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绿绮更新调

出自:明代·江源《与大参刘文纲秋夜草堂联句三首 其三》

拼音:[duō][qíng][lǜ,lù][qǐ][gēng,gèng][xīn][tiáo,diào,zhōu]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世事茫茫莫确商,相逢敢似聚星堂。
多情绿绮更新调,无事青萍敛旧囊。
陇右风烟还入梦,江南水旱合封章。
明朝相别须相念,鱼鸟音书遽忍忘。

查看原文

注释

【多情】重感情(多指重爱情):自作~。
【更新】1.旧的去了,新的来到;除去旧的,换成新的:万象~ㄧ岁序~ㄧ~设备ㄧ~武器。 2.森林经过采伐、火灾或破坏后重新长起来。
【新调】1.新征收的调税。汉末魏晋每年按户向民间征收绢绵,称户调。 2.新创制的曲调。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多】

多【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朵平聲。《爾雅·釋詁》衆也。《詩·小雅》謀夫孔多。《增韻》不少也。《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

勝也。《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

刻求也。《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

稱美也。《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

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

荒俗呼父爲阿多。《唐書·德宗紀》正元六年,回紇可汗謝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多。

姓。漢多軍,多卯,宋多岳。

梵語吃栗多,華言賤人。底栗多,華言畜生。

樹名。貝多樹,出摩伽陀國,長六七丈,冬不凋,見《酉陽雜俎》。

南印建那補羅國北有多羅樹,株三十餘里,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采用之。見《西域記》。

叶都牢切,音刀。《蘇轍·巫山廟詩》歸來無恙無以報,山下麥熟可作醪。神君尊貴豈待我,再拜長跪神所多。

《詩·魯頌》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旣多。《正字通》朱傳,犧,虛宜虛何二反,宜,牛奇牛多二反,多,章移當何二反。字彙專叶音趨,不知詩有二反也。○按朱子意,若从上虛宜切之犧,牛奇切之宜,則當何切之多宜叶章移切,音貲。若从下多字叶,則犧叶虛何切,音呵,宜叶牛多切,音哦。一在支韻止攝,一在歌韻果攝,《字彙》叶逡須切,音趨,錯入虞韻遇攝,《正字通》譏《字彙》不知二反,殊不知其錯入虞韻,幷不知一反也。《說文》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繹也,故爲多。重夕爲多,重日爲曡。

【情】

情【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晴。性之動也。从心靑聲。《董仲舒曰》人欲之謂情。《詩序》六情靜于中,百物盪于外。《白虎通》喜,怒,哀,樂,愛,惡,謂六情。《禮·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情,實也。《論語》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叶慈良切,音牆。《韓愈·贈張籍詩》閉門讀書史,淸風戸凉。日念子來游,子豈知我情。《朱子曰》古人制字,先制得心字,性與情皆从心。性卽心之理,情卽心之用。

【绿】

綠【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錄。《說文》帛靑黃色也。《釋名》綠,瀏也。荆泉之水於上視之,瀏然綠色,此似之也。《詩·邶風》綠兮衣兮。《博》綠,閒色。

《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綠,王芻也。《釋文》爾雅作菉。

【绮】

綺【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墟彼切《集韻》去倚切,音觭。《說文》文繒也。《釋名》綺,敧也。其文敧邪,不順經緯之縱橫也。《前漢·高帝紀》賈人無得衣錦繡綺縠紵罽。《註》師古曰:綺,文繒,卽今之細綾也。

《正韻》墟里切,音。義同。

姓。《史記·留侯世家》綺里季。

《集韻》語綺切,音螘。人名。莊子有士成綺。

【更】

更【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玉篇》㪅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㪅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新】

新【卯集下】【斤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辛。《說文》取木也。

《博雅》初也。《易·大畜》日新其德。《書·胤征》咸與惟新。《詩·豳風》其新孔嘉。《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

姓。《晉語》新穆子。

複姓。《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註》索隱曰:新垣,姓。衍,名也,爲梁將。

州名。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

《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

《韻補》叶蘇前切。《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新。道林蔚天京,下光諸他仙。

【调】

調【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徒遼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迢。《說文》和也。《玉篇》和合也。《詩·小雅》弓矢旣調。《禮·月令》仲夏調竽笙竾簧。

《韻會》揉伏也。《史記·秦本紀》大費佐舜調馴鳥獸。

《正字通》嘲笑也。《世說》王丞相每調之。

《廣雅》欺也,啁也,譀也,出買也。

《莊子·齊物論》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註》樹上枝葉搖動之形。

官名。《周禮·地官》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姓。《廣韻》周禮有調人,其後氏焉。

《廣韻》《集韻》《韻會》張流切,音輈。朝也。《詩·周南》未見君子,惄如調飢。《毛傳》調,朝也。

作輈。

《廣韻》《集韻》《韻會》徒弔切,迢去聲。《玉篇》選調也。《史記·秦始皇紀》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藁。《註》下令調斂也。《前漢·食貨志》馬數萬匹,卒掌者不足,乃調旁近縣。《師古註》謂選發之也。

《張釋之傳》十年不得調。《師古註》選也。

《袁盎傳》盎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爲隴西都尉。《師古註》遷也。

《玉篇》度也。《增韻》算也。《前漢·鼂錯傳》調立城邑毋下千家。《師古註》謂算度之也。

《玉篇》求也。

《類篇》賦也。《正字通》民賦曰調,晉平吳制戸調。見《晉書》。

唐賦,人之制有四,二曰調。見《舊唐書》。

《廣韻》韻調也。《增韻》音調,樂律也。才調,韻致也。

《韻會》詩也。

叶從紅切,音同。《屈原·離騷》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湯禹儼而求合兮,摰咎繇而能調。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