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然陋鲍谢

出自:明代·江源《赠同年邵文敬》

拼音:[xiù][rán][lòu][bào][xiè]

平仄:仄平仄仄仄

忆别杏园时,南北各命驾。
屈指将十年,偶得一慰籍。
示我珠玉篇,一气无漏罅。
胸中小溟渤,笔底夺造化。
譬之桓文师,节制雄五霸。
又如养由基,百中仰神射。
纸价贵洛阳,谁能不脍炙。
君才出天然,我辈风斯下。
三复不释手,秉烛到深夜。
细嚼有馀味,何啻倒餐蔗。
愿言继三百,袖然陋鲍谢

查看原文

注释

【鲍谢】1.南朝诗人鲍照和谢朓的并称。 2.南朝诗人鲍照和谢灵运的并称。 3.唐人鲍防和谢良弼的并称。鲍防为德宗时礼部侍郎﹐工诗﹐讥切当世﹐与中书舍人谢良弼友善﹐人称鲍谢。参阅《唐诗纪事》四七。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袖】

袖【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褏《唐韻》似祐切《集韻》似救切,音岫。袂也。《釋名》袖,由也,手所由出入也。亦言受也。以受手也。《後漢·馬廖傳》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綱目集覽》半袖,短袂衣也。《釋名》半袖其袂半,襦而施袖也。《晉書·五行志》魏明帝披縹綾半袖。《廣韻》亦作褏、褎。

【然】

然【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如延切,音䔳。《說文》燒也。《註》徐鉉曰俗作燃。蓋后人增加。《孟子》若火之始然。《管子·弟子職》蒸閒容蒸,然者處下。《文劉績曰》古者,束薪蒸以爲燭。蒸,細薪也。稍寬其束,使其蒸閒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氣。

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則火易然也。《集韻》通作䕼。

《玉篇》許也,如是也。譍言也。《史記·張耳陳餘傳》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爲然諾者也。

《廣韻》語助。《禮·檀弓》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註》然之言焉也。

《廣韻》如也。《詩·邶風》惠然肯來。《禮·檀弓》貿貿然來。

承上接下語。《禮·曲禮》然後客坐。

《檀弓》然則盍行乎。《文王世子》然而衆知父子之道矣。

《禮·祭義》國人稱願,然曰:幸哉有子如此。《註》然猶而也。

果然,獸名。《周禮·春官·巾車》然。字註。

率然,蛇名。《孫子·九地篇》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連然,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連然有鹽官。

燕然,山名。《前漢·匈奴傳》至速邪烏燕然山。

姓。《左傳》楚然丹。鄭然明。

叶而鄰切,音人。《劉向·列女贊》齊女傅母,防女未然,莊姜亦材,卒能脩身。《馬融·東巡頌》散齊卽畢,越翼良辰,棫槱增積,烈火燔然。

【陋】

陋【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盧音漏。《說文》阨陝也。《論語》在陋巷。《疏》隘陋之巷。《左傳·成九年》莒恃其陋,而不設備。

《玉篇》醜猥也。《唐書·盧杞傳》郭子儀曰:杞貌陋心險。

《玉篇》隱小也。《廣韻》疎惡也。《書·堯典》明明揚側陋。

《荀子·修身篇》少見曰陋。《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唐韻正》魯故反,音路。《張衡·東京賦》奢未及侈,儉而不陋。規遵王度,動中得趨。於是觀禮,禮舉儀具。《說文》本作陋。

【鲍】

鮑【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薄巧切《集韻》《韻會》《正韻》部巧切,音抱。《說文》饐魚也。《玉篇》漬魚也。今謂裛魚。《釋名》鮑魚,鮑,腐也,埋藏奄使腐臭也。《急就篇註》鮑亦海魚,加之以鹽,而不乾者也。《周禮·天官·籩人》膴,鮑魚,鱐。《註》鮑者,於楅室中糗乾之,出於江淮也。《史記·貨殖傳》鮑千鈞。《註》鮑,膊魚也。謂破開中,頭尾不相離爲鮑,謂之膊關者也。《周語》鮑魚不登俎豆。《家語》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姓。《左傳·莊十四年註》鮑叔牙,小白之傅。《齊語》鮑叔牙,齊大夫姒姓之後。

與鞄同。《周禮·冬官考工記》攻皮之工,函,鮑。《註》鮑,或書爲鞄。蒼頡篇有鞄。

《集韻》披交切,音拋。魚名。

《集韻》班交切,音包。人名。楚有申鮑胥。通作包。

【谢】

謝【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辭夜切《集韻》《韻會》《正韻》詞夜切,音榭。《說文》辭去也。《廣雅》去也。《楚辭·九章》願歲幷謝與長友兮。《註》謝,去也。

《正韻》絕也。《史記·儒林傳》謝絕賔客。

《增韻》退也,衰也,彫落也。《南史·範縝傳》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減。《淮南子·兵略訓》若春秋有代謝。

《類篇》告也。《前漢·餘傳》厮養卒謝其舍。《晉灼註》以辭相告曰謝。

《韻會》拜賜曰謝。《前漢·張安世傳》安世嘗有引薦,其人來謝。安世以爲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

《正字通》自以爲過曰謝。《禮·檀弓》從而謝焉。《史記·項羽紀》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韻會》聽也。《正韻》致仕曰謝。《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必賜之几杖。《註》謝,猶聽也。皓曰:君不許其致事也。如辭謝、代謝,皆却而退去之義。

鳥名。《張華·禽經》子規啼苦,則倒懸於樹,自呼曰謝豹。

菜名。《本草綱目》水苦蕒,一名謝婆菜。

島名。《唐書·地理志》登州東北海有大謝島。

蠻名。《舊唐書·南蠻傳》東謝蠻,其地在黔州之西。

國名。《詩·大雅》于邑于謝。《毛傳》謝,周之南國也。《朱傳》在今鄧州南陽縣。

縣名。《前漢·地理志》謝沐縣,屬蒼梧郡。

姓。《廣韻》出留、會稽二望。周宣王之舅姜申伯封于謝,以邑爲氏。《左傳·昭七年》謝息,爲孟孫守。

複姓。《風俗通》周宣王支子食采謝丘,因以爲氏。《前漢·古今人表》謝丘章,魯人。

通作榭。《左傳·襄三十一年》宮室庳,無觀臺榭。《註》本亦作謝。《荀子·王霸篇》臺榭甚高。《註》與謝同。

或作繹。亦作射。《爾雅·釋魚》龜仰者謝。《疏》謂行時頭仰。《周禮》地龜曰繹屬是也。《周禮·春官·龜人鄭註》仰者繹。《禮·玉藻·鄭註》靈射之屬。《釋文》射音亦。《周禮》作繹。《爾雅》作謝。

叶祥豫切,徐去聲。《左思·魏都賦》有靦瞢容,神惢形茹。弛氣離坐,㥏墨而謝。

叶徂賀切,音坐。《韓愈·送窮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