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伯号空逞怒威

出自:清代·缪公恩《秋夜大风继之以雨甚寒》

拼音:[fēng,fěng][bó,bǎi,bà][hào,háo][kōng,kòng,kǒng][chěng][nù][wēi]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风伯号空逞怒威,青镫短榻闭双扉。
骚人影共秋花瘦,落叶声兼冻雨飞。
万里有书鸿雁冷,九霄无路梦魂归。
醉吟拟欲驱寒去,玉粟生肌酒力微。

查看原文

注释

【风伯】1.神话中的风神。 2.禽名。鸢的一种。
【逞怒】肆意发怒。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风】

風【戌集下】【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玉篇》散也。《易·繫辭》風以散之。

趨風,疾如風也。《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玉篇》敎也。《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說命》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詩·關雎序》風之始也。《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疾名。《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註》末,四肢也。風爲緩急。

《廣韻》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傳》馬牛風佚。《疏》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防風,國名。今湖州武康縣。

地名。寧風,齊地,見《左傳》。右扶風,見《漢書》。

官名。《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鳥名。《詩·秦風》鴥彼晨風。《爾雅·釋鳥》晨風,鸇。《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郭云:鷂屬。

《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草名。《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一名光風。

姓。黃帝臣風后。

風胡,見《越絕書》。

《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廣韻》方鳳切,音諷。《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箋》風化。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釋文》下以風之。風,福鳳反。《註》風刺同。

叶分房切,音方。《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叶甫煩切,音蕃。《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叶閭承切。《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叶孚金切,音分。《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臯,邸余車兮方林。《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風,放也,氣放散也。《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从虫,凡諧聲。

【伯】

伯【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正韻》博陌切,音百。《說文》長也。《釋名》父之兄曰伯父。伯,把也,把持家政也。

兄曰伯。《詩·小雅》伯氏吹塤。

第三等爵曰伯。

《周禮·春官》大宗伯之職,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九命作伯。《註》上公有功德者,加命爲二伯,得征五侯九伯者。《疏》公羊傳,自陝以東,周公主之。陝以西,召公主之。是東西二伯也。言九伯者,九州有十八伯,各得九伯,故云九伯也。

婦人目其夫曰伯。《詩·衞風》伯也執殳。

馬祖,天駟,房星之神曰伯。《詩·小雅》旣伯旣禱。《註》以吉日祭馬祖而禱之。

鳥名。《左傳·昭十七年》伯趙氏,司至者也。《註》伯趙,伯勞也。

姓。益之後。春秋時有伯宗,伯州犂。

同陌。《史記·酷吏傳》置伯格長。《註》言阡陌村落皆置長也。

《正韻》必駕切。同霸。五伯,齊桓,晉文,秦繆,宋襄,楚莊也。伯叔伯長之義,後人恐與侯伯字溷,故借霸字別之。

叶蒲各切,音博。《詩·大雅》王錫申伯。叶下蹻濯。

叶壁益切,音必。《史記·敘傳》維弃作稷,德盛西伯。

叶博故切,音布。《揚雄·解嘲》子胥死而吳亡,種蠡存而越伯。五羖入而秦喜,樂毅出而燕懼。

【号】

号【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音豪。大呼也。《詩·大雅》式號式呼。《小雅》載號載呶。《傳》號呶,號呼讙呶也。

哭也。《易·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周語》夫婦哀其夜號也。而取之以逃于褒。

雞鳴也。《晉書·律歷志》雞始三號。

《廣韻》胡到切,音号。名號也。《公羊疏》春秋貴賤不嫌同號。《註》通同號稱也。《白虎通》春秋傳曰:王者受命于王,必擇天下之美號,以爲號也。《周禮·春官·大祝》掌辨六號。《註》號謂尊其名,更爲美稱。

《夏官·大司馬》家以號名。《註》鄕遂之屬謂之名,家之屬謂之號。

《冢人》詔其號。《註》謂諡號。

號令也。《易·渙卦》渙汗其大號。

號召也。《齊語》使周游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土。

叶胡溝切。《皮日休·悼賈文》臨汨羅之漾漾兮,想懷沙之幽憂。森樛羅以蓊鬰兮,時逬狖以相號。《集韻》本作号,又作唬。毛氏曰:从口从丂,丂音考,俗从号,非。

作號,作。

【空】

空【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音崆。空虛也。《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謂之空。

大也。《詩·小雅》在彼空谷。《傳》大也。

盡也。《爾雅·釋詁》空,盡也。《詩·小雅》杼柚其空。

太空,天也。

地名。《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空桐。《左傳·哀二十年》宋公遊于空澤。《註》空澤,宋地。《史記·殷本紀註》伊尹生于空桑。《前漢·地理志》京兆縣十二,其三曰船司空。《註》縣名。本主船之官,遂以爲縣。

《武帝紀》元鼎五年,行幸雍遂,踰隴登空同。《註》空同,山名。亦作崆峒。《山海經》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空桑之水出焉。《括地志》徵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竇,在曲阜縣南二十里女陵山。《魏土地記》代城東北九十里有空侯城。

官名。《書·舜典》伯禹作司空。

《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

拜名。《周禮·春官》大祝辨九拜,三曰空首。《疏》先以兩手拱地,乃頭至手,是爲空首也。

樂器名。《風俗通》箜篌,一名坎侯。或曰空侯,取其空中。《楚辭註》空桑,瑟名。

獄名。《禮·記疏》囹圄,魏曰司空。

姓。《廣韻》漢複姓有空桐空相二氏。

《集韻》《韻會》苦動切《正韻》康董切,音孔。穴也,竅也,竉也。通作孔。《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眡其鑽空。《史記·五帝紀》瞍使舜穿井,爲匿空旁出。《大宛傳》張騫鑿空。《註》西域本無道路,今鑿孔而通之也。《韓非子·喩世篇》空竅者,神明之戸牖也。《韻會小補》秦人呼土窟爲土空。

《集韻》《韻會》《正韻》苦貢切,音控。窮也。《詩·小雅》不宜空我師。《註》不宜使小人困窮民也。

缺也。《揚子·法言》酒誥之篇俄空焉。

虛也。《論語》回也其庶乎,屢空。《註》空猶虛中也。

叶枯江切。《徐幹·思室詩》良會無有期,中心摧且傷。不聊憂飧食,嗛嗛常饑空。

叶枯良切。《詩·小雅》小東大東,杼柚其空。糾糾葛屨,可以履霜。

【逞】

逞【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丑郢切,音騁。《說文》通也。《玉篇》快也。《左傳·隱十一年》鬼神實不逞于許君。

《玉篇》極也,盡也。《左傳·襄二十五年》不可億逞。

《玉篇》解也。《左傳·隱九年》乃可以逞。《註》謂可以解患也。

《廣韻》疾也。《揚子·方言》東齊海岱之閒,疾曰速,楚曰逞。

《增韻》矜而自逞也。

《正韻》不檢謂之不逞。

《集韻》怡成切。與盈同。人名。晉有欒盈,亦作逞。

叶癡眞切,音瞋。《張衡·思賦》遇九臯之介鳥兮,怨素意之不逞。遊塵外而暼天兮,據㝠翳而哀鳴。

【怒】

怒【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曰苛,言相苛責也。

怒者,成之。

馬之肥壯,其氣憤盈曰怒。《後漢·第五倫傳》鮮車怒馬。

奮也。《莊子·逍遙遊》怒而飛。言大鵬奮起如怒也。

《外物篇》草木怒生。言乗陽氣奮出而不可遏也。

威怒也。《禮·曲禮》急繕其怒。《註》堅勁軍之威怒也。

虎怒則威。《後漢·賈彪傳》彪字偉節,兄弟三人,而彪最優。天下稱曰:賈氏三虎,偉節最怒。

怒,東方氣也。《史記·天官書》旬始狀如雄雞,其怒靑黑。《註》怒色靑也。

《玉篇》《廣韻》《正韻》奴古切《集韻》《韻會》暖五切,音弩。義同。

叶乃都切,音奴。《楚辭·九章》憍吾以其美好兮,覽余以其修姱。與余言而不信兮,蓋爲余而造怒。《顏師古·糾謬正俗曰》怒有二音,詩小雅君子如怒,大雅逢天僤怒,讀爲上聲。邶風逢彼之怒,小雅畏此譴怒,讀爲去聲。今山東河北人但知怒有去聲,不知有上聲,失其眞矣,蓋字有動靜音,人多不講,皆此類也,从心从弩省,怒若强弩之發,人怒則面目張起,凡怒當以心節之,故从心奴爲怒。

【威】

威【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賞以馭其威。《吳語》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

《諡法》猛以剛果,彊義執政,曰威。

婦稱姑爲威姑。猶子稱父爲嚴君。《說文》威,姑也,引漢律婦告威姑。《正字通》按漢律威姑二字宜連讀,信如說文訓,似告姑姑,豈成文理。

南威,美人名。

虎脅兩旁及尾端有骨如乙,名虎威,見《酉陽雜俎》。

伊威,蟲名。《爾雅·釋蟲》作蛜蝛。《詩·豳風》伊威在室。

與畏通。《莊子·漁父篇》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註》威畏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