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槽香拨

出自:清代·汪东《春声碎》

拼音:[tán][cáo][xiāng][bō]

平仄:平平平平

楼小隐垂杨,一角雕檐孤倚。
朱唇玉齿。
檀槽香拨,总可人情味。
帘垂地。
听空外寂然,弦掩抑,歌清脆。
愁心荡无际。
又被春莺唤起。
桃花漫好,柰苦恨、刘郎鬓憔悴。
怜往事。
都付宋玉悲吟,写不尽,行云意。

查看原文

注释

【檀槽】檀木制成的琵琶﹑琴等弦乐器上架弦的槽格。亦指琵琶等乐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檀】

檀【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徒干切《集韻》唐干切《正韻》唐闌切,音壇。《說文》木也。《詩·小雅》爰有樹檀。《註》善木。《鄭風》無折我樹檀。《註》强韌之木。《周禮·冬官考工記》鄭註:輻以檀。

《本草》紫檀白檀。《綱目》總謂之旃檀。

州名。《前漢·地理志》白檀縣,屬漁陽郡。唐置檀州。

姓。《統譜》齊公族有食瑕丘檀城,因以爲氏。

《集韻》時戰切,音善。人名。春秋饔人檀。

【槽】

槽【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昨勞切《集韻》《韻會》《正韻》財勞切,音曹。《說文》畜獸之食器。《玉篇》馬槽也。《晉書·宣帝紀》三馬同食一槽。

柔木名。《淮南子·論訓》槽矛無擊,修戟無刺。《註》槽,柔木。無擊,無鐵刃也。

枸槽子,果名。《齊民要術》枸槽子,大如指,正赤,其味甘。

石槽,檀槽,皆琵琶槽也。《開元遺事》賀懷智善琵琶。以石爲槽。《唐後主·題琵琶背詩》天香留鳳尾,餘暖在檀槽。

酒槽,酒坊也。《李賀·將進酒詩》小槽酒滴眞珠紅。

茶槽,茶碓也。《宋·范成大·立春詩》茶槽藥杵聲中。

《唐韻》作曹切《集韻》臧曹切,音遭。華實相半也。

【香】

香【戌集下】【香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㿝《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詩·周頌》有飶其香。《禮·月令》中央土,其臭香。

草木之香,如沉香,棧香,蜜香,檀香,具載。《洪芻·香譜》及《葉延珪·香隸》諸書。

獸亦有香。《談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絕愛其臍,爲人逐急,卽投巖舉爪,剔裂其香。

《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臍香。其三心結香。

有小麝,其香更奇。

風香。《庾信詩》結客少年塲,春風滿路香。

含香。《漢官儀》尚書郞含雞舌香,伏奏事。

酒香。《王績詩》稍覺池亭好,偏宜酒甕香。《杜甫詩》浩蕩風塵外,誰知酒熟香。

花名。《廬山記》一比丘晝寢盤石上,夢中聞花香酷烈,及覺,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聞之,謂爲花中祥瑞,遂名瑞香。

丁香。《本草》一名丁子香,花紫白色,生子,小者爲丁香,大者爲母丁香。

酒名。《蘇軾·送碧香酒詩》碧香近出帝子家,鵝兒破殼酥流盎。《劉子翬詩》未饒赤壁風流在,且向何家醉碧香。

阿香。《搜神記》永和中,義興人姓周,出都,日暮。道邊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門,周求寄宿。一更中,聞外有小兒喚阿香聲,云:官喚汝推雷車。女乃辭去。夜遂大雷雨。

人名。黃香,仇香,見《後漢書》。

姓。明四譯館通事香牛。

山名。《唐書·白居易傳》與香山僧如滿結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

水名。《述異記》吳故宮有香水溪。

殿名。《三輔黃圖》武帝時,後宮八區,有披香殿。

享名。《李白詩》沉香亭北倚闌干。

【拨】

撥【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王桓撥。《公羊傳·哀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於春秋。

除也。《前漢·司馬遷傳》秦撥去古文,焚滅詩書。

發揚貌。《禮·曲禮》衣毋撥。

《增韻》捩開也。

轉之也。《戰國策》弓撥矢鉤。《註》撥,弓反也。

葬具。《禮·檀弓》廢輴而設撥,竊禮之不中者也。《註》撥可撥引輴車,所謂紼也。

鼓弦之物。《唐書·蘇頲傳》皇甫恂使蜀,檄取庫錢,市琵琶捍撥玲瓏鞭,頲不肯予。

叱撥,良馬名。

《集韻》《韻會》《正韻》蒲襏切,音跋。絕也。《詩·大雅》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箋撥,猶絕也。疏撥去餘根,故猶絕也。

《詩·朱傳》叶方吠切,音廢。

叶必列切,音龞。義同。

《唐韻》《集韻》。

撥剌,張弓貌。《張衡·思賦》彎威弧之撥剌。《註》剌,音力達反。

《史記·索隱》房越切,音伐。謂大楯也。《史記·孔子世家》會于夾谷,齊有司請奏四方之樂,于是旍旄羽祓,矛戟劒撥,鼓譟而至。《集韻》作瞂。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