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殷鬓作蚊声

出自:宋代·释德洪《赠僧》

拼音:[gōng][míng][yīn,yān,yǐn][bìn][zuò][wén][shēng]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攲枕无人梦自惊,回廊广殿午风清。
已浮春露浇诗胆,更炷水沉熏道情。
忧患撼床闻蚁斗,功名殷鬓作蚊声
欲依净社陪香火,僻处安排折脚铛。

查看原文

注释

【功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革除~。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功】

功【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公。《說文》以勞定國曰功。从力,工聲。《廣韻》功績也。《書·禹謨》九功惟敘。

自以爲功曰功之。《史記·信陵君傳》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爲公子不取也。

功,毛詩作公。《詩·小雅》以奏膚公。《註》功也。

《韻會》大功,小功,喪服名。謂治布有精麤之分。或作紅。史記漢書,大功小功,作大紅小紅。

《廣韻》漢複姓。《何氏姓苑》漢營陵令成功恢。禹治水告成功後爲氏。

《韻補》叶姑黃切,音光。《東方朔·七諫》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僞進而得當。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

叶居銀切,音巾。《司馬相如·子虛賦》騖于鹽浦,割鮮染輪。射中獲多,矜而自功。

【名】

名【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音詺。《說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玉篇》號也。《廣韻》名字也。《春秋·說題》名,成也。《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自呼名也。《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呼人之名也。《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

名譽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春秋·說題》名,大也。《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

名號也。《儀禮·士昏禮》請問名。《疏》問名,問姓氏也。名有二種,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號之名。孔安國註尚書,以舜爲名。鄭君目錄,以曾子爲姓名,亦據子爲名,皆是名號爲名者也。今以姓氏爲名,亦名號之類。《周語》有不貢,則修名。《註》名謂尊職貢之名號。

號令也。《周語》言以信名。《註》信,審也。名,號令也。

文字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于方。《註》名書,文也,今謂之字。《疏》名者,卽今之文字也。《周禮·秋官·大行人》諭書名。《註》書名,書之字也,古曰名。

《春秋·解題》名,功也。《周語》勤百姓以爲己名。《註》功也。

《釋名》名,明也,明實事使分明也。

《爾雅·釋訓》目上爲名。《註》眉眼之閒。《說文》引《詩·齊風》作猗嗟䫤兮。

姓。《廣韻》左傳楚大夫彭名之後,唐名初撰公侯政術十卷。

與命通。《史記·天官書》免七命。《註》免星有七名。

《張耳傳》亾命遊外黃。《註》脫名逃籍也。

《集韻》忙經切,音冥。與銘同。志也。詳金部銘字註。

《集韻》彌正切,洺去聲。與詺同。目諸物也。詳言部詺字註。

叶彌延切,音綿。《道藏歌》挺自嘉會,金書東華名。賢安密所戒,相期陽洛汧。

叶莫陽切,音辭》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載,以有成王。

叶必仞切,音儐。《張華鮑元泰誄》烈考中丞,妙世顯名。峩峩先生,誕資英俊。

【殷】

殷【辰集下】【殳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於身切《集韻》《韻會》於巾切,音咽。《說文》作樂之盛稱殷。《易·豫卦》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

凡盛皆曰殷。《書·洛誥》肇稱殷禮,祀于新邑。

《呂》三后成功,惟殷于民。

《爾雅·釋言》殷,中也,正也。《書·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傳》殷,正也,以正春秋之氣節。鄭曰:殷,中也。春分,陽之中。秋分,隂之中。

《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曰》言甚得地勢之中也。

衆也。《詩·鄭風》殷其盈矣。《周禮·天官》陳其殷,置其輔。

《春官·大宗伯》殷見曰同,殷覜曰視。《傳》《註》俱訓衆。

大也。《禮·曾子問》服除而後殷祭。《疏》殷,大也。大祭謂之殷祭。《莊子·山木篇》翼殷不逝,目大不覩。《註》翼大逝難,目大視希,故不見人。

當也。《史記·天官書》衡殷中州河、濟之閒。《正義曰》衡,北斗衡也。殷,當也。言斗衡當黃河、濟水之閒地。

國號。《史記》契始封商,後盤庚遷都殷墟,改號曰殷。《書傳》殷,亳之別名,在河南。

姓。《史記·殷本紀》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殷氏,北殷氏。

齊人言殷聲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見《禮記註疏》。

《爾雅·釋訓》殷殷,憂也。《詩·邶風》憂心殷殷。《釋文》殷,於巾切,又音隱。

俗謂周致爲殷勤,別作慇。

《集韻》倚謹切《正韻》於謹切,音隱。雷發聲也。《詩·召南》殷其雷,在南山之陽。或从石作磤。

殷殷,盛貌。《史記·蘇秦傳》輷輷殷殷,若有三軍之衆。《揚雄·羽獵賦》殷殷軫軫。

《集韻》《韻會》於靳切。音㒚。《莊子·外物篇》其不殷非天之罪。《註》殷,當也,中也。○按當與中皆去聲讀。

《廣韻》《正韻》烏閑切《集韻》於閑切《韻會》幺閑切,音黫。赤黑色也。《左傳·成二年》左輪朱殷。《杜註》血色久則殷。殷,音近煙。今人以赤黑爲殷色。《杜甫詩》曾閃朱旗北斗殷。《白居易詩》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俱讀黫yān。

【鬓】

鬢【亥集上】【髟部】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集韻》《韻會》必刃切,音儐。《說文》頰髮也。《釋名》鬢,峻也。所居高峻也。《又》其上連髮曰鬢。鬢,濱也。濱,崖也。爲面頰之崖岸也。《晉語》美鬢長大則賢。《註》鬢,髮類也。

【作】

作【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胙臧入聲。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平秩東作。

振也。《書·康誥》作新民。

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

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

坐作。《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

將作,秦官名。《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

作猶斮也。《禮·內則》魚曰作之。《註》謂削其鱗。

汨作,逸書篇名。

姓。漢涿郡太守作顯。

與詛同。怨謗也。《詩·大雅》侯作侯祝。

《集韻》《韻會》《正韻》子賀切,音佐。《後漢·廉范傳》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無襦,今五袴。《韓愈詩》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去問方橋,方橋如此作。今方音作讀佐。俗用做。

《韻補》叶總古切,音阻。《韓愈·處州孔子廟》惟此廟學,鄴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叶子悉切,音卽。《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琳·客難》太王築室,百堵俱作。西伯營臺,功不浹日。

【蚊】

蚊【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蟁《唐韻》《正韻》無分切,音文。《說文》囓人飛蟲也。《續博物志》地濕則生蚊。《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爾雅翼》蚊者,惡水中孑孑所化,噆人肌膚,其聲如雷。《莊子·天運篇》蚊蝱噆膚,則通昔不寐矣。

《唐國史補》江東有蚊母鳥,亦謂吐蚊鳥,夏則夜鳴,吐蚊于叢葦閒,湖州尤甚。

蚊子樹,實類枇杷,熟則自裂,蚊盡而空殼矣。《韻會》作蟁。《集韻》亦作䘇。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