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百万能无愧

出自:明代·李昱《王昭君歌》

拼音:[pí][xiū][bǎi][wàn,mò][néng,nài][wú][kuì]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妃汉家人,自小生金屋。
金屋花连春昼长,东风养得颜如玉。
一身愿作阳台云,琥珀枕边常梦君。
谁知閒门跬步地,年年草色生罗裙。
边城昨夜悲笳起,单于求亲汉天子。
黄金不买毛延寿,翻作无盐画图里。
画图妾貌两不同,玉鞭催上浮云骢。
画官喜舞天子惜,臂上犹存红守宫。
愁云茫茫天万里,白草离离塞烟紫。
回首长安何处家,琵琶声中泪如水。
单于发黄双眼青,嗢咿遣译通丁宁。
毡庐寒月射秋梦,安得风吹归汉庭。
妾身不惜安边计,妇人岂足扬兵气。
单于那知甥舅恩,貔貅百万能无愧
明妃冢前青草肥,宫衣化作彩云飞。
生无羽翼度关塞,死后魂随秋雁归。

查看原文

注释

【貔貅】1.亦作"豼貅"。亦作"?貅"。 2.古籍中的两种猛兽。 3.多连用以比喻勇猛的战士。
【百万】形容数目极大。
【万能】1.全能;无所不能。 2.多种功能。
【能无】反问语。犹能不。
【无愧】1.亦作"无愧"。 2.没有什么惭愧之处。 3.谓比较起来并不逊色。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貔】

貔【酉集中】【豸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音毗。《爾雅·釋獸》貔,白狐。《說文》豹屬,出貉國。《廣雅》貔,貍貓也。《書·牧誓》如虎如貔。《傳》貔,一名執夷,虎屬也。《詩·大雅》獻其貔皮。《陸璣疏》貔似虎,或曰似熊,遼東謂之白熊。

旌旗名。《禮·曲禮》前有摯獸,則載貔貅。《註》兵車旌畫貔貅,形象威猛,使衆知警備。

《正韻》蒲麋切,音皮。義同。《集韻》或省作豼。

【貅】

貅【酉集中】【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許尤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尤切,音休。《禮·曲禮》前有摯獸,則載貔貅。《註》貔貅,亦摯獸也。《史記·五帝紀》敎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註》此六者猛獸,可以敎戰。互詳貔字註。

《集韻》香幽切,音烋。義同。《類篇》或省作䝗。

【百】

百【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博陌切,音伯。《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眾多也。《易·繫辭》百官以治。《書·堯典》平章百姓。《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

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

百鷯。鳥名。見《大戴禮》。

百足,蟲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

百合,草名。《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

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

國名。《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

姓。百豐,列子弟子。

複姓。《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韻會》《正韻》莫白切,音陌。勵也。《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註》言每跳皆勉力爲之。

唐謂行杖人曰五百。《後漢·曹節傳註》五百字,本爲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叶伯各切,音博。《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

叶畢吉切,音必。《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㱃,對花空嘆息。

【万】

万【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同萬。

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

《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萬)〔古文〕㸘《唐韻》無販切,音蔓。《說文》蟲也。《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數名。《易·乾象》萬國咸寧。《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舞名。《詩·邶風》方將萬舞。《疏》萬者,舞之總名。《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

州名。《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姓。《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韻補》入銑韻。《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爲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六書正譌》或省作万,非。

【能】

能【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正韻》奴登切,音儜。《說文》熊屬,足似鹿。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徐曰》堅中,骨節實也。

《廣韻》善也。《增韻》勝任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正字通》順習也。《詩·大雅》柔遠能邇。

《廣韻》奴來切《正韻》囊來切,音㾍。三足龞。《爾雅·釋魚》龞三足,能。《註》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龞,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

與台通。三能,星名。《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名曰三能。《註》作三台。

《正字通》乃帶切,音柰。姓也。唐能延壽,能元皓,宋能迪。

與耐通。《前漢·晁錯傳》胡貊之人性能寒,揚粵之人性能暑。《註》能,讀曰耐。

《韻補》叶音尼。《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叶下佩,佩音皮。

叶音寧。《詩·小雅》各奏爾能。叶上湛,湛音沈。

叶音袽。《柳宗元·佩韋賦》歷九折而直犇兮,固摧轅而失途。遵大路而曲轍兮,又求達而不能。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愧】

愧【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俱位切《集韻》基位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