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剖其肤

出自:清代·戴亨《杂咏 其八》

拼音:[shēn][cáng,zàng][pōu][qí,jī][fū]

平仄:平平平平平

贾胡利美珠,深藏剖其肤
怀宝未及售,身命已先徂。
缅彼蓬藿士,终岁栖绳枢。
富贵等浮云,所乐非世图。
身贫遭鄙贱,蔑视如泥涂。
谁知百年后,名与天地俱。

查看原文

字义

【深】

深【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

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

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

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

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藏】

藏【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匨《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音鑶。《說文》匿也。《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蓄也。《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兹郞切,音臧。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註》藏莨,草中牛馬芻。

才浪切,音臓。《禮·月令》謹蓋藏。《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

與臓通。《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氣之所藏。《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說文》《漢書》通用臧。

【剖】

剖【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掊。《說文》判也。从刀,咅聲。《蒼頡篇》拆也。《玉篇》判也。中分爲剖。《廣韻》破也。《前漢·高帝紀》剖符封功臣。《左思·吳都賦》剖巨蚌於回淵。

《唐韻》方武切《集韻》斐父切,音撫。義同。

【其】

其【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韻會》指物之辭。《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詩·大雅》其在于今。

助語辭。《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詩·周南》灼灼其華。《玉篇》辭也。

姓。《韻會》漢陽阿侯其石。

《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韻會》語辭。《書·微子》若之何其。《詩·小雅》夜如何其。

人名。《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

山名。《前漢·武帝紀》四月,幸不其。《註》其音基,山名。《廣韻》在琅邪。

地名。《韻會》祝其,卽夾谷也。

《集韻》《韻會》居吏切。《正韻》吉器切,音寄。《韻會》語已辭。《詩·檜風》彼其之子。通作記。《禮·表記》引《詩》彼記之子。

通已。《左傳·襄二十七年》引《詩》彼己之子。

《韻會》或作忌。《詩·鄭風》叔善射忌。

【肤】

肤【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甫無切。與膚同。(膚)《廣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正韻》方無切,音跗。《說文》籀文作臚。《玉篇》皮也。《廣韻》皮膚。《釋名》膚,布也,布在表也。《詩·衞風》膚如凝脂。《易·噬嗑》六二噬膚。《註》膚者,柔脆之物也。

豕肉爲膚。《儀禮·聘禮》膚鮮魚鮮腊。《註》膚,豕肉也。

切肉爲膚。《禮·內則》脯羹,兔醢,麋膚。《註》膚,切肉也。

《博雅》美也。《詩·豳風》公孫碩膚。《傳》膚,美也。

《博雅》傳也。《又》離也。《又》剝也。

大也。《詩·小雅》以奏膚公。《傳》膚,大也。

《韻會》膚淺,喻在皮膚,不深也。

《正韻》四指爲膚。《公羊傳·僖三十一年》膚寸而合。《註》側手爲膚。

膚受。《論語》膚受之愬。《書·盤庚》今汝聒聒起信險膚。《傳》起信險僞膚受之言也。

地名。《前漢·郊祀志》凡四祠于膚施。《註》膚施,上郡之縣也。

人名。《前漢·古今人表》陽膚。

《集韻》凌如切,音臚。義同。

《韻補》叶音浮。《易林》范子妙材,戮辱傷膚。後相秦國,封爲應侯。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