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徒簪笔檷玙璠

出自:清代·李慈铭《潘伯寅光卿属题小像》

拼音:[fēi][tú][zān][bǐ][nǐ,mí][yú][fán]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走也四载客京邑,短箠不到公卿门。
光禄清流世眉目,独念僵卧时相存。
早年文采动天下,性分夙契忘寒暄。
握手数人足隐蔽,神明霞举何轩轩。
咸丰季年国事亟,共鲧得政刑狱繁。
百司汗缩奉教令,四夷抵衅窥畿藩。
佥壬决策下殿走,六龙已驾谁扳援。
君当车辙读弹事,请斩二竖竿其元。
朱游未得上方剑,楚玮已出驺虞幡。
退焚谏草泪沾{月乚},苍梧莫诉心烦冤。
柳伉疏传翰林重,汲黯身在朝廷尊。
乃知法从有真职,非徒簪笔檷玙璠
昔者宣宗治仁厚,大臣敬礼如友昆。
太傅廿年长揆席,君臣一德情尤敦。
世家乔木国所恃,相门之庆钟文孙。
神羊触邪岂轻出,鸣凤应律无凡喧。
梁洋不闻召陆贽,保全终始先皇恩。
方今天日正开霁,朝局奠定无翳昏。
君居九列更慷慨,白简上殿多危言。
澄清斯世自君责,愿蓄光采培根源。
吴生写真有神致,寒冬四坐回春温。
侍中风貌玉界尺,可知峰距侔昆仑。
自惟历落笑桓茂,更揣骨相愁虞翻。
麒麟阁上速起稿,犊辕画我归邱樊。

查看原文

注释

【非徒】不仅(常跟‘而且’呼应):溺爱子女,~无益,而且有害。
【簪笔】1.谓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 2.指仕宦。
【玙璠】1.美玉。 2.比喻美德或品德高洁的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非】

非【戌集中】【非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

《玉篇》下也。

《玉篇》隱也。

《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

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

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

《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

《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

《韻會》方未切,音沸。本作誹。義同。

【徒】

徒【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步行也。《易·賁卦》舍車而徒。

步卒也。《詩·魯頌》公徒三萬。

《爾雅·釋訓》徒輦者也。《疏》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詩·小雅》徒御不驚。

《玉篇》衆也。《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

《廣韻》空也。《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註》空手執也。

《廣雅》徒,袒也。《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

《正韻》但也。《孟子》徒善不足以爲政。

《廣韻》黨也。《張衡·思賦》朋精粹而爲徒。

弟子曰徒。《論語》非吾徒也。《後漢·鄭康成傳》扶風馬融,門徒四百餘人。

《廣韻》徒隷也。《周禮·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疏》胥有才智爲什長,徒給使役,故一胥十徒。

司徒,官名。《書·舜典》汝作司徒。《周禮·地官·司徒疏》司徒,主衆徒也。

丹徒,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有丹徒縣。《註》卽春秋云朱方也。《地志》秦望氣者言其地有王氣,始皇使赭衣徒三千鑿京峴山,以敗其勢,因名丹徒。

罪名。《唐書·有五,其三曰徒。徒者,奴也。蓋奴辱之,量其罪之輕重,有年數而捨。

申徒,登徒,司徒,複姓。《風俗通》申屠氏,隨音改爲申徒氏,夏有申徒狄。《宋玉·好色賦序》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註》登徒,姓也。《姓譜》舜嘗爲堯司徒,支孫氏焉。

叶唐何切,音駝。《道藏歌》運役自然氣,於是息三徒。一暢萬劫感,慶賀西王那。

【簪】

簪【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兂音㻸。首筓也。《釋名》簪,兓也,連冠于髮也。

也,因形名之也。

《廣韻》作含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含切,音鐕。義同。

疾也。《易·豫卦》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疏》簪,疾也。以信待之,則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前漢·百官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裊。《註》師古曰: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者,言飾此馬也。

《集韻》子感切,音昝。《易》朋盍簪。王肅讀。

徂官切。《易》朋盍簪。李鼎祚曰:簪舊讀作攢。《集韻》或作、篸。

【笔】

笔【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與筆同。詳筆字註。

【檷】

檷【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乃倚切《集韻》《正韻》乃里切,。《說文》絡絲檷也。《類篇》絡絲柎,所以制動。

《集韻》母婢切,音弭。

女履切,音柅。義同。

《類篇》民字註。

《山海經註》音絡裾之裾。義同。

【玙】

璵【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說文》璵,璠也。詳前璠字註。

【璠】

璠【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音煩。《說文》璵璠,魯之寶玉。孔子曰:美哉,璵璠。遠而望之,奐若也。近而視之,瑟若也。一則理勝,二則孚勝。《左傳·定五年》陽虎將以璵璠斂。《註》璵璠,美玉。《阮德如答嵆康詩》良玉須切磋,璵璠就其形。

《集韻》《韻會》孚袁切,音翻。義同。

《韻補》叶汾沿切,音近楩。《潘尼·贈陸機詩》今子徂東,何以贈旃。寸晷惟寶,豈無璵璠。

叶孚音切,音近芬。《陸雲·贈顧秀才詩》藻不彫樸,華不變淳。有斐君子,如珪如璠。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