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并拂星河入

出自:明代·尹台《华盖入侍》

拼音:[jīng][qí][bìng,bīng][fú,bì][xīng][hé][rù]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

绛炬光繁晓漏催,九天春色动蓬莱。
旌旗并拂星河入,剑佩齐冲月雾来。
步辇乍停仙乐引,侍臣先睹圣颜开。
私惭衮职虚何补,长傍炉烟候曲台。

查看原文

注释

【旌旗】各种旗子:~招展。
【星河】银河。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旌】

旌【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音精。《說文》析羽注旄首,所以進士卒。《爾雅·釋天》註旄首曰旌。《註》載旄於竿頭,如今之幢,亦有旒。《又》旌旂。《疏》旌旂者,凡旗之名雖異,旌旂爲之總稱。《廣雅》天子旌高九仞,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釋名》旌,精也。有精光也。《詩·鄘風》孑孑干旌。《周禮·春官·司常》析羽爲旌。《又》斿車載旌。

《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註》樹旌以表門。

《周禮·地官·掌節》道路用旌節。《註》今使者所擁節是也。

《禮·曲禮》武車綏旌,德車結旌。《註》武車尚威武,故舒散若花。德美在內,故纏旌於竿。

《書·畢命》旌別淑慝。《傳》言當識別頑民之善惡。《疏》旌旗所以表識貴賤,故傳以旌爲識。

《左傳·莊二十八年》且旌君伐。《註》旌,章也。

《周語》故爲車服以旌之。《註》旌,表也。

《後漢·胡廣傳》德以旌賢。《註》旌,明也。

【旗】

旗【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奇。《說文》熊旗五游,以象罰星,士卒以爲期。《釋名》熊虎爲旗,軍將所建,象其猛如虎,與衆期其下也。《周禮·春官·司常》熊虎爲旗。《又》師都建旗。《註》畫熊虎者,鄕遂出軍賦,象其守猛莫敢犯也。

《左傳·閔二年》佩衷之旗也。《註》旗,表也。

星名。《史記·天官書》東北曲十二星曰旗。《註》兩旗者,左旗九星,在河鼓左也。右旗九星,在河鼓右也。皆天之鼓旗,所以爲旌表。

姓。《廣韻》齊卿子旗之後,漢有九江太守旗光。

與箕同。《荀子·富國篇》則國安於盤石,壽於旗翼。《註》旗,讀爲箕。箕翼,二十人宿名。

《韻補》叶渠尤切。《班固·西都賦》乗輚輅,登龍舟,張鳳蓋,建華旗。○按《說文》旗从㫃其聲,訓熊旗五游,以象罰星,士卒以爲期也。旂从㫃,斤聲,訓旗有衆鈴以令衆也。分旗,旂爲二。《正字通》云:周禮九旗所畫異物,所建異名,各有等差。雖旌旄之通稱,而制度自別,未可合爲一也。

【并】

並【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7画

《集韻》竝,隷作並。

【拂】

拂【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敷勿切,音髴。《說文》過擊也。《徐鍇曰》擊而過之也。

《廣韻》去也,拭也,除也。《禮·曲禮》進几杖者,拂之。《疏》拂去塵埃也。《後漢·黨錮傳》激揚名聲,互相題拂。

絕也。《吳語》吾將許越成,而無拂吾慮。

《正韻》矯也,逆也。

拂塵具。《南史·顯達傳》麈尾蠅拂,是王謝家許。

舞名。《唐書·禮樂志》白鳩,吳拂,舞曲也。《通鑑辨誤》王僧虔奏,大明中,卽以宮縣合和鞞拂。按鞞拂皆舞名,拂舞出自江左,舊云吳舞,檢其歌,非吳舞也。

《集韻》《韻會》符勿切,音佛。與咈通。違也,戾也。《易·頤卦》顚頤拂經于丘。《詩·大雅》四方以無拂。《箋》拂,猶佹也,言無復佹戾者。

《集韻》《韻會》《正韻》薄密切。與弼同。輔也。《孟子》入則無法家拂士。

《集韻》普密切,讀與匹近。拂泊,風動貌。

方未切,音沸。㧍拂,形似也。通作髴。

父沸切,音狒。與㩌同。搏擊也。

《道藏·馮夫人詩》挺穎德音子,神英乃高拂。天岳臨空搆,洞深幽䆳。

【星】

星【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腥。《說文》萬物之精,上爲列星。从晶生聲。一曰象形。从口。古口復注中,故與日同。《釋名》星,散也,列位布散也。《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傳》星,四方中星。

《洪範》五紀,四曰星辰。《傳》二十八宿迭見,以敘節氣。《又》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傳》星,民象,箕星好風,畢星好雨。《史記·天官書》星者,金之散氣。《註》五星五行之精,衆星列布,體生於地,精成於天,列居錯行,各有所屬。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前漢·天文志》經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七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國官宮物類之象。《淮南子·天文訓》日月之淫氣精者爲星辰。

星星,猶點點也。《謝靈運詩》星星白髮垂。

草名。戴星、文星、流星,皆穀精草別名。《本草綱目》此草生穀田中,莖頭小白花,點點如亂星。

姓。《廣韻》《羊氏家傳》曰:南陽太守羊續,娶濟北星重女。

【河】

河【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水名。《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春秋·說題辭》河之爲言荷也。荷精分佈,懷隂引度也。《釋名》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九河。《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六,絜七,鉤盤八,鬲津九。

三河,謂河南,河北,河東也。《後漢·光武紀》三河未澄,四關重擾。

《小學紺珠》以黃河,析支河,湟中河爲三河。

兩河,謂東河,西河也。《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州名。《廣輿記》古西羌地,秦漢屬隴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衞。

梗河。星名。《甘氏星經》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

銀河,天河也。

《趙崇絢雞肋》道家以目爲銀河。

酒器也。《乾子》裴鈞大宴有銀河,受一斗。

淘河,鳥名。見《爾雅·釋鳥註》。

姓,明河淸,長沙人。字从月从㢲作。

【入】

入【子集下】【入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廣韻》納也,得也。

《增韻》沒也。

《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