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逢湘君降

出自:宋代·陈与义《过君山不获登览》

拼音:[huì,kuài][féng][xiāng][jūn][jiàng,xiáng]

平仄:仄平平平平

我梦君山好,万里来南州。
青眉横玉镜,色照城中楼。
胜日空倚眺,经年未成游。
今朝过山下,贼急不敢留。
嵌空浪吞吐,荟蔚风飕飗。
龙吟杂虎啸,九夏含三秋。
了与遥赏异,况乃行岩幽。
蚍蜉何当扫,延伫回我舟。
掷去九节筇,褰裳走林丘。
会逢湘君降,翠气衣上浮。
山椒望苍梧,寄恨舒冥搜。

查看原文

注释

【湘君】《楚辞·九歌》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湘君为湘水之神,此篇为祭祀湘君之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会】

會【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黃外切,音繪。合也。《易·乾卦》亨者,嘉之會也。《疏》使物嘉美之會聚。《書·禹貢》灉沮會同。《疏》謂二水會合而同。

《洪範》會其有極。《疏》會,謂集會。《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衆。

《周禮·天官·大宰》大朝覲會同。

《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

《禮·檀弓》周人作會,而民始疑。《註》會,謂盟也。《左傳·昭三年》有事而會,不協而盟。

《左傳·宣七年》凡師出與謀曰及,不與謀曰會。

《集韻》《韻會》古外切,音儈。與繪通。《書·益稷》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傳》會,五采也。《釋文》馬、鄭作繪。

《詩·衞風》會弁如星。《箋》會,謂弁中之縫也。《釋文》會,《說文》作䯤。《周禮·夏官·弁師》王之皮弁會五采。《註》會,作䯤。鄭司農云:謂以五采束髮也。士喪禮曰:檜用組,乃笄。檜,讀與䯤同,書之異耳。

《周禮·天官·小宰》聽出入以要會。《註》謂計最之簿書,月計曰要,歲計曰會。

《天官·司會註》會,大計也。

《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揚州,其山鎭曰會稽。《註》會稽,在山隂。

姓。《姓氏急就篇》漢武陽令會栩。

《集韻》古活切,音括。會撮項椎也。

《集韻》戸栝切,音活。《莊子·人閒世》會撮指天。向秀讀。

《韻補》今聲濁,叶泰。古聲淸,叶祭。《卻正·釋譏》三方鼎峙,九有未乂。聖賢拯救之秋,列士樹功之會。

【逢】

逢【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符容切,音縫。《說文》遇也。从辵,峯省聲。《正韻》値也。《左傳·宣三年》不逢不若。《書·洪範》子孫其逢吉。

《正韻》迎也。《揚子·方言》逢、迎,逆也。自關而西。或曰迎,或曰逢。

逆也。《前漢·東方朔傳》逢占射覆。《註》逆占事,猶言逆刺也。

大也。《禮·儒行》衣逢掖之衣。《註》衣掖下寬大也。

閼逢,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註》言萬物鋒芒欲出,壅遏未通也。

與縫通。《禮·玉藻》深衣縫齊倍要。《註》縫,或爲逢。

有逢,國名。《左傳·昭二十年》有逢伯陵因之。《註》逢伯陵,殷諸侯。

姓。齊逢丑父。

《廣韻》《韻會》蒲蒙切《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前漢·司馬相如傳封禪書》大漢之德,逢涌原泉。《註》逢讀若㷭,言如熢火之升,原泉之流。

叶符方切,音房。《韓愈詩》蕭條千萬里,會合安可逢。叶上江、下鄕。◎按从夅者,音龎。从夆者,音縫、音蓬。《顏氏家訓》逄、逢之別,豈可雷同。

【湘】

湘【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水名。《說文》水出零陵陽海山,北入江。

山名。《史記·黃帝本紀》黃帝南至于江,登熊湘。

地名。《廣輿記》長沙府吳晉曰湘州。

湖名。《廣輿記》在紹興府蕭山縣。

烹也。《詩·召南》于以湘之,維錡及釜。

《集韻》思莊切,音霜。義同。

【君】

君【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子孫稱先世皆曰君。《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兄稱弟曰君。《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妾稱夫曰君。《禮·內則》君已食徹焉。《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儀禮·喪服》妾謂君。《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婦稱夫亦曰君。《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夫稱婦曰細君。《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上稱下亦曰君。《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封號曰君。《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婦人封號亦曰君。《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爲平原君。

彼此通稱亦曰君。《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隱士就聘者曰徵君。《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持節出使者曰使君。《後漢·恂傳》非敢脅使君。

《諡法》慶賞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君子,成德之稱。《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論語》不亦君子乎。《註》君子,成德之名。

姓。《正字通》明有君助。

叶姑員切,音涓。《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降】

降【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夅《廣韻》下江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江切,音缸。《爾雅·釋詁》降,落也。《禮·曲禮》羽鳥曰降。《釋文》降,戸江反。

《爾雅·釋言》降,下也。《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禹貢》桑土旣蠶,是降丘宅土。《又》北過降水。《水經注》鄭註尚書,北過降水,云:降,下江反,聲轉爲共。今河內北共山,淇水共水出焉,東至魏郡黎陽,入河,近所謂降水也。周時國於此地者,惡言降,故攺爲共耳。

《玉篇》降,伏也。《春秋·莊八年》師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

《爾雅·釋天》降婁,奎婁也。《註》奎爲溝瀆,故爲降。《疏》孫炎云:降,下也。《左傳·襄三十年》於是歲在降婁,降婁中而旦。《註》周七月,今五月,降婁中而天明。《釋文》降,戸江反。○按集韻、類篇收入絳韻,作胡降切,非。

《集韻》乎攻切,音䃔。下也。

《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註》降,乎攻反。《班固·北征頌》奉聖皇之明策,奮無前之嚴鋒。採伊吾之城壁,蹈天山而遙降。

《唐韻正》古音洪,凡降下之降,與降服之降,俱讀爲平聲。故自漢以上之文無讀爲去聲者。《詩·召南》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旣見止,亦旣覯止,我心則降。

《大雅》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豈弟君子,福祿攸降。《又》旣燕于宗,福祿攸降。公尸燕飮,福祿來崇。《左傳·哀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聽政。《註》降,和同也。和同卽切降字,乃疾言徐言之別耳。《楚辭·九歌》靈皇皇兮旣降,猋遠舉兮雲中。

《天問》皆歸射而無害厥躬,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按降下之降今讀去聲,相沿已久,然唐韻正歷有明據,應從之。類篇降字無平聲,非。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巷切,音絳。《玉篇》下也,落也,歸也。《正韻》貶也。〇按降以去聲爲正音,自玉篇始。

叶胡郞切,音杭。《楚辭·九歌》靑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淪降。《東方朔·七諫》忠臣貞而欲諫兮,讒諛毀而在旁。秋草榮其將實兮,微霜下而夜降。

叶胡貢切,鴻去聲。《郭璞·山海經巫咸贊》羣有十巫,巫咸所統。經技是,術藝是綜。采藥靈山,隨時登降。《北齊·享廟樂章》彝斝應時,龍蒲代用。藉茅无咎,福祿攸降。

叶餘亮切,音漾。《習鑿齒燈詩》煌煌問夜燈,修修樹閒亮。燈隨風煒,風與燈升降。

叶覃韻。《梁鴻·適吳詩》遊舊邦兮遐征,將遙集兮東南。心惙怛兮傷悴,志菲菲兮升降。欲乗策兮縱邁,疾吾俗兮作讒。○按諸韻書無叶覃韻者,存俟考証。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