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散绒绦

出自:清代·程颂万《国香慢 节庵书寄崇陵祭糕》

拼音:[jì][sàn,sǎn][róng][tāo]

平仄:仄仄平平

丝磕元霜。
正宝阶荐熟,旧日鹓行。
金灵塞垣追马,哭拜天香。
遗诰同悲隆祐,奉纁黝分粽筵旁。
群鸦恨衔在,莫损糁花,封寄蒸糖。
未亡。
淹赐粥,剩飘摇素发,饥死何妨。
乞钱难买,知我何处重阳。
恸失元皇恭俭,泣僧舍、偏近糕坊。
分曹怆题字,记散绒绦,预试曾尝。

查看原文

字义

【记】

記【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策,記載所當行之禮儀。《唐書·于志寧傳》左有記言之史,右有記事之官。《關尹子·五鑑篇》昔遊再到,記憶宛然。

《博雅》書也。《前漢·蕭望之傳》待詔鄭朋奏記于蕭望之。《註》記,書也。奏記自朋始。《文心雕龍》後漢始有公府奏記,記之言志,進己志也。

《正字通》文符也。《後漢·鍾離意傳》少爲郡督郵,時部縣亭長有受人酒禮者,府下記案考之,意封還記,太守甚賢之。

官名。《後漢·百官志》記室令史,主上表章報書記。

與其通。《字彙補》助語辭。《詩·王風》彼其之子。《箋》其或作記。或作己。讀聲相似。

叶苟起切,音几。《崔琰·述初賦》望高密以亟征,戾衡門而造止。覿游夏之峩峩,聽大猷之篇記。一說本作紀,紀與止叶,譌作記。

【散】

散【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枚《廣韻》《韻會》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音傘。㪔,通作散。《易·說卦》風以散之。《禮·曲禮》積而能散。

《公羊傳·莊十二年》散舍諸宮中。《註》散,放也。

《博雅》布也。《廣韻》散,誕也。《增韻》又宂散,閒散。《韻會》不自檢束爲散。《莊子·養生主》散人又惡知散木。《註》不在可用之數。

姓。《書·君奭》有若散宜生。《傳》散氏,宜生名。

酒尊名。《周禮·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註》漆尊也,無飾曰散。《儀禮·燕禮》酌散西階上。《註》酌散者,酌方壷酒也。《禮·禮器》賤者獻以散。《註》五升曰散。○按《周禮》《儀禮》《禮記》《釋文》音素旱反。《韻會》獨引此條入去聲,非是。蓋上去二聲可通讀也。

藥石屑曰散。《後漢·華陀傳》漆葉靑䴴散。

琴曲名。《晉書·嵆康傳》有廣陵散。

《廣韻》蘇旰切《集韻》《韻會》先旰切,音鏾。義同。

《集韻》相干切。與跚同。《史記·平原君傳》槃散行汲。《註》索隱曰:先寒反,亦作珊。音同。

【绒】

絨【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如融切《集韻》而融切《正韻》而中切,音戎。《玉篇》細布也。《廣韻》同狨。

【绦】

絛【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土刀切《集韻》《正韻》他刀切,音韜。《說文》扁緒也。《玉篇》纓飾也。《廣韻》編絲繩也。《急就篇註》絛,一名偏諸,織絲縷爲之,所以懸係承塵戸㡘,因爲飾也。《禮·內則·疏》組紃俱爲絛。

與條通。《周禮·春官·巾車》革路龍勒,條纓五就。《註》革路,挽之以革也。條,讀爲絛。其樊及纓,皆以絛絲飾之。《類篇》絛,或从舀作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