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鸟掠人鼓双翅

出自:清代·孙元衡《飓风歌》

拼音:[bái][niǎo][lüè][rén][gǔ][shuāng][chì]

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

九瀛怪事生微茫,瘴母含胎飓母长。
虹篷出水势倾堕,云车翼日争回翔。
须弥山下风轮张,狞悍熛怒天为盲。
塕然于扶桑之木末,吞吐夫天池之巨洋。
訇哮簸荡鼓神力,不崇朝而周回于裸人之绝国、黑齿之穷乡。
䬅?颫䫼无不有,一一堁堀尘飞扬。
突如神兵交万马,崩若秦家天地瓦。
颴飍起中央,沙砾尽飘洒。
鳌身赑屃拄坤轴,羲毂轩轩欲回輠。
怒鲸张齿鹏奋飞,涸鳞陆死盐田肥。
嗟哉!元龟入壳避武威,伏虫尽蹂躏,植物将谁依,东门大鸟何时归!我闻山头磐石坠海水,夔鼓轰腾五百里。
战舸连樯吹上山,乖龙罔象迫迁徙,万人牵之返于沚。
呜乎海田幻化良如此!又有麒麟之飓火为妖,??爚爚如焚烧。
黄发遗民一再见,阖门坚壁逃蒸熇。
青青者黄黄者黑,死海破块山枯焦。
飞廉狂痴肆其虐,祝融表里夫谁要。
帝天不下听,仰首空云霄;举笔用纪其事为长谣。
昨者估客归,为言落漈事。
遭此四面风,淜滂无由避。
连山波合远埋空,涌嶂划开惊裂地。
木龙冥郁叫幽泉,桅不胜帆柁出位。
闪闪异物来告凶,鬼蝶千群下窥伺。
赤蛇逆浪掉两头,白鸟掠人鼓双翅
天妃神杖椎老蛟,攘臂登樯叱魔祟。
事急矣划水求仙,披发执箸虚摇船。
牛马其身蹄其手,口衔珠勒加鞍鞯。
雷霆一震黄麻宣,金鸡放赦天所怜。
扶欹尽仗六丁力,中原一发投苍烟。
芒刺在背钳在口,自量归渡霜盈颠。
为举一杯酹南斗,胡为乎职司喉舌而箕张其口?圣人御极不鸣条,噫此厉气焉能久!雄兮雌兮理则均,强为区别楚人狃。
花信何妨廿有四,扶摇不碍万盈九。
动物神功齐雨旸,南风熏兮愠何有?愿箕察所好,刚柔用其中,戢威自艾安尔宫,三年不波,万国来同;吾将查乘贯月,历四荒八极、徜徉而东。

查看原文

注释

【白鸟】1.白羽的鸟。鹤﹑鹭之类。 2.蚊的别名。 3.比喻贪夫﹑赃吏。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白】

白【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帛。《說文》西方色也。隂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隂數也。《釋名》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爲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靑州,厥土白墳。

《禮·檀弓》殷人尚白。

《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无咎。《註》其質素,不勞文飾也。

《說卦》巽爲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

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註》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說不行,則白道而冥窮。《註》白道,謂明道也。《前漢·谷永傳》反除白罪。《註》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

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漢·蕭望之傳》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

白衣,給官府趨走者。《前漢·兩龔傳》聞之白衣,戒君勿言也。

白徒,猶白身。《管子·乘馬篇》白徒三十人奉車兩。

白丁。《北史·李敏傳》周宣帝謂樂平公主曰: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

白民。《魏書·食貨志》莊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輸五百石,聽依第出身。

白著。《唐書·劉晏傳》稅外橫取謂之白著。《春明退朝錄》世人謂酒酣爲白著。言刻薄之後人必顚沛,酩酊如飲者之著也。

《禮·玉藻》君衣狐白裘。《註》以狐之白毛皮爲裘也。

《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

《唐書·食貨志》隋末行五銖白錢。

《前漢·也。

《古今注》白筆,古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

《字學淵源》飛白書,蔡邕見施堊帚而作。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

旗名。《禮·明堂位》殷之大白。

罰爵名。《說苑》魏文侯與大夫飲,使公乘不仁爲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

酒名。《禮·內則》酒淸白。《註》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

稻曰白,黍曰黑。《周禮·天官·籩人》其實䵄蕡白黑。

馬名。《詩·秦風》有馬白顚。《疏》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

猛獸名。《汲冢周書》義渠以茲白。《註》茲白,一名駁,能食虎豹。

蟲名。《爾雅·釋蟲》蟫白魚。《註》衣書中蟲也。

《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

草名。《前漢·西域傳》鄴善國多白草。

三白,正月雪也。《西北農諺》要宜麥,見三白。

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梵言一年爲一白。《傳燈錄》我止林閒,已經九白。

山名。《後漢·耿恭傳》竇固前擊白山,功冠三軍。《註》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水名。《桑欽水經》白水出朝陽縣西。

州名。《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

海外有白民國。見《山海經》。

白狄,狄別名。見《春秋·成九年》。

戎類有六,一曰老白。見《風俗通》。

姓。黃帝後。《左傳》秦大夫白乙丙。

複姓。《史記·秦本紀》白冥氏,秦族。《潛夫論》吉白氏,莘姓後。

白楊提,代北三字姓。

《諡法》外內貞復曰白。

《玉篇》告語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稟白。同輩述事義亦曰白。《前漢·高帝紀》上令周昌選趙壯士可令將者,白見四人。《後漢·鍾皓傳》鍾瑾常以李膺言白皓。

《唐書·宦者傳》宣宗時,諸道歲進閹兒,號私白。○按《說文》入聲有白部,去聲自部內亦載白字。在自部內者讀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詞言之氣从鼻出,與口相助也。是告語之白讀自,西方之白讀帛,音義各別。許氏分爲二部。《玉篇》合而爲一,今从之。

《集韻》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

博陌切。與伯同。長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藪》有白鸞氏。《註》卽伯字。

叶旁各切,音薄。《詩·小雅》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

叶房密切,音弼。《蘇軾·寒食雨詩》暗中偸負去,夜半眞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古文自。疾二切。

【鸟】

鳥【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都了切《集韻》《韻會》丁了切,音蔦。《說文》長尾禽總名也。《正韻》常時曰鳥,胎卵曰禽。《爾雅·釋鳥》鳥之雌雄不可別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書·堯典》厥民析鳥獸孳尾。《周禮·秋官·翨氏》掌攻猛鳥。

《硩蔟氏》掌覆妖鳥之巢。《註》硩,摘也。摘其巢而去之。《正字通》二足而羽謂之禽。或曰鳥觜曰咮曰喙,爪曰距,尾曰翠,一作臎,一名尾罌。膍胵曰奧,嚨曰亢曰員官,項畜食處曰嗉,翅曰翮曰翎,頸毛曰翁,腳短者多伏,腳長者多立,腳近翠者好步,腳近臆者好躑。《師曠·禽經》羽蟲三百六十,毛協四時,色合五方。

星名。朱鳥,南方七宿名。《書·堯典》日中星鳥。

國名。《山海經》鹽長之國有人鳥首,名曰鳥氏。

山名。鳥䑕。《地志》在隴西郡首陽縣西南,禹貢,終南惇物至于鳥䑕。

《山海經》鳥危之山,鳥危之水出焉。

官名。《周禮·夏官》射鳥氏掌射鳥。《左傳·昭十七年》少皡摯之立也,紀於鳥,爲鳥師,而鳥名。

秦之先有鳥俗氏。《史記·秦本紀》大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索隱曰》以仲衍鳥身人言,故爲鳥俗氏。

丹鳥,白鳥,俱蟲名。《夏小正》丹鳥者,丹良也。白鳥者,蚊蚋也。

妙音鳥。《法華經偈頌》聖主天中王,迦陵頻伽聲。《註》迦陵頻伽,妙音鳥也。鳥未出聲時,卽發音微妙,一切天人聲皆不及,惟佛音類之,故以取况。

《正韻》尼了切,音裊。義同。

《集韻》《類篇》作鳥夷。孔讀鳥爲島。

《字彙補》子削切,音爵。《前漢·地理志》武威郡鸞鳥縣。《後漢·段熲傳》欲攻武威,熲復追擊於鸞鳥。《註》鳥音爵。

叶都縷切,音女。《史記·自序》穆公思義,悼殽之旅。以人爲殉,詩歌黃鳥。

叶丁柳切,音近斗。《前漢·敘傳》沐浴尸鄕,北面奉首。旅人慕殉,義過黃鳥。

【掠】

掠【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離灼切《集韻》《韻會》《正韻》力灼切,音略。《說文》奪取也。《廣韻》抄掠,劫人財物也。《戰國策》掠於郊野,以足軍食。通作略。亦作剠。或作擽。

《增韻》捎取也,拂過也。

書法長撇古名掠。《柳宗元曰》掠左出而鋒欲輕。

《廣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音亮。亦奪取也。《左傳·襄十一年》禁侵掠。

《昭二十年》輸掠其聚。《前漢·高帝紀》所過毋得鹵掠。

搒笞也,治也。《禮·月令》毋肆掠,止獄訟。《註》掠謂捶治人。《前漢·萬年傳》下獄掠治。

【人】

人【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姓。明人傑。

左人,聞人,俱複姓。

《韻補》叶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鼓】

鼓【亥集下】【鼓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爲椌,革爲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

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

星名。《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郭註》荆楚人呼牽牛爲擔鼓。擔者,荷也。

《前漢·五行志》天水冀南山大石鳴,曰石鼓,鳴則有兵。

國名。春秋鼓國,白狄別種。《左傳·昭二十三年》晉襲鼓,滅之。《後漢·郡國志》鉅鹿下曲陽有鼓聚,故翟鼓子國。

量名。《禮·曲禮》獻米者操量鼓。《廣雅》斛謂之鼓。《荀子·富國篇》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註》鼓,量也。謂數度以盆量也。

《後漢·東夷傳》扶餘國,正月,國中連日大會飮樂,名曰迎鼓。《集韻》俗作皷,非是。

【双】

双【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韻會》雙,俗作双,非。(雙)《唐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音䉶。《說文》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後漢·王喬傳》有雙鳧,從東南飛來。

《玉篇》兩也。《儀禮·聘禮》凡獻執一雙。

《玉篇》偶也。《詩·齊風》冠綏雙止。《箋》五人爲奇,而襄公往從而雙之。

獸名。《山海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三靑獸相幷,名雙雙。《註》郭璞曰:言體合爲一也。公羊傳所云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吳任臣云:獸經曰:文文善呼,雙雙善行。駢志云:雙雙合體,蛩蛩假足。麟書曰:雙雙俱來,孟極是覆。

鳥名。《公羊傳·宣五年》其諸爲其雙雙而俱至者與。《疏》舊說云:雙雙之鳥,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隨便而偶,常不離散,故以喩焉。○按公羊傳疏與山海經註異。

《正字通》溫庭筠詩:招客先開四十雙。王弇州註云:雙,五畝也。四十雙,二百畝也。或曰唐書南詔傳:官給田,四雙爲二百畝。

雲南雜志:俗耕田,三人使二牛,前牽,中壓,後驅,犂一曰爲一雙。

陶九成輟耕錄,謂一雙爲四畝,佛地以二畝爲一雙,蓋各從其方俗而名之,非有成數也。

姓。《正字通》南北朝孝子雙泰貞。

《集韻》朔降切,音淙。偶也。

叶所終反。《謝惠連·七夕詩》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翅】

翅【未集中】【羽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翄,亦書作翅。

《正韻》式至切,音試。同啻。《孟子》奚翅食重。《莊子·大宗師》陰陽于人,不翅于父母。

《正韻》申之切,音詩。不翅猶言不止是。

相关诗句
历四荒八极、徜徉而东 万国来同;吾将查乘贯月 三年不波 戢威自艾安尔宫 刚柔用其中 愿箕察所好 南风熏兮愠何有 动物神功齐雨旸 扶摇不碍万盈九 花信何妨廿有四 强为区别楚人狃 雄兮雌兮理则均 噫此厉气焉能久 圣人御极不鸣条 胡为乎职司喉舌而箕张其口 为举一杯酹南斗 自量归渡霜盈颠 芒刺在背钳在口 中原一发投苍烟 扶欹尽仗六丁力 金鸡放赦天所怜 雷霆一震黄麻宣 口衔珠勒加鞍鞯 牛马其身蹄其手 披发执箸虚摇船 事急矣划水求仙 攘臂登樯叱魔祟 天妃神杖椎老蛟 白鸟掠人鼓双翅 赤蛇逆浪掉两头 鬼蝶千群下窥伺 闪闪异物来告凶 桅不胜帆柁出位 木龙冥郁叫幽泉 涌嶂划开惊裂地 连山波合远埋空 淜滂无由避 遭此四面风 为言落漈事 昨者估客归 仰首空云霄;举笔用纪其事为长谣 帝天不下听 祝融表里夫谁要 飞廉狂痴肆其虐 死海破块山枯焦 青青者黄黄者黑 阖门坚壁逃蒸熇 黄发遗民一再见 ??爚爚如焚烧 又有麒麟之飓火为妖 呜乎海田幻化良如此 万人牵之返于沚 乖龙罔象迫迁徙 战舸连樯吹上山 夔鼓轰腾五百里 我闻山头磐石坠海水 东门大鸟何时归 植物将谁依 伏虫尽蹂躏 元龟入壳避武威 嗟哉 涸鳞陆死盐田肥 怒鲸张齿鹏奋飞 羲毂轩轩欲回輠 鳌身赑屃拄坤轴 沙砾尽飘洒 颴飍起中央 崩若秦家天地瓦 突如神兵交万马 一一堁堀尘飞扬 䬅?颫䫼无不有 不崇朝而周回于裸人之绝国、黑齿之穷乡 訇哮簸荡鼓神力 吞吐夫天池之巨洋 塕然于扶桑之木末 狞悍熛怒天为盲 须弥山下风轮张 云车翼日争回翔 虹篷出水势倾堕 瘴母含胎飓母长 九瀛怪事生微茫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