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喧瓦缶

出自:明代·李昱《五言古诗凡十四首 其一》

拼音:[léi][míng][xuān][wǎ,wà][fǒu]

平仄:平平平仄仄

李杜日已远,畴能振风雅。
淫哇既纷靡,视古气益下。
雷鸣喧瓦缶,遂谓黄钟哑。
鱼目轻夜光,驽骀鄙宛马。
独立天地间,长怀何由写。
白雪非不弹,举俗和者寡。

查看原文

注释

【雷鸣】1.打雷:~电闪。 2.像打雷那么响(多用于掌声):掌声~。
【瓦缶】1.小口大腹的瓦器。 2.古代陶土制的打击乐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雷】

雷【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罍。《說文》本作靁。隂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从雨畾聲。象回轉形。《易·說卦》震爲雷。《禮·月令》仲春,雷乃發聲。

《禮·曲禮》毋雷同。《註》雷之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當各由已,不當然也。

《司馬相如·大人賦》左冥而右黔雷。《註》黔雷,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

《周禮·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註》雷鼓,八面鼓也。

《韻會》雷門,會稽城門,有大鼓,聲聞百里。《前漢·王尊傳》毋持布鼓過雷門。

《南部新書》胡琴,大曰大忽雷,小曰小忽雷。

山名。《書·禹貢》壷口雷首。《疏》雷首,在河東蒲坂縣南。

澤名。《書·禹貢》雷夏旣澤。《傳》雷夏,澤名。

漢侯國名。在東海。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外國名。《前漢·西域傳》無雷國王冶盧城。

州名。《韻會》在廣西,其山爲雷所震,水流爲江。唐置雷州。

姓也。《前漢·淮南王安傳》郞中雷被。

音纍。《楚辭·九歌》駕龍輈兮乗雷,載雲旗兮委蛇。《晉語》靑陽。方雷氏之甥也。《註》方雷,西陵氏之姓。黃帝娶於西陵氏之子,曰纍祖,實生靑陽。雷纍同。○按晉語註,雷有纍音,非止叶音也。

《集韻》魯水切,音壘。推石下也。

《集韻》盧對切,音類。本作礧。或作壘礌檑。《埤蒼》推石自高而下也。《周禮·秋官·職金註》槍雷,椎椁之屬。《釋文》劉音誄。沈云:當爲礌,郞對反。《前漢·鼂錯傳·具藺石註》如淳曰:藺石,城上雷石。師古曰:雷,來內反。

《正字通》擊鼓曰雷。《古樂府》官家出遊雷大鼓。

【鸣】

鳴【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明。《說文》鳥聲也。《玉篇》聲相命也,嘷也。《詩·大雅》鳳凰鳴矣,于彼高岡。

獸亦曰鳴。《易·說卦傳》其於馬也爲善鳴。

《增韻》凡出聲皆曰鳴。《禮·學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莊子·德充符》子以堅白鳴。

鳥名。《山海經》弇州山有五彩之鳥,仰天鳴,名曰鳴鳥。《書·召誥》我則鳴鳥不聞。《音義》馬云:鳴鳥,謂鳳凰也。

姓。出《姓苑》。

《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音命。鳥相呼也。《馬融·長笛賦》山雞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鳴子,悲號長嘯。《註》鳴,命也。《曹植詩》鳴儔嘯匹侶。

叶謨郞切,音芒。《前漢·郊祀歌》寒暑不忒況皇章,展詩應律鋗玉鳴。函宮吐角激徵淸,發梁揚羽申以商。《張華·俠曲》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信陵西反魏,秦人其彊。

【喧】

喧【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况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萱。《玉篇》大語也。《集韻》與吅同。或作讙。

與咺同。《漢武帝·悼李夫人賦》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註》師古曰:朝鮮之閒,謂小兒泣不止,名爲喧,音許遠反。

【瓦】

瓦【午集上】【瓦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正韻》五寡切,音邷。《說文》土器已燒之總名。《廣韻》古史考,夏時昆吾氏作瓦。《史記·龜箂傳》桀爲瓦室。《註》世本曰:昆吾作陶。張華博物記亦云:桀作瓦,蓋是昆吾爲桀作也。《史記·廉頗傳》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震。《正字通》後世瓦制不古,其類非一。漢武故事,起神屋以銅爲瓦,漆其外。

吳國傳,大秦國王宮殿水精爲瓦。

明皇雜錄,虢國夫人恩寵傾一時,奪韋嗣立宅,以廣其居。後復歸韋氏,因大風折屋,墜堂上,不損。視之,瓦皆堅木也。

王縉傳:五臺山祠鑄銅爲瓦,金塗之。

《詩·小雅》載弄之瓦。《傳》瓦,紡塼也。

《儀禮·燕禮》公尊瓦大兩。《註》大音泰。瓦大,有虞氏之尊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射之中楯瓦。《註》瓦,楯脊。

瓦合。《禮·儒行》毀方而瓦合。《註》呂氏曰:陶者爲瓦,必圓而割,分之則瓦,合之則圓,而不失其瓦之質。

瓦解。《史記·匈奴傳》其困敗則瓦解雲散矣。

人名。《左傳·昭二十三年》楚囊瓦爲令尹。《註》囊瓦,子囊之孫子常也。

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齊侯衞侯盟于瓦屋。《註》瓦屋,周地。

《定八年》公會晉師于瓦。《註》瓦衞地。《後漢·郡國志》東郡有瓦亭。

《廣韻》五化切《集韻》吾化切,音迓。《廣韻》泥瓦屋。《集韻》施瓦於屋也。

《集韻》《韻會》五委切,音頠。屋甃也。《莊子·騈拇篇》騈於辯者,纍瓦結䋲竄句。《註》瓦,五委反。當作丸。

《韻補》叶阮古切,音五。《韓愈·元和聖德詩》皇帝儉勤,盥濯陶瓦。斥遣浮華,好此絺紵。

【缶】

缶【未集中】【缶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方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俯九切,音否。《說文》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爾雅·釋器》盎謂之缶。《註》盆也。《疏》缶是瓦器,可以節樂,如今擊甌,又可以盛水盛酒,卽今之瓦盆也。《急就篇註》缶卽盎也,大腹而斂口。《易·比卦》有孚盈缶。《釋文》鄭云:缶,汲器也。

《坎卦》樽酒簋貳用缶。《註》瓦缶之器。

《離卦》不鼓缶而歌。《前漢·楊惲傳》仰天撫缶。《註》缶,瓦器也。

《小爾雅》二有半謂之藪,藪二有半謂之缶,缶二謂之鍾。《註》缶,四斛也。《魯語》其歲收田一井,出稯禾,秉芻,缶米。《註》缶,庾也。

《前漢·高帝紀》上破布軍於會缶。《註》蘇林曰:音,而轉寫誤爲缶字耳。黥布傳則正作垂字。

《正字通》宥韻,讀若覆,義同。○按諸韻書無去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