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兄呼丈载以车

出自:清代·缪公恩《刘守愚先生自海上得奇石因纪古风八韵余既次和未尽所言复为长歌》

拼音:[hū][xiōng][hū][zhàng][zǎi,zài][yǐ][chē,jū]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混沌既凿开㟏岈,不周山倒愁女娲。
伟绩奏成馀残块,棋布山巅或水涯。
闾山趾有补天石,此石眷属应一家。
谁知沦落在海澨,沐日浴月葆精华。
天风海涛作知己,藉以芳草见烟霞。
天生灵物岂终隐,不使万古埋泥沙。
我有父执刘守愚,读书博物为通儒。
暂去司铎驻锦水,遂以捧檄勘海隅。
平生好奇惯搜剔,披检荆棘穷崎岖。
忽得此石拜且舞,呼兄呼丈载以车
古苔斑剥土花润,鹧鸪点閒龙文纡。
秦皇鞭迹殷馀血,望夫粉黛娇模糊。
形质兼备瘦皱透,上皇山石恐不如。
忆昔汗漫杭一苇,半在吴头半楚尾。
金焦北固峙海门,烛目怪石比比是。
猛兽奇鬼相攫拿,片云孤帆欲飞起。
泗滨石磬设堂皇,灵壁砚山置棐几。
少年弃掷不知惜,念言回首徒然耳。
今读君诗忽神王,赓以短章意未畅。
更因海峤忆经游,廿年尘迹空惆怅。
羡君得石良足多,神毫濡墨为长歌。
胸无灵珠吻复拙,石乎石乎当奈何。

查看原文

字义

【呼】

呼【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虍。《說文》外息也。《韻會》出息爲呼,入息爲吸。

《廣韻》喚也。

《集韻》嗚呼,歎辭。《書·五子之歌》嗚呼曷歸。

通作乎。《詩·大雅》於乎小子。

通作虖。《前漢·武帝紀》嗚虖何施而臻此與。亦作嘑。

姓。《廣韻》列仙傳有仙人呼子先,又複姓。《前漢·匈奴傳》呼衍氏。《註》師古曰:卽今鮮姓呼延者是也。

呼沱,水名。《戰國策》南有呼沱易水。

草名。《爾雅·釋草》蓫薚,馬尾。《疏》蔏,一名夜呼。

《集韻》虛交切,音虓。與詨同。吳人謂叫呼爲詨。或作嚆嘮。

《禮·檀弓》曾子聞之,瞿然曰呼。《註》呼,虛憊聲。《釋文》音虛,吹氣聲也。

《廣韻》《集韻》《正韻》荒故切,音戽。《廣韻》本作謼。號呼也。《詩·大雅》式號式呼。《釋文》呼,火胡反。

火故反。《禮·曲禮》城上不呼。《釋文》呼,火故反。

《集韻》許箇切,音。《左傳·文元年》江芉怒曰:呼役夫。《註》呼,發聲也。《釋文》呼,好賀反。

《集韻》虛訝切,音嚇。與罅同。裂也。詳缶部罅字註。

【兄】

兄【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許榮切《集韻》《韻會》《正韻》呼榮切,虩平聲。《說文》長也。《通論》口儿爲兄。儿者,人在下,以兄敎其下也。《精薀》从人从口,以弟未有知而誨之。《爾雅·釋親》男子先生爲兄。《玉篇》昆也。《詩·小雅》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管子·心衛篇》善氣迎人,親於弟兄。

《集韻》《韻會》許放切《正韻》虛放切,音貺。《前漢·尹翁歸傳》尹翁歸字子兄。《註》師古曰:兄讀曰況。

《詩·大雅》不殄心憂,倉兄塡兮。《註》倉兄與愴怳同。《又》職兄斯引。《註》兄怳同。

與況同。《漢樊毅華嶽廟》君善必書,兄乃盛德。《註》兄與況同。《管子·大匡篇》召忽語管仲曰:雖得天下,吾不生也。吾不生也,兄與我齊國之政也。

《說文》況貺皆以兄得聲。《白虎通》兄,況也。兄況于父。今江南北猶呼兄爲況。

虛王切,音荒。《詩·魏風》陟彼岡兮,瞻望兄兮。《晉魯褒錢神論》親愛如兄,字曰孔方。《通雅》謂兄爲況,本於荒音。《釋名》兄,荒也。荒,大也。靑徐人稱兄曰荒。

《正字通》方音讀若熏。義同。

【丈】

丈【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直兩切《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長上聲。十尺曰丈。《前漢·律歷志》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引。

《左傳·昭三十二年》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疏》屬聚下役,課賦尺丈。

《哀元年》廣丈高倍。《註》壘厚一丈高二万。

《禮·曲禮》若非飮食之客,則布席,席閒函丈。《註》函,容也。

長老之稱。《易·師卦》師貞丈人吉。

朋友尊稱。《長編》富鄭公稱范文正公曰范十二丈。

釋氏所居曰方丈。《杜甫詩》方丈渾連水。

《杜甫詩》百丈誰家上瀨船。《註》百丈,牽船篾也。《說文》从又持十。俗加點,非。《正譌》丈借爲扶行之杖。老人持杖,故曰丈人。別作杖,通。

【载】

載【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作代切,音再。《說文》乗也。《易·大有》大車以載。

承也,勝也。《易·坤卦》君子以厚德載物。

事也。《書·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註》言奮起其功,以廣帝堯之事也。

始也。與哉通。《詩·豳風》春曰載陽。《孟子》湯始征,自葛載。

則也,助語辭。《詩·周頌》載戢干戈,載櫜弓矢。

成也。《書·益稷》乃賡載歌。《註》賡,續也。續歌以成其義也。

行也。《書·臯陶謨》載采采。《註》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也。

滿也。《詩·大雅》厥聲載路。

記載也。《書·洛誥》丕視功載。《註》視羣臣有功者記載之。《史記·伯夷傳》載籍極博。

飾也。《淮南子·兵略訓》載以銀錫。《註》箭以銀錫飾之也。

載師,官名。《周禮·地官·載師註》載之爲言事也,事民而稅之也。

姓。

《廣韻》《集韻》《韻會》昨代切,音在。《集韻》舟車運物也。《詩·小雅》其車旣載。《註》才再反。

《廣韻》作亥切《集韻》《正韻》子亥切,音宰。年也。《書·堯典》朕在位七十載。◎按《爾雅·釋天》載,歲也。註:載,始也。取物終更始之義。蔡邕《獨斷》載,歲也。言一歲之中莫不覆載也。據此則年載之載亦可作去聲讀也。

《集韻》都代切,音戴。與戴通。《詩·周頌》載弁俅俅。《禮·月令》載以弓韣。

叶子利切,音祭。《詩·小雅》受言載之。叶下喜。

叶節力切,音卽。《詩·小雅》召彼僕夫,謂之載矣。叶上牧棘。

【以】

以【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㠯《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

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

《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

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註》韓文與多作以。

《集韻》與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车】

車【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居。《廣韻》車,輅也。《古史考》黃帝作車,引重致遠。少昊時加牛,禹時奚仲爲車正,加馬。《書·舜典》車服以庸。《易·大有》大車以載。《論語疏》大車,牛車,平地載任之車也。小車,駟馬車、田車、兵車、乘車也。

山車,自然之車也。《禮·禮運》山出器車。《疏》謂其政太平,山車垂鉤,不揉治而自員曲也。

巾車,官名。《周禮·春官》巾車,掌公車之政令。《註》巾,猶衣也。巾車,車官之長,車皆有衣以爲飾,故名。

公車,署名。《後漢·光武紀》詔公卿、司隸、州牧,舉賢良方正各一人,遣詣公車。《註》公車令一人,掌殿司馬門。天下上書及徵召,皆總領之。公車所在,因以名焉。

揭車,香草名。《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註》留夷、揭車,皆香草也。

覆車,網名。《爾雅·釋器》罦,覆車也。《註》今之翻車,有兩轅,中施罥以捕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昌遮切,音硨。《說文》輿輪總名。

牙車,牙所載也。《左傳·僖五年》輔車相依。《註》輔,頰輔。車,牙車。《疏》車,牙下骨之名也。或又謂之頷車。輔爲外表,車爲內骨,故云相依。

姓。漢丞相田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車出入省中,時人謂之車丞相。其子孫因以爲氏。

子車,複姓。《詩·秦風》子車仲行。

叶倉何切,音磋。《程曉·伏日詩》平生三伏日,道路無行車。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

hōng,衆車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