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湲声肯停

出自:明代·唐文凤《考满舟经十八滩因分各滩名赋诗 其三 天柱滩》

拼音:[chán][yuán][shēng][kěn][tíng]

平仄:平平平仄平

斯名本高峰,移之托滩水。
潺湲声肯停,春波学龙语。
源口百尺流,山中一夜雨。
沙痕自齧蚀,石势尤龃龉。
地隘有涯岸,水束无洲渚。
舟楫济不通,制器圣所取。
如何逢险艰,利物功弗与。
我欲问禹王,楚粤未经步。
遗此疏凿功,斯民尚罹苦。
乃无巨灵掌,亦欠五丁斧。
愿继清献公,万夫力如虎。
会当阻阨平,永除号天柱。

查看原文

注释

【潺湲】1.流貌。 2.不绝貌。 3.指流水。 4.流水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潺】

潺【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玉篇》士山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山切,音孱。潺湲,流水貌。一曰水流聲。《謝靈運詩》乗月弄潺湲。

借作流涕貌。《楚辭·九歌》橫流涕兮潺湲。

水名。《水經注》涪縣有潺水。

《唐韻》昨閑切,音虥。義同。

【湲】

湲【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王權切《集韻》《韻會》《正韻》于權切,音員。潺湲,水流貌。《楚辭·九歌》觀流水兮潺湲。

《廣韻》獲頑切《集韻》胡鰥切《正韻》侯頑切,音睆。

《集韻》《韻會》同。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肯】

肯【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正韻》苦等切,音懇。《爾雅·釋言》肯,可也。《詩·衞風》惠然肯來。《箋》可也。《前漢·高帝紀》高帝數讓,衆莫肯爲。

《集韻》可亥切,音愷。《字林》著骨肉也。《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註》著骨肉也。肯,著也。《集韻》或作肎肻。

【停】

停【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廷。行中止也。《釋名》停,定也。定於所在也。《王弼易傳》八卦復位,六爻遷次,周而復始,上下不停。

《關尹子·八籌篇》草木俄茁茁,俄停停。《註》停停,樸遬不長也。

叶徒當切,音唐。《韓愈·贈張籍詩》從喪期至洛,還走不及停。假道經盟津,出入行澗岡。《復古編》本作亭,後人又別作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