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横苇箔草萧条

出自:宋代·彭汝砺《广平甸谓虏地险至此广大而平易云》

拼音:[mén][héng,hèng][wěi][bó][cǎo][xiāo][tiáo,tiāo]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四更起趁广平朝,上下沙陀道路遥。
洞入桃源花点缀,门横苇箔草萧条
时平主客文何缛,地大君臣气已骄。
莫善吾皇能尚德,将军不用霍嫖姚。

查看原文

注释

【苇箔】用芦苇编成的帘子,建屋时用以铺于屋顶椽上,其上堆泥盖瓦。
【萧条】1.凋零;冷落:村落萧条|要是没有窗外繁密的竹枝,那个房间真太萧条了。 2.指经济衰退,不景气:生意萧条|市面萧条,经济恐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门】

門【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莫奔切《集韻》《正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傳》四門,四方之門。《禮·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門。《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註》王行止食息,張帷爲宮,樹旌以表門。《又》設車宮轅門。《註》王止宿險阻之處,車以爲藩,則仰車以其轅表門。今慕府亦稱轅門,牙門。《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註》天子九門:關門、遠郊門、近郊門、城門、臯門、雉門、應門、路門、寢門,亦曰庫門。

譙門,城上爲高樓以望者。《前漢·勝傳》獨守丞與戰譙門中。

橋門,國學門也。《後漢·儒林傳》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師門。《後漢·桓榮傳》上則通達經旨,下則去家慕鄕,求謝師門。

《通鑑》唐狄人傑,嘗薦姚元崇等數十人。或謂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

《正字通》世族盛著曰門望。韓顯宗疏,言門望者祖父之遺烈。

凡物關鍵處,皆謂之門。《易·繫辭》道義之門。《疏》物之得宜,從此易而來,故云道義之門,謂與道義爲門戸也。

《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

期門,勇士也。《後漢·譙傳》帝始作期門,數爲微行。《註》前書,武帝微行,常與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期諸殿門,故有期門之號,自此始也。成帝微行亦然,故言始也。《班固·西部賦》期門佽飛,列刃攢鍭。

官名。《周禮·地官》司門,祭祀之牛牲繫焉,監門養之。《後漢·百官志》黃門侍郞六百石,掌侍從左右給事中。《又》門大夫六百石。《註》漢官曰:門大夫二人,選四府掾屬。

《周禮·春官·小宗伯》其正室,皆謂之門子。《註》將代父當門者也。《左傳·襄十一年》大夫諸司門子勿順。

地名。《左傳·襄二十七年》託於木門。《註》木門,晉地《史記·項羽紀》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孟康註》在新豐東十七里。

《秦本紀》敗三晉之師於石門。《一統志》在平陽府解州東南白徑嶺,踰中條山,通陝州道,山嶺參天,左右壁立,閒不容軌,名曰石門。

鴈門,郡名。見《前漢·地理志》。

山名。《書·禹貢》浮于積石,至于龍門。《傳》龍門山在河東之西界。《後漢·逸民傳》龎公攜其妻子,登鹿門山。

《正字通》北方北極之山曰寒門。漢光武紀寒門註,師古曰:今冶谷去甘泉八十里,盛夏凜然。

星名。《史記·天官書》其南北兩大星曰南門。《註》南門二星,在庫樓南天之外門,明則氏羌貢。《天文志》大微星南四星執法,中端門,左右掖門。

姓氏也。公卿之子,敎以六藝,謂之門子。後因以爲氏,後魏門文愛。

東門、西門、雍門、木門,俱複姓。《左傳·宣十八年註》襄仲居東門,故曰東門氏。

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敎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註》此周所存六代之樂。黃帝曰雲門。

人名。《史記·秦始皇紀》使盧生求羨門高誓。《註》羨門,古仙人。《前漢·藝文志》逢門射法二篇。《註》卽逢蒙。《荀子·正論篇》羿蠭門者,天下之善射者也。

《正字通》僧曰沙門桑門。《前漢·郊祀志》沙門,漢言息心削髮,絕情欲,歸於無爲也。

《韻補》叶民堅切,音眠。《楚辭·遠遊》虛以待之兮,無爲之先。庶類有成兮,此德之門。

叶眉貧切,音珉。《詩·邶風》出自北門,憂心殷殷。叶下貧。《荀卿·雲賦》往來惽憊,通於大神。出入甚亟,莫知其門。

【横】

橫【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戸盲切《集韻》《韻會》《正韻》胡盲切,音黌。《說文》闌木也。

《唐韻》縱橫也。東西曰縱,南北曰橫。亦作從橫。《史記·蘇秦傳》合從連衡。《漢書音義》利合爲從,威權相脅爲橫。

《呂覽·離謂篇》失從之意,失橫之事。《註》關東六國爲從,關西爲橫。一曰以六攻一爲從,以一離六爲橫。

《楚辭·招隱》不知橫之與縱。《註》緯曰橫,經曰縱。

星名。《前漢·天文志》王梁之旁有八星絕漢,曰天橫。

縣名。《前漢·地理志》橫縣,屬琅邪郡。

學舍也。與黌通。《後漢·鮑德傳》修起橫舍。

姓。《風俗通》韓王子成號橫陽君,其後爲氏。

《唐韻古音》胡光切,音黃。《楚辭·九辯》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藏。葉菸邑而無色兮,枝煩挐而交橫。

《集韻》草名。《爾雅·釋草》傅,橫目。《註》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

《集韻》姑黃切,音光。漢門名。

《集韻》《正韻》戸孟切,衡去聲。不順理也。《孟子》待我以橫逆。《前漢·吳王傳》吳王日益橫。

卜兆名。《前漢·文帝紀》卜之,兆得大橫。

《唐韻》《集韻》古曠切,音桄。盛氣充滿也。《禮·樂記》鐘聲鏗鏗以立號,號以立橫,橫以立武。

《類篇》俎跗,橫木也。

【苇】

葦【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玉篇》禹鬼切《集韻》羽鬼切,音偉。《說文》大葭也。《詩·衞風》一葦杭之。《風俗通》除夕飾桃人,垂葦交,畫虎于門。《後漢·袁閎傳》爲沛相,乗葦車。

山名。《水經注》江水浦東有葦山。

《類篇》于非切,音闈。《爾雅·釋草》葦,芀。謝嶠讀作平聲。

《篇海》于貴切,音胃。《莊子·列禦》緯蕭而食。亦作葦。

【箔】

箔【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傍各切《韻會》白各切,音薄。簾也。通作薄、簿。

【草】

草【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屮《唐韻》采老切《集韻》在早切《韻會》《正韻》采早切,音懆。《說文》作艸,百卉也。經典相承作草。《書·禹貢》厥草惟繇。《詩·小雅》在彼豐草。《禮·祭統》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註》草艾,謂艾取草也。《論衡》地性生草,山性生木。《大戴禮·易本命》食草者善走而愚。

《史記·陳丞相世家》惡草具進。《註》草,粗也。

《篇海》苟其禮也。《疏》草次,猶造次也。

《詩·小雅》勞人草草。《傳》草草,勞心也。

《易·屯卦》天造草昧。《疏》言天造萬物于草創之始。

《前漢·淮南王傳》常召司馬相如等視草廼遣。《註》謂爲文之草藳。《百官志註》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後漢·寵傳》蕭何草律。

《魏志·衞覬傳》覬好古文,隷、草無所不善。

姓。《正字通》草中。

《韻補》脞五切,徂上聲。《徐幹·齊都賦》焚梗林,燎圃草。

此苟切,凑上聲。《邊讓·章華賦》攜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嬙之素肘。形便纖以嬋娟兮,若流風之靡草。

《說文》自保切,音皁。草斗,櫟實也,一曰橡斗子。《徐鉉曰》今俗以此爲艸木之艸,別作皁字,爲黑色之皁。案櫟實可染白爲黑,故曰草,通用。今俗書或从白从十,或从白从七,皆無意義。

【萧】

蕭【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蘇彫切《集韻》先凋切,音簫。艾蒿也。《詩·王風》彼采蕭兮。《疏》今人所謂荻蒿者是也。《禮·郊特牲》蕭合黍稷,臭陽達于牆屋。

《詩·小雅》蕭蕭馬鳴。《註》聲也。

《前漢·食貨志》江淮之閒,蕭然煩費。《註》蕭然猶騷然,勞動之貌。

蕭條,寂寥貌。《宋玉·九辨》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註》隂令促,急風疾暴也。

《論語》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何晏註》蕭之言肅也,牆謂屛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屛而加肅敬。

斧名。《左思·魏都賦》蕭斧戢柯以柙刃。《說文註》蕭斧,芟艾之斧也。

國名。《左傳·文十四年》宋高哀爲蕭封人。《註》蕭,宋附庸國。

關名。《前漢·武帝紀》北出蕭關。

姓。《潛夫論》蕭氏,殷舊姓也。

叶音修。《毛詩·古音考》冽彼下泉,浸彼苞蕭。叶下周。《屈原·九歌》風颯颯兮木蕭蕭。叶下憂。◎按《周禮·地官·甸師》蕭茅註:鄭讀所六反,至杜子春始讀爲簫。

【条】

條【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徒聊切《集韻》《韻會》田聊切,音迢。或作樤。《說文》小枝也。《徐曰》自枝而出也。《詩·周南》伐其條枚。《傳》枝曰條,榦曰枚。

長也。《書·禹貢》厥木惟條。

木名。橘屬。《爾雅·釋木》柚條。《詩·秦風》有條有梅。《埤雅》柚似橙而大于橘。一名條。

條理也。《書·盤庚》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條然,嘯貌。《詩·王風》中谷有蓷,條其歗矣。

條達也。《前漢·郊祀歌》聲氣遠條。

條鬯也。《前漢·律志》隂陽萬物,靡不條鬯該成。

敎條。《史記·酷吏傳》以興化條。

條奏。《前漢·元帝詔》條奏無有所諱。

條例。《晉書·劉實傳》撰《春秋條例》二十卷。顏師古曰:凡言條者,一一而疏舉之,若木條焉。

繩也。《禮·雜記》喪冠條屬。

八風之一。《易緯通卦驗》東北曰條風。

《博雅》條條,擾亂也。

鳴條,地名,在河東郡安邑縣。

國名。漢周勃封條侯。

姓。《姓苑》晉有冉閔司空條枚。

《集韻》他彫切,音祧。枝落也。《詩·豳風》蠶月條桑。

癡宵切。義同。

與滌通。《周禮·秋官·之屬》條狼氏。《註》徒歷切,音滌。

叶徒流切,讀若頭。《陸雲·夏府君誄》百行殊揆,君望斯周。栖儀初九,戢翼洪條。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