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寄闲房古寺中

出自:宋代·释德洪《隆上人归省觐留龙山为予写起信论作此谢之》

拼音:[wǒ][jì][xián][fáng][gǔ][sì][zhōng,zhòng]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芙蓉阿隆耽两耳,急性天然缓如苇。
怀亲径归不肯留,少留龙山今月矣。
新交未数故人稀,睡足明窗临棐几。
管城落帽为微笑,便觉金光走龙尾。
试校鹅经拂硬黄,传此宝书千馀纸。
纸光叶叶揭筠膜,字工戢戢行冻蚁。
胜公昔读龙宫文,百本妙谈此其髓。
流落人间今几年,此去西天十万里。
我寄闲房古寺中,阆风著毡自当止。
自非道人三昧力,此书何以能至此。
炷香一读万缘空,海印发光初按指。
愿君垢尽鸡出燖,亦于此法信根起。
生生要续无尽灯,照了无明痴种子。

查看原文

注释

【闲房】1.亦作"闲房"。 2.空宽寂静的房屋。 3.空房。 4.借指偏房。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我】

我【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

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寄】

寄【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居義切《正韻》吉器切,音記。《說文》托也。《增韻》寓也。《周語》國無寄寓。《註》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

《齊語》管子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

《廣韻》附也。《增韻》傳也。《禮·王制》東方曰寄。《註》東方通言之官,謂傳寄東方之言也。

郊遂寄棘,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

《史記·酷吏傳》請寄無所聽。《註》請寄,猶囑托也。

寄生,草名。

寄居,小蟹名。

【闲】

閑【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戸閒切《集韻》《韻會》何閒切《正韻》何艱切,音閒。《說文》闌也。从門,中有木。《徐曰》閑,猶闌也。以木歫門也。會意。《廣韻》防也,禦也,法也。《易·乾卦》閑邪存其誠。《疏》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

《家人》閑有家。《疏》正義曰:治家之道在初,卽須嚴正立法防閑也。

《書·畢命》雖收放心,閑之維艱。

《廣韻》大也。《詩·商頌》旅楹有閑。《疏》列其楹,有閑然而大。

《詩·魏風》桑者閑閑兮。《傳》閑閑然,男女無別往來之貌。

《爾雅·釋詁》習也。《詩·秦風》遊于北園,四馬旣閑。《傳》閑,習也。

《禮·經解》以之田獵有禮,故戎事閑也。

《韻會》馬闌也。《前漢·百官公卿表》龍馬閑駒。《註》閑闌,養馬之所也。故曰閑駒。《周禮·夏官·校人》天子十有二閑。《註》每廐爲一閑。《左傳·成十八年註》每廐爲一閑,閑有二百一十六匹。

《周禮·夏官·虎賁氏》舎則守王閑。《註》閑,梐枑。《疏》閑與梐枑,皆禁衞之物也。

閡也。《易·大畜》日閑輿衞。《註》閑,閡也。衞,護也。進得其時,雖涉艱難,而無患也。輿雖遇閑,而故衞也。《疏》進得其時,涉難無患,雖曰有人欲閑閡車輿,乃是防衞見護,故曰閑輿衞也。

動搖也。《詩·大雅》臨衝閑閑。《傳》閑閑,動搖也。

《荀子·勸學篇》多見曰閑。

《博雅》閑,遮也。

《韻補》叶音賢。《曹植·王粲誄》發言可詠,下筆成篇。何道不洽,何藝不閑。《正字通》閒暇、閒宂與閑音同義別。潘岳閒居賦,淸敞閑,本作閒,吳棫韻補引賦攺作閑。字彙引入閑註,譌誤與韻補同。正韻十刪閒註:俗作閑。分閒、閑爲二。閑註,闌也,習也。

訓散也,宂也,暇也。亦作嫺。嫺註:通作閑。合閒閑爲一,自相矛盾。閑習之閑或借嫺,防閑、馬閑,古今未有攺从嫺者,汎云閑亦作嫺,尤非。

【房】

房【卯集中】【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方切,音防。《說文》室在旁也。

東南宿名。《爾雅·釋天》天駟房也。《禮·月令》十月日在房。《尙書運期授》所謂房四表之道。

州名。春秋時房渚,秦爲房陵郡,唐武德時改爲房州。

姓。舜封堯子爲房邑侯,子陵以父封爲氏。

俎名。《詩·魯頌》籩豆大房。《註》半體之俎,足下有跗,如堂房也。

箭室也。《左傳·宣十二年》知莊子每射抽矢菆,納諸㕑子之房。

《廣韻》步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光切,音傍。《廣韻》阿房,秦宮名。

《韻補》叶符風切,音馮。《道藏·中嶽仙人謌》徘徊元嶽顚,翻焉御飛龍。齊騰八紘外,翺翔閶闔房。

【古】

古【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

《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

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

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漢有古初,蜀志有廣漢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

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集韻》古暮切,音顧。亦作故,義同。《劉向·九歎》興離騷之微文兮,兾靈修之壹悟。還余車于南郢兮,復姓軌于初古。

《字彙補》溪姑切,音枯。古成氏,複姓。漢廣漢太守古成雲。後秦古成詵,以文章參樞密。

【寺】

寺【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祥吏切,音嗣。《說文》廷也,有法度者也。从寸㞢聲。《徐曰》寸,法度也,守也。《釋名》寺,嗣也,官治事者相嗣續於其內也。《唐書·百官表》漢以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司農,少府爲九卿。後魏以來,卿名雖仍舊,而所蒞之局謂之寺,因名九寺。

《漢書註》凡府廷所在,皆謂之寺。

漢明帝時,攝摩騰自西域白馬駝經來,初止鴻臚寺,遂取寺名,爲創立白馬寺。後名浮屠所居皆曰寺。

宦寺。《詩·秦風》寺人之令。《傳》內小臣也。令,使也。

《周禮·天官》掌王之內人及女宮之戒今。鄭註寺之言侍也。○按註疏蓋以侍釋寺義,非。轉音時吏切,讀若侍,《正譌》合寺、侍爲一,非。《集韻》或作䦙。

【中】

中【子集上】【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

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