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碎茉莉花

出自:明代·黎遂球《江南曲》

拼音:[niǔ][suì][mò][lì][huā]

平仄:仄仄仄仄平

天上月似船,江南船似月。
载去当载还,吹落梧桐叶。
新月待新圆,燕尾剪残烟。
莫打鸳鸯瓦,怕断琵琶弦。
梦郎掷金丸,醒来握莲子。
心苦不自知,但得眠来喜。
藕丝抽寄郎,辫作紫骝缰。
倘及骑蝴蝶,鞭来过女墙。
行行绕回字,定是今朝至。
洗手上高楼,钗头簪茉莉。
开匣见郎书,富贵是归期。
扭碎茉莉花,换取金缕衣。

查看原文

注释

【茉莉】双子叶植物,木犀科。常绿小灌木。叶椭圆形或宽卵形,有光泽。花白色,有香气。为常见盆栽芳香植物,可供观赏。花可提取芳香油,也可用来熏制花茶。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扭】

扭【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女久切,音紐。《佩觿集》手轉貌。今俗謂手揪爲扭。一曰按也。

《廣韻》陟柳切,音肘。義同。

《集韻》陟救切,音晝。挼也。

【碎】

碎【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蘇內切《集韻》《韻會》蘇對切,音誶。《說文》䃺也。

散也,細破也。《史記·趙世家》臣頭與璧俱碎於柱。

煩碎也。《後漢·黃霸傳》米鹽靡密,初若煩碎。

《王通中·說事君篇》謝莊王融,古之纖人也,其文碎。

【茉】

茉【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正字通》彌葛切,音末。茉莉,花名。《陸賈·南行記》南越五穀無味,百花不香,獨茉莉不隨水土而變。《本草》《嵆含·草木狀》作末利,《洛陽名園記》作抹厲,佛經作抹利,《王龜齡集》作沒利,《洪邁集》作末麗,蓋末利本外國語,無正字,隨人會意而已。《楊愼·丹鉛錄》《晉書》都人簪柰花,卽今茉莉,佛書茉莉花,言奈花也。《鄭松牕詩話》廣州九里曰花田,盡栽茉莉及素馨。

【莉】

莉【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直尼切《集韻》陳尼切,音墀。姓也。《姓苑》云:淮南人。

郞奚切,音梨。芘莉,織荆。

《玉篇》草名。

音利。茉莉,花名。詳茉字註。

【花】

花【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