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霄路迥

出自:清代·周之琦《木兰花慢 支机石》

拼音:[jiàng][xiāo][lù][jiǒng]

平仄:仄平仄仄

笋舆寻胜赏,讶神物、寄烟寰。
想槎客携归,星娥赠与,仙骨珊珊。
斓斑。
艳称蜀锦,问七襄何似五云端。
幻迹谁云可转,灵心好在无言。
禅关。
尚识孱颜。
清露湿、翠屏闲。
但怅望、吹笙迟回弄杼,梦冷银湾。
相看。
绛霄路迥,叹红尘沦谪几时还。
回首珠宫玉宇,凄凉天上人间。

查看原文

注释

【绛霄】指天空极高处。天之色本为苍青,称之为"丹霄"﹑"绛霄"者,因古人观天象以北极为基准,仰首所见者皆在北极之南,故借南方之色以为喻。见明王逵《蠡海录.天文类》。
【霄路】1.指高山上的小路。 2.云中之路﹐上天之路。 3.青云之路。喻仕宦之途。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绛】

絳【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巷切,音降。《說文》大赤也。《釋名》絳,工也。染之難得色,以得色爲工也。《急就篇註》絳,古謂之纁。《左思·吳都賦》綸組紫絳。《註》絳,絳草也。出臨賀郡,可以染。

地名。《左傳·莊二十六年》士蔿城絳。《註》絳,晉所都也,今平陽絳邑縣。

水名。《史記·魏世家》絳水可以灌平陽。《註》絳水,源出絳山。

【霄】

霄【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彫切,音宵。《說文》雨䨘爲霄雪。从雨肖聲。齊語也。《爾雅·釋天》雨䨘爲霄。《註》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維霰。霰,冰雪雜下者,謂之霄雪。《疏》霄,卽消也。《韻會》霄雪,今人所謂濕雪也。著物則消。

《玉篇》雲氣也。《廣韻》近天氣也。《揚雄·甘泉賦》騰淸霄而軼浮景。《註》師古曰:霄,日旁氣也。

陵霄,花名。《爾雅翼》苕,陵苕,今陵霄。

奔霄,王八駿之一。見《拾遺記》。

地名。《左傳·定十四年》城莒父及霄。

國名。《拾遺記》西方有因霄之國,人皆善嘯。

姓。《正字通》韓非子有霄略。

人名。《春秋·襄十一年》楚人執鄭行人良霄。《史記·楚世家》是謂霄敖。

《集韻》仙妙切,音笑。與肖同。

《陸雲·陸丞相誄》窮化幾神,探賾衆妙。駭塵氛埃,澄響淸霄。霄,叶音笑。

叶桑何切,音莎。《道藏歌》彈璈北寒臺,七靈曜紫霄。濟濟羣仙舉,紛紛塵中羅。

叶思留切,音搜。《陸機詩》恢恢天網,飛沈是收。受兹下臣,騰光淸霄。《集韻》或作䨭㲵。

【路】

路【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

《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

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門,寢曰路寢,車曰路車。

鼓也。《周禮·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註》路鼓,四面鼓也。

弓也。《史記·孝武紀》路弓乗失。

傾貌。《荀子·富國篇》田疇穢,都邑路。《註》路謂無城郭牆垣也。

與輅同。《禮·月令》乗鸞路。《釋文》路本又作輅。

姓。《急就篇註》路,水名也。

因爲縣,在涿郡,居者氏焉。漢有大夫路溫舒。

《集韻》歷各切,音洛。《前漢·揚雄傳》爾廼虎路三嵏以爲司馬。《註》晉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師古曰:落,纍也。以繩周遶之也。

【迥】

迥【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戸頃切《集韻》《韻會》戸茗切《正韻》戸頂切,音泂。《增韻》寥遠也。

《廣韻》光也,輝也。通作泂。俗作逈。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