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知溲渤潜蛟螭

出自:清代·戴亨《赠乐秀才汇川》

拼音:[ān][zhī,zhì][sōu][bó][qián][jiāo][chī]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伊余削籍游京华,畴昔知交绝来往。
踽踽孤踪近十年,邂逅石闾非梦想。
高才逸气淩九霄,冰雪奇文共欣赏。
眉山即山相继来,睥睨今古分雄长。
三人磊落天下奇,世求一见恒难期。
况与交游日把臂,此生此世诚一时。
年来知己尽凋丧,诗文到处含酸悲。
群鸱聚族争腐鼠,安知溲渤潜蛟螭
一椽索处类屈蠖,谁复问字来卑栖。
乐生青云客,慕我如饥渴。
月明乘兴叩荆扉,疑是山阴夜中雪。
金尊绮馔玉作盘,邀我醉饱灯元节。
爱我作大书,不惜绢素供涂污。
爱我作长句,频催屡促如追逋。
自愧才同白头豕,何能扬鬣倾江湖。
感君意,为君讴。
滔滔陇水去不休,各自南北东西流。
纷纷草木无坚性,几日飘荡随残秋。
与子共采明月珠,与子共宝荆山瑜。
男儿立身贵不朽,莫教岁月空荒芜。
我今愿作他山石,攻金攻玉成琏瑚。
君不见少年慷慨酣杯酌,移山倒海轻一诺。
口血未乾盟已寒,星移雨散何浇薄。

查看原文

注释

【溲渤】见"溲勃"。
【蛟螭】1.犹蛟龙。亦泛指水族。 2.指器物上的螭形图案。 3.指形似蛟龙的拐杖。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安】

安【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

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姓。《風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

安期,安平,俱複姓。

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安州。

叶烏前切,音煙。《詩·大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叶於眞切,音因。《蘇軾·李仲蒙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欺世幻俗。內弗安兮。

【知】

知【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

《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溲】

溲【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疎有切《集韻》《韻會》《正韻》所九切,同,浸沃也。

水調粉麵也。《禮·內則》爲稻粉糔溲之,以爲酏。

《集韻》《韻會》《正韻》疎鳩切,音搜。與叟同。叟叟,淅米聲。

與醙同。《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註》明齊,新水也。言以新水溲釀此酒也。

溺謂之溲。《後漢·張湛傳》遣矢溲便。

泡溲,盛多貌。《王褒·洞簫賦》泡溲汎。

水名,在南陽。《水經注》溲水,出湖陽北山。

《集韻》蘇遭切,音騷。亦便也。

【渤】

渤【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沒切,音孛。渤澥海別支名。《司馬相如·子虛賦》浮渤澥。亦作勃。《史記·高祖本紀》北有勃海之利。《索隱》勃,旁跌也。旁跌出者,橫在濟北,故齊都賦云:海旁出爲勃,名曰勃海郡。

滃渤,霧出貌。《郭璞·江賦》氣滃渤以霧杳。

漰渤,水聲。《郭璞·江賦》鼓㕉窟以漰渤。《集韻》或从勃作渤。通作浡。

【潜】

潜【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字彙》俗潛字。(潛)《唐韻》昨鹽切《集韻》《韻會》《正韻》慈鹽切,。《說文》涉水也。《揚子·方言》潛涵,沉也。

游也。《註》潛行水中,亦曰游。

藏也。《易·乾卦》陽氣潛藏。

《爾雅·釋言》潛,深也。《詩·小雅》潛雖伏矣。

漢水之別名。《爾雅·釋水》水自江出爲沱,漢爲潛。《書·禹貢》沱潛旣道。

丘名。《爾雅·釋丘》晉有潛丘。

地名。《春秋·隱二年》公會戎于潛。

邑名。《史記·楚世家》吳取楚之六潛。

潛江,縣名。《廣輿記》屬安陸府。

牛名。《酉陽雜俎》句漏縣大江中有潛牛。

姓。宋安撫使潛說友。

《小爾雅》魚之所息謂之潛。《詩·周頌》潛有多魚。《傳》潛,糝也。

《廣韻》《集韻》。義同。一曰伏流。

【蛟】

蛟【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交。《說文》龍之屬也,池魚三千六百,蛟來爲之長,能率魚飛,置笱水中卽去。《埤雅》蛟,其狀似蛇而四足,細頸,頸有白嬰,大者數圍,卵生,眉交,故謂之蛟。《山海經》蛟大者十數圍,卵如一二石甕,能吞人。《述異記》虎魚老者爲蛟。《酉陽雜俎》魚二千斤爲蛟。《禮·月令》季夏,命漁師伐蛟。《前漢·武帝紀》自尋陽浮江,親射蛟江中,獲之。

蛟羊。《述異記》蛟羊似羊而無角。

【螭】

螭【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丑知切《集韻》《韻會》《正韻》抽知切,音摛。《說文》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或曰無角曰螭。《前漢·司馬相如傳》蛟龍赤螭。《註》文穎曰:螭爲龍子。張揖曰:赤螭,雌龍也。

螭頭。《唐書·鄭朗傳》朗執筆螭頭下。

螭紐。《蔡邕·獨斷》天子璽以玉螭虎紐。

馬名。《西京雜記》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一名綠螭驄。

《唐韻古音》丑戈切。楚辭,駕兩龍兮驂螭,叶上波字韻,又註引《淮南子》: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正韻》亦作彲。《史記·齊世家》非龍非彲。《韻會》亦作離。《史記·周本紀》如豺如離。

與魑通。《左傳·昭九年》以禦螭魅。《註》山神,獸形。

通摛。《揚雄·蜀都賦》麗靡螭燭。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