種)〔古文〕音腫。穀種也。《詩·大雅》誕降嘉種。《周禮·地官·草人》以物地相其宜,而爲之種。

《夏官·職方氏》豫州,其穀宜五種。《註》黍稷菽麥稻。

種類。《書·盤庚》無俾易種于兹新邑。《史記·高帝紀》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後漢·竇融傳》此遺種處也。

地名。《史記·貨殖傳》楊平陽西賈秦翟,北賈種代。《註》種在恆州石邑縣,北蓋蔚州也。

外域國名。《後漢·任延傳》武威郡,北當匈奴,南接種羌,民畏宼抄,多棄田業。

《莊子·胠篋篇》舍夫種種之機。《註》種種,謹慤貌。

《增韻》種種,猶物物也。

髮短貌。《左傳·昭三年》余髮如此種種。

《廣韻》之用切《集韻》朱用切,音偅。蓺植也,布也。《書·大禹謨》臯陶邁種德。《註》種,布也。種物必布於地,故爲布也。《史記·李斯傳》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前漢·律歷志》鶉首初井十六度,芒種。《正字通》說文種,先穜後孰也。从禾,重聲,直容切。穜,蓺也,从禾童聲,之用切,分穜種爲二。按,詩重穋借用重字,說文似與詩異。

童聲,與之用之音反。蓺與種植之種通。周禮種植之種與書傳所用種字皆同,當从經傳爲正。舊音同,音蟲,皆非。

【垂】

垂【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

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

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

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

《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

《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音瑞。《書·舜典》垂共工。陸德明讀。

將及也。杜甫有垂老別詩。

【杨】

楊【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說文》木名。《爾雅·釋木》楊,蒲柳。詳柳字註。

《詩·秦風》隰有楊。《崔豹·古今註》白楊葉圓,靑楊葉長,栘楊圓葉弱蔕,微風大搖。

有赤楊,霜降則葉赤,材理亦赤。

黃楊。《埤雅》黃楊性堅緻難長,歲長一寸,閏年倒長一寸。

《博雅》白楊刀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楊縣屬河東郡。

姓。《姓苑》出弘農、天水二望。

叶以征切,音盈。《馬融·廣成頌》珍林嘉樹,建木叢生。椿梧栝柏,柜柳楓楊。

【密】

密【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美畢切《集韻》《韻會》莫筆切《正韻》覓筆切,音蜜。《爾雅·釋山》山如堂者密。《郭璞註》山形如堂室者曰密。尸子,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樅。一曰靜也。

《玉篇》止也,默也,深也。《易·繫辭》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詩·周頌》夙夜基命宥密。《註》謂所以承藉天命者,宏深而靜密也。

《增韻》稠也,疎之對也。《易·小畜》密雲不雨。《詩·大雅》止旅廼密。《註》言其居止之衆,日以益密也。

《史記·功臣年表》罔亦少密焉。

祕也。《易·繫辭》幾事不密,則害成。

《禮·樂記》隂而不密。《註》密言閉也。

《禮·少儀》不窺密。《註》曲隱處也,嫌伺人隂私也。

近也。《書·畢命》密邇王室,式化厥訓。

國名。密須氏,姞姓之國。《詩·大雅》密人不恭。

州名。古姑幕城,秦琅邪,隋爲密州。因水以名。

姓。《正字通》漢尚書密忠,宋有密祐。

複姓。《何氏姓苑》密茅氏,琅邪人。

有密革氏,密須氏。

叶明祕切,音媚。《江淹·齊高帝誄》宋主陵遐,紫殿遏密。話言之詔,貽在英粹。《集韻》或省作,俗作宻。

【桃】

桃【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陶。《說文》果也。《爾雅·釋木》旄,冬桃。榹,山桃。《禮·月令》仲春桃始華。《內則》桃曰膽之。《疏》桃多毛,拭治令靑滑如膽。

桃諸。《王肅云》諸,菹也,今之藏桃也。

《典術》桃,五木之精,仙木也。《禮·檀弓》君臨臣喪,以巫祝桃茢執戈。《左傳·昭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災。《後漢·禮儀志》爲桃印,施門戸,以止惡氣。

含桃,櫻桃也。《爾雅》謂之楔。

桃氏,攻金之工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爲刃。

胡桃。《名物志》謂之羌桃。

銚芅曰羊桃。《爾雅·釋草》萇楚,銚芅。

桃枝,竹名。《爾雅·釋草》桃枝四寸有節。

《本草》豬苓名地烏桃。

桃蟲,鷦也。一名巧婦。《詩·周頌》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桃林,地名,在華山東。《書·武成》放牛桃林之野。

老桃,宋地。《左傳·隱十年》公會齊侯、鄭伯于老桃。

水名。《山海經》樂遊之山,桃水出焉。

姓。《姓苑》戰國桃應,晉桃豹。

《集韻》他彫切,音祧。長枋,可以持物于器中者。

《集韻》上與切,音墅。抒物器也。

《集韻》直紹切,音趙。與㸠同。《博雅》板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