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得阶前添种碧梧桐

出自:清代·吴藻《虞美人》

拼音:[zěn][dé,děi,de][jiē][qián][tiān][zhǒng,zhòng,chóng][bì][wú][tóng]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

风漪八尺玲珑展。
午睡何曾惯。
闲分药裹倦摊书。
长日如年彊半病销除。
绿沈瓜是清凉引。
热恼须臾尽。
斜阳偏到小窗红。
怎得阶前添种碧梧桐

查看原文

注释

【怎得】犹安得,怎么能够得到。
【碧梧】1.绿色的梧桐树。 2.比喻美好的才德或英俊的仪态。
【梧桐】又名“青桐”。双子叶植物,梧桐科。落叶乔木。树皮绿色。叶大,掌状分裂。花淡黄绿色。产于中国和日本。木材轻软,是制乐器良材。树皮纤维可造纸编绳。种子炒熟后可食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怎】

怎【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五音集韻》子吽切。語辭也。五音篇中此字無切脚可稱,昌黎子定作枕字第一等呼之,可謂正矣,今此寢韻中,精母之下立切脚,其吽字,曉母下安呼怎切,兩字遞相爲韻切之,豈不善哉。◎按此字,廣韻,集韻皆未收,唯韓孝彥五音集韻收之。今時揚州人讀爭上聲,吳人讀尊上聲,金陵人讀津上聲,河南人讀如樝。各從鄕音而分也。

【得】

得【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集韻》或作㝶。

【阶】

階【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皆。《說文》陛也。《玉篇》登堂道也,級也。《書·大禹謨》舞干羽于兩階。

《釋名》階,梯也,如梯之有等差也。《禮·喪大記》復有林麓,則虞人設階。無林麓,則狄人設階。《註》階,所乗以升屋者,梯也。

《易·繫辭》言語以爲階。《詩·大雅》誰生厲階。

《禮·少儀》不得階主。《註》階,上進者。《疏》階是等級。人升階,必上進,故以階爲上進。

星名。《前漢·東方朔傳》願泰階六符。《註》泰階,三台也。

官階。《南史·張融傳》融不知階級,階級亦可不知融。《唐書·百官志》文階二十八階,武階二十一階。

烏階,草名。《爾雅·釋草註》欔,一名烏階。

州名。《韻會》西戎別種,白馬氐地,魏武州,唐攺階州。

叶居夷切,音基。《詩·小雅》彼何人斯,居河之麋。無拳無勇,職爲亂階。

《大雅》懿厥哲婦,爲梟爲鴟。婦有長舌,維厲之階。

叶堅奚切,音稽。《班固·西都賦》雖輕迅與僄狡,猶愕眙而不能階。攀井幹而未半,目眴轉而意迷。

【前】

前【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歬音錢。《增韻》前,後之對。

進也。《廣韻》先也。

《禮·檀弓》我未之前聞也。《註》猶故也。

《儀禮·特牲》祝前主人降。《註》前猶導也。

《集韻》《韻會》《正韻》子淺切,湔上聲。《說文》齊斷也。俗作剪。

《正韻》淺黑色。《周禮·春官·巾車》木路前樊,鵠纓。《註》前,讀爲緇翦之翦。淺黑也。

《韻補》叶慈鄰切,淨平聲。《劉向·九歎》陸魁堆以蔽視兮,雲冥冥而暗前。山峻高以無垠兮,遂曾閎而廹身。

【添】

添【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兼切,音沾。《玉篇》益也。通作沾酟。

《集韻》他念切,音栝。味益也。《李翊俗名小錄》呼下酒具爲添。

【种】

种【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正韻》持中切,音蟲。稚也。

姓。後漢司徒种暠。(種)〔古文〕音腫。穀種也。《詩·大雅》誕降嘉種。《周禮·地官·草人》以物地相其宜,而爲之種。

《夏官·職方氏》豫州,其穀宜五種。《註》黍稷菽麥稻。

種類。《書·盤庚》無俾易種于兹新邑。《史記·高帝紀》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後漢·竇融傳》此遺種處也。

地名。《史記·貨殖傳》楊平陽西賈秦翟,北賈種代。《註》種在恆州石邑縣,北蓋蔚州也。

外域國名。《後漢·任延傳》武威郡,北當匈奴,南接種羌,民畏宼抄,多棄田業。

《莊子·胠篋篇》舍夫種種之機。《註》種種,謹慤貌。

《增韻》種種,猶物物也。

髮短貌。《左傳·昭三年》余髮如此種種。

《廣韻》之用切《集韻》朱用切,音偅。蓺植也,布也。《書·大禹謨》臯陶邁種德。《註》種,布也。種物必布於地,故爲布也。《史記·李斯傳》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前漢·律歷志》鶉首初井十六度,芒種。《正字通》說文種,先穜後孰也。从禾,重聲,直容切。穜,蓺也,从禾童聲,之用切,分穜種爲二。按,詩重穋借用重字,說文似與詩異。

童聲,與之用之音反。蓺與種植之種通。周禮種植之種與書傳所用種字皆同,當从經傳爲正。舊音同,音蟲,皆非。

【碧】

碧【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彼役切《集韻》兵役切《韻會》兵亦切,音筆。《說文》石之靑美者。《山海經》高山多靑碧。《郭註》亦玉類也。今會稽縣東山出碧。《班固·西都賦》珊瑚碧樹。《註》崐崘山有碧樹。《張衡·南都賦》綠碧紫英。《註》碧有縹碧,有綠碧。

《增韻》碧,深靑色。唐官制,八品九品服碧代靑也。

《韻會》竹書紀年:惠成王七年,雨碧於郢。

《度人經·碧落註》東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滿,是云碧落。

姓。明洪武中訓導碧潭。

【梧】

梧【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韻會》五乎切《集韻》《正韻》訛胡切,音吾。《說文》梧桐木,一名櫬。《詩·大雅》梧桐生矣,于彼朝陽。《瑞應圖》王者任用賢良,則梧桐生于東廂。

《埤雅》梧櫜鄂皆五,其子似乳綴其上,柔木也。《淮南子·說山訓》梧桐斷角。《註》柔勝剛也。

《風俗通》梧桐生嶧陽山巖石之上,采東南孫枝爲琴,聲淸雅。

《南方草木狀》海梧出林邑,樹與中國松同,但結實絕大,肥甘有香味,亦樽俎閒佳果也。

《爾雅·釋地》當道有丘曰梧丘。

枝梧,詳枝註。

琴瑟爲槁梧。《莊子·德符》惠子據槁梧而瞑。《循本註》謂琴瑟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屬楚國。

蒼梧,地名,舜葬處,唐置郡。餘詳桐註。

《集韻》偶舉切,音圉。樂器。椌楬也。敔或作梧。

《集韻》《類篇》《韻會》五故切,音悞。《史記·留侯世家》魁梧奇偉。應劭曰:魁梧,丘墟壯大之意。

言其警悟也。

【桐】

桐【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說文》桐,榮也。《爾雅·釋木》榮,桐木。《書·禹貢》嶧陽孤桐。《傳》嶧山特生之桐,中琴瑟。《詩·鄘風》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草木疏》分靑、白、赤三種。《陳翥桐譜》列六種:紫桐、白桐、膏桐、刺桐、赬桐、梧桐。

《禮·月令》季春之月,桐始華。

《遁甲書》梧桐可知月正閏歲。生十二葉,每邊六,葉從下數,一葉爲一月,有閏則十三葉。視葉小處,則知閏何月。立秋之日至期,一葉先墜。

《博雅》桐,痛也。《儀禮·喪服志》母喪,削杖桐也。

空桐,北荒地名。《爾雅·釋地》南戴日爲丹穴,北戴斗極爲空桐。

桐過,邑名。《前漢·地理志》屬定襄郡。

姓。《姓苑》桐君著《藥錄》。

《集韻》《類篇》《韻會》他東切《正韻》佗紅切,音通。《類篇》輕脫貌。《前漢·武帝五子傳》無桐好逸。

《漢·安世房中歌》桐生茂豫。《顏師古曰》桐讀爲通,言草木通達而生也。

《類篇》杜孔切,音動。《莊子·讓王》自投桐水。桐一作椆,司馬本作洞。

叶徒黃切,音唐。《史記·龜筴傳》邦福重寶,聞於旁鄕。殺牛取革,被鄭之桐。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