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曰鲍子

出自:明代·欧必元《善哉行》

拼音:[shí][yuē][bào][zǐ]

平仄:平平仄仄

唯昔巢父,逃颍之湄。
代庖有诮,天下何为。
唯周公旦,叔父是尊。
孺子不利,二叔流言。
傲象焚廪,瞽叟灭亲。
虽有骨肉,不如路人。
掇蜂致疑,破舌是妒。
谁无父母,唯我良苦。
管仲未伯,唯利是嗜。
莫知匪我,实曰鲍子
千木偃息,贫贱以骄。
闭门而避,踰垣而逃。
来日苦少,去日苦多。
尊有美酒,不乐奈何。
北堂宴客,丝竹繁喧。
虽则繁喧,匪我思存。
何昼何夜,烹肥击鲜。
秉烛达旦,及此盛年。
子晋非侣,王乔莫期。
易凋者我,不朽者辞。
东西大路,车马云驰。
熙熙攘攘,将以遗谁。

查看原文

字义

【实】

實【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宲音失。《說文》實,富也。从宀从貫。貫,貨貝也。《廣韻》誠也,滿也。《增韻》充也,虛之對也。《易·本義》乾一而實,坤二而虛。《孟子》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宋程頤曰》心有主則實,實則外患不能入。

華實。《晉語》華則榮矣,實之不知,請務實乎。《史記·商鞅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

物成實也。《爾雅·釋草》果臝之、括樓昺疏。實卽子也。《禮·月令》季春,乃爲麥祈實。《註》謂於含秀求其成也。

品物也。《左傳·莊二十二年》庭實旅百。《註》庭之所實有百品,言物備也。

《襄三十一年》其輸之,則君之府實也。

軍實。《左傳·襄二十四年》齊社,蒐軍實。杜註祭社,因閱數軍器。

《儀禮·特牲饋食》實豆籩。《註》謂取籩豆實之也。《周禮·春官·小宗伯註》豆實實於罋,簋實實於篚。

具數也。《史記·始皇本紀》使黔首自實田。《註》謂令民自具頃畝實數也。

《唐六典》凡里有手實法,歲終,具民之年與地闊狹爲鄕帳。

驗也。《後漢·光武紀》使各實二千石,以下至黃綬。

事跡也。《史記·莊周傳》率皆虛語,無事實。《韓非傳》反舉浮淫之蠹,加之功實之上。

當也。《書·呂》閱實其罪。《註》使與法相當也。

是也。《詩·大雅》實墉實壑。

姓。

《正字通》脂利切,音至。與至同。《禮·雜記》計於適者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不祿,使某實。《註》言爲計而至此也。《增韻》實,亦作寔。《韻會》實寔分爲二。

【曰】

曰【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王伐切,音越。《說文》詞也。从口乙聲。亦象口气出也。《註》徐鍇曰:今試言曰,則口開而氣出也。《玉篇》語端也。《廣韻》於也,之也。《增韻》謂也,稱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按《古文尙書》曰若作粵若,曰放勳作曰,蓋訓爲語端者與粵通,訓爲詞者則如字耳。

【鲍】

鮑【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薄巧切《集韻》《韻會》《正韻》部巧切,音抱。《說文》饐魚也。《玉篇》漬魚也。今謂裛魚。《釋名》鮑魚,鮑,腐也,埋藏奄使腐臭也。《急就篇註》鮑亦海魚,加之以鹽,而不乾者也。《周禮·天官·籩人》膴,鮑魚,鱐。《註》鮑者,於楅室中糗乾之,出於江淮也。《史記·貨殖傳》鮑千鈞。《註》鮑,膊魚也。謂破開中,頭尾不相離爲鮑,謂之膊關者也。《周語》鮑魚不登俎豆。《家語》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姓。《左傳·莊十四年註》鮑叔牙,小白之傅。《齊語》鮑叔牙,齊大夫姒姓之後。

與鞄同。《周禮·冬官考工記》攻皮之工,函,鮑。《註》鮑,或書爲鞄。蒼頡篇有鞄。

《集韻》披交切,音拋。魚名。

《集韻》班交切,音包。人名。楚有申鮑胥。通作包。

【子】

子【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㜽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國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複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叶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叶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