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道迷藏穿柳月

出自:明代·黎遂球《忆昔篇戏为友人赋别》

拼音:[zhī,zhǐ][dào][mí][cáng,zàng][chuān][liǔ][yuè]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杨柳风,不如昔。
梦里惜相逢,江头远相忆。
忆昔逢君十四时,两家鸦鬓恰齐眉。
流莺每遇合欢处,雏凤能栖连理枝。
枝头点点东风血,蝴蝶学飞春已热。
帘内梳头笑共看,花底回眸娇欲绝。
掷君樱桃无嫌猜,系君柳带还为结。
去去来来不耐君,回廊蹴绉石榴裙。
围棋深夜鸳鸯劫,绣被春浓宝鸭薰。
胭脂玉软酒初散,兰麝衣飘香自闻。
只道迷藏穿柳月,谁知相待湿梨云。
云压疏帘寒半蕊,月明高阁光如水。
等閒膝上教琵琶,生怕笼中语鹦鹉。
脸际芙蓉并蒂红,枕伴珊瑚双舌紫。
避人深夜捧萧郎,特地邀欢违赵姊。
姊妹油车出并随,儿郎玉树对参差。
船边瞥见都含笑,陌上相调只自知。
君家百宝桃花络,妾家半臂杏黄衣。
更忆华筵开玳瑁,更怜花影破琉璃。
玳瑁琉璃影画堂,袖底私分龙脑香。
听歌怯值相思字,憨唤教传琥珀觞。
夜沉罗袜深珠露,有时瓜果看星渡。
乞巧遥同织女心,怜才背诵相如赋。
明河织女夜何如,赋里相如事转虚。
梁上燕儿还赴社,云中雁字不缄书。
与君隔别一千日,教妾将相二十馀。
隔江望君衣自湿,隔花闻鹃花亦泣。
碧烟无主海棠醒,朱阑无侣姮娥入。
买丝绣面难绣心,掩户欲眠还欲立。
晓莺芳树软风凄,烛下单衫泪旧题。
君今别有罗敷妇,妾今惭作使君妻。
妾今尚记楼中醉,妾昔与君楼外戏。
金丸弹蕊裂窗纱,腥花唾面吹帘襚。
当时婉转垂流苏,此际模糊残翡翠。
红冰易损绣襦前,残妆剩得素馨钱。
往日侍儿都许嫁,终朝厌雨不同前。
忆昔日,忆昔年。
长大应惭近,重来亦惘然。
那知鸾背吹箫女,空作梅花明月仙。

查看原文

注释

【只道】只说;只以为。
【迷藏】1.游戏名。蒙目相捉或寻找躲藏者的游戏。也称捉迷藏。 2.犹退隐。 3.指底细。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只】

只【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說文》語已詞也。《詩·鄘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左傳·襄二十七年》諸侯歸晉之德只。

《詩·王風》其樂只且。《箋》言其自樂此而已。

《小雅》樂只君子。《箋》只之言是也。

姓。《正字通》明有只好仁。

《廣韻》《集韻》章移切《韻會》支移切,音支。《廣韻》專辭。

《五音集韻》之日切,音質。本之爾切,無質音,今讀若質,俗音新增。

《韻會小補》章忍切,音軫,引集韻云:只通作軹,莊子大宗師,而奚來爲軹。○按《集韻》軹註,無只通作軹之明文,雖字義相同,實非一字,《韻會》小補非。

《楊氏轉註古音》引《楚辭》大招,白日昭只。只讀作馨,語餘聲。本作。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迷】

迷【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莫兮切《集韻》《韻會》緜披切《正韻》綿兮切,音麛。《說文》惑也。《易·坤卦》先迷後得。《書·舜典》烈風雷雨弗迷。《詩·小雅》俾民不迷。

【藏】

藏【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匨《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音鑶。《說文》匿也。《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蓄也。《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兹郞切,音臧。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註》藏莨,草中牛馬芻。

才浪切,音臓。《禮·月令》謹蓋藏。《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

與臓通。《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氣之所藏。《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說文》《漢書》通用臧。

【穿】

穿【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昌緣切,音川。《說文》通也,穴也。《詩·召南》誰謂䑕無牙,何以穿我屋。《前漢·食貨志》彭吳穿穢貊,朝鮮置滄海郡。《註》本皆荒梗,始開通之,故言穿。

《增韻》委曲入也,鑽也,鑿也。《前漢·溝洫志》穿渠漑田。

《廣韻》孔也。《史記·鄧通傳》孝文夢欲上天,有一黃頭郞從後推之,上顧見其衣裻帶後穿。《後漢·耿恭傳》衣屨穿決。

國名。《爾雅·釋地八狄疏》六曰穿胷。

《本草》百穿,蜂房也。

《拾遺記》江東謂正月二十日爲天穿日,用紅縷繫餅置屋上,謂之補天穿。

《廣韻》尺絹切《集韻》《韻會》《正韻》樞絹切,音釧。貫也。《前漢·司馬遷傳》貫穿經傳。

叶樞倫切,音春。《揚雄·長楊賦》逮至聖文,隨風乗流,方垂意於至寧,躬服節儉,綈衣不敝,革鞜不穿,大厦不居,木器無文。《註》寧,讀近寅。穿,樞倫切。

《韻會小補》於權切,音淵。火起貌。

【柳】

柳【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丣力九切,留上聲。《說文》小楊也。本作桺。从木丣聲。《埤雅》柔脆易生,與楊同類。縱橫顚倒植之皆生。

柳谷,日入處。《書·堯典》宅西曰昧谷。徐廣云:柳谷。《宋祁筆記》古文卯本柳字,後借爲辰卯之卯。北本別字,後借爲西北之北。虞翻笑鄭元不識古文,以卯爲昧,訓北曰:北,猶別也。

星名。《爾雅·釋天》咮謂之柳。

車也。服虔曰:東郡謂廣轍車爲柳。李奇曰:大牛車爲柳。鄧展曰:喪車爲柳。

《爾雅·釋樂》宮謂之重,商謂之敏,角謂之經,徵謂之迭,羽謂之柳。

侯國名。《前漢·地理志》屬渤海郡。

姓。《姓譜》魯子展之後,食邑于柳,遂以爲氏。○按楊柳一物二種,《毛詩》分而言之者,《齊風》折柳樊圃,《陳風》東門之楊是也。合而言之者,《小雅》楊柳依依是也。《本草》云:楊枝硬而揚起,故謂之楊。柳枝弱而垂流,故謂之柳。《正字通》據古詩南楊北有柳分爲二,非。

【月】

月【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

《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

《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

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外國名。《前漢·霍去病傳》遂臻小月氏。

《韻補》叶危睡切。《曹植·七啓》世有聖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

叶魚橘切。《黃庭經》洞房靈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煥照入子室。《類篇》唐武后作囝。《正字通》肉字偏旁之文本作肉。石經改作月,中二畫連左右,與日月之月異。今俗作月以別之。月中从冫,不从二作。

相关诗句
空作梅花明月仙 那知鸾背吹箫女 重来亦惘然 长大应惭近 忆昔年 忆昔日 终朝厌雨不同前 往日侍儿都许嫁 残妆剩得素馨钱 红冰易损绣襦前 此际模糊残翡翠 当时婉转垂流苏 腥花唾面吹帘襚 金丸弹蕊裂窗纱 妾昔与君楼外戏 妾今尚记楼中醉 妾今惭作使君妻 君今别有罗敷妇 烛下单衫泪旧题 晓莺芳树软风凄 掩户欲眠还欲立 买丝绣面难绣心 朱阑无侣姮娥入 碧烟无主海棠醒 隔花闻鹃花亦泣 隔江望君衣自湿 教妾将相二十馀 与君隔别一千日 云中雁字不缄书 梁上燕儿还赴社 赋里相如事转虚 明河织女夜何如 怜才背诵相如赋 乞巧遥同织女心 有时瓜果看星渡 夜沉罗袜深珠露 憨唤教传琥珀觞 听歌怯值相思字 袖底私分龙脑香 玳瑁琉璃影画堂 更怜花影破琉璃 更忆华筵开玳瑁 妾家半臂杏黄衣 君家百宝桃花络 陌上相调只自知 船边瞥见都含笑 儿郎玉树对参差 姊妹油车出并随 特地邀欢违赵姊 避人深夜捧萧郎 枕伴珊瑚双舌紫 脸际芙蓉并蒂红 生怕笼中语鹦鹉 等閒膝上教琵琶 月明高阁光如水 云压疏帘寒半蕊 谁知相待湿梨云 只道迷藏穿柳月 兰麝衣飘香自闻 胭脂玉软酒初散 绣被春浓宝鸭薰 围棋深夜鸳鸯劫 回廊蹴绉石榴裙 去去来来不耐君 系君柳带还为结 掷君樱桃无嫌猜 花底回眸娇欲绝 帘内梳头笑共看 蝴蝶学飞春已热 枝头点点东风血 雏凤能栖连理枝 流莺每遇合欢处 两家鸦鬓恰齐眉 忆昔逢君十四时 江头远相忆 梦里惜相逢 不如昔 杨柳风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