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洗妖媚无留踪

出自:明代·李昱《吴将军歌赠迈善乡》

拼音:[yī][xǐ,xiǎn][yāo][mèi][wú][liú][zōng]

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吴将军,天下雄,目如朗星气如虹。
平生读书不怕死,惟有秋霜烈日皎皎是孤忠。
曾攀丹桂枝,飞上银蟾宫。
紫皇赐以白兔药,令将军起民彫瘵苏愚蒙。
去秋蝮蛇从西来,渡我浙水东。
磨牙白参差,吮人肌血豺虎同。
将军跃马如游龙,笑持三尺莫邪锋。
刳蛇之腹馘蛇首,魂魄散乱随秋风。
又闻栝苍山,千叠万叠青芙蓉。
山深狐兔作人立,火云猎猎旌旗红。
将军手撚铁丝箭,腰挂麟胶弓。
竟从荒茅野草入,一洗妖媚无留踪
民无居,将军墉,民无田,将军农。
秋田满眼春芃芃,卖刀买犊期年丰。
夜来挝鼓声笼铜,乃是将军奏凯归越中。
越中民,喜且雍,走白叟,歌黄童。
牵羊载酒遮道迎,迎我诗书礼乐之元戎。
有母有母垂霜蓬,升堂百拜欢动容。
有儿为国立大功,忠孝一心天感通。
乌台卓立高崇崇,荐章如云达九重。
九重日月光重瞳,玺书蚤晚来徵庸。
噫吁嚱吴将军,安得如公数十辈,落落棋布严提封。

查看原文

注释

【妖媚】妖艳妩媚:所纳新妇,妖媚无双。现多就不正派而言:眼珠一转,很妖媚地笑了。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洗】

洗【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典切,音銑。《說文》洒足也。《史記·高祖紀》使兩女子洗足。

潔也。《書·酒誥》自洗腆致用酒。

姑洗,律名。《周語》姑洗所以修百物,考神納賔。《白虎通·五行論》洗者,鮮也。

姑洗,鐘名。見《左傳·定四年》。

洗馬,官名。

姓。

《廣韻》《集韻》《韻會》先禮切《正韻》想禮切,音姺。與洒同。滌也。《易·繫辭》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承水器也。《儀禮·士冠禮》設洗于東榮。

石名。《山海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下多洗石。

洗手,花名。《楓窻小牘》雞冠花,汴人謂之洗手花。

【妖】

妖【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於嬌切《集韻》於喬切《正韻》伊堯切,音夭。豔也,媚也。一曰異也,孽也。《左傳·莊十四年》人棄常則妖興。《前漢·五行志》殺不以時,有草妖。

妄聞之氣,發于音聲,有鼓妖。雲風起而杳㝠爲夜妖,言之不文,是謂不艾,時則有詩妖。

叶央居切,音於。《孔臧·鴞賦》觀之歡然,覽考經書,在德爲祥,棄常爲妖。

叶側呂切,音阻。《前漢·三王敘傳》怙寵矜功,僭欲失所。私心旣霿,牛禍告妖。《說文》,巧也。一曰女子笑貌。从女芺聲。

【媚】

媚【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明祕切,音郿。《說文》說也。

諧也,諂也,蠱也。《書·囧命》便辟側媚。《史記·佞幸傳》非獨女以色媚,士宦亦有之。《吳志》虞翻曰:自恨骨體不媚。

愛也,親順也。《詩·大雅》媚兹一人。《唐書·魏徵傳》太宗曰:人言魏徵舉動疎慢,我見其嫵媚。

地名。《左傳·定九年》齊侯致禚媚杏于衞。《註》三邑皆齊西界。

叶武悲切,音眉。《韓愈·永貞行》狐鳴梟噪爭署置,䁑睒跳踉相嫵媚。《註》䁑睒,獸狂視貌。時順宗病瘖,王伾王叔文用事。憲宗立,攺元永貞。本作。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留】

留【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正字通》俗畱字。

【踪】

蹤【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卽容切《集韻》《韻會》將容切,音從。《玉篇》跡也。《釋名》從也。人形從之也。《前漢·揚雄傳》躡三皇之高蹤。○按《說文》無蹤字,古皆以縱爲蹤。詳糸部縱字註。

《韻補》叶卽王切,音匡。《陸雲·陸府君誄》耽精遐奧,肆志篇章。仰咨遺訓,思齊曩蹤。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