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欣溽暑变新凉

出自:明代·卢龙云《和陈勋卿雨中待月》

拼音:[fāng][xīn][rù][shǔ][biàn][xīn][liáng,liàng]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深夜谯楼更几转,阴晴倏忽眼中变。
才看王宇净纤埃,骤见银河飞素练。
云散月高圆似镜,天空露下寒如霰。
宝匣光开入座来,金波影落当杯见。
醉□□□可千觞,愁逐残云飞一片。
舞爱阳阿袖屡翻,歌怜子夜声频啭。
方欣溽暑变新凉,莫管来鸿兼去燕。
极目烟消冰在壶,酡颜风洒秋生面。
几人北海正娱宾,何处西园复开宴。
对酒高阳集胜流,授简南皮多妙选。
近水台留卿月辉,集贤里报德星现。
飘摇桂树影初清,荡漾金尊波始溅。
门掩疏桐夜未央,霜冷残荷岁交禅。
不辞痛饮太豪粗,已判宿酲差瞑眩。
过隙光阴春复秋,浮云变态舒仍卷。
得来亦属楚人弓,弃去宁题班女扇。
太白举杯犹独饮,庄生齐物却堪羡。
莫令广寒殿里人,解笑长愁闺中媛。
请看天风万里生,驱逐阴霾急于箭。

查看原文

注释

【溽暑】指盛夏气候潮湿闷热。
【新凉】指初秋凉爽的天气。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方】

方【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船也。

《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

《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釋文》視日景,以別東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別也。《禮·內則》敎之數與方名。《註》方名,如東西也。

《易·未濟》君子以愼辨物居方。《疏》各居其方,皆得安其所。《詩·大雅》萬邦之方,下民之王。《箋》方,猶嚮也。《疏》諸言方者,皆謂居在他所,人嚮望之,故云:方,猶嚮也。

道也。《易·恆卦》君子以立不易方。《註》方,猶道也。《禮·樂記》樂行而民鄕方。《註》方,猶道也。

《易·復卦》后不省方。《註》方,猶事。《疏》不省視其方事也。

術也,法也。《易·繫辭》方以類聚。《疏》方謂法術性行。《左傳·昭二十九年》官修其方。《註》方,法術。

放也。《書·堯典》方命圯族。《釋文》方,放也。

有之也。《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方之。《傳》方,有之也。

今也。《詩·秦風》方何爲期。《箋》方今以何時爲還期。《莊子·天地篇》方且本身而異形。《註》凡言方且者,言方將有所爲也。

穀始生未實也。《詩·小雅》旣方旣皁。《箋》方,房也。謂孚甲始生而未合時也。

倂也。《儀禮·鄕射禮》不方足。《註》方,猶倂也。

旁出也。《儀禮·大射禮》左右曰方。《註》方,旁出也。

板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於方。《註》方,板也。《禮·中庸》布在方策。《註》方,板也。策,也。

常也。《禮·檀弓》左右就養無方。《註》方,猶常也。

文也。《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註》方,猶文章也。

義之宜也。《左傳·隱三年》臣聞愛子,敎之以義方。

《閔二年》授方任能。《註》方百事之宜也。

比方也。《論語》子貢方人。《何晏註》比方人也。

《博雅》方,大也,正也。

祭名。《詩·小雅》以社以方。《傳》迎四方氣於郊也。

地名。《詩·小雅》侵鎬及方。《註》鎬,方,皆北方地名。

姓。《詩·小雅》方叔涖止。《傳》方叔,卿士也。

官名。《周禮·夏官·司馬》職方氏,土方氏,懷方氏,合方氏,訓方氏,形方氏。《前漢·朱雲傳註》尚方,少府之屬官也,作供御器物。

醫方。《史記·扁鵲傳》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前漢·郊祀志》少君者,故深澤侯人主方。《註》侯家人主方藥也。

《廣韻》《集韻》符方切,音房。方與,縣名。《前漢·高帝紀》沛公攻胡陵方與。《註》音房預,屬山陽郡。

《集韻》蒲光切,音旁。彷或作方。《前漢·揚雄傳》方皇於西淸。《註》方皇,猶彷徨也。

文紡切。蝄或作方。《周禮·夏官·方相氏》敺方良。《註》方良,罔兩也。木石之怪夔罔兩。《張衡·東京賦》腦方良。《註》方良,草澤之神也。○按《說文》作蝄蜽。

《集韻》甫兩切,音倣。效也。

《韻補》叶膚容切《道藏·左夫人歌》騰躍雲景轅,浮觀霞上空。霄軿縱橫舞,紫蓋記靈方。

【欣】

欣【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斤切,音訢。《說文》笑喜也。《禮·月令》慶賜遂行,無不欣說。《周語》事神保民,莫不欣喜。

欣欣,亦喜貌。《楚辭·九歌》君欣欣兮樂康。《陶潛·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亦作訢。《前漢·賈山傳》天下訢訢,將興堯舜之道。

作忻。《史記·管晏傳贊》爲之執鞭,所忻慕焉。

獸有力之名。《爾雅·釋獸》兔絕有力,欣。牛絕有力,欣犌。

州名。《廣韻》本漢陽曲縣地,隋置欣州,因欣口爲名。

姓。見《奇姓通》。

叶虛言切,音軒。《陸雲·贈顧尚書詩》華英已曜,餘光難延。會淺別速,哀以紹欣。《集韻》或作俽、惞。

【溽】

溽【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而蜀切《集韻》《韻會》儒欲切,音辱。《說文》濕暑也。《禮·月令》土潤溽暑。

《博雅》濕也。《郭璞·江賦》林無不溽。

濃厚也。《禮·儒行》其飮食不溽。《註》恣滋味爲溽,溽之言欲也。《疏》言飮食尚質,不濃厚也。

水名。《穆天子傳》已酉,天子飮于溽水之上。

《楊氏古音》人余切。《古歸藏易》需卦作溽字,同濡。

【暑】

暑【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舒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賞呂切,音鼠。《說文》熱也。《釋名》暑,煮也。熱如煮物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正字通》時令有大暑、小暑。

【变】

變【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6画

〔古文〕鞭去聲。《說文》更也。《小爾雅》易也。《廣韻》化也,通也。《增韻》轉也。《正韻》攺也。《易·乾卦》乾道變化。《易解》自有而無謂之變,自無而有謂之化。《禮·王制》一成而不可變。《註》更也。《周禮·夏官·司爟》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註》變,猶易也。《前漢·循吏傳》漢家承敝通變。

動也。《禮·檀弓》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註》變,動也。《荀子·議兵篇》機變不張。《註》謂器械變動攻敵也。

權變。《前漢·魏豹傳贊》張耳、韓信皆徼一時之權變,以詐力成功。《文中子·述史篇》非君子不可以語變。《註》變,權也。反經合道之謂也。

災異曰變。《前漢·五行志》災異愈甚,天變成形。

《諸葛豐傳》災變數見。

死喪曰變。《穀梁傳·昭十五年》君在祭樂之中,大夫有變以聞,可乎。

姓,見《姓苑》。

《韻會》平免切,音辨。正也。《禮·禮運》大夫死宗廟謂之變。《註》變讀爲辨。猶正也。

叶眠切,音邊。《莊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靑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

叶必愼切,音鬢。《陸雲詩》羽儀未變,叶有客來信。○按《說文》本从攴䜌,載攴部。徐曰:攴,有爲也。精薀从久,俗譌作攵,非。字彙已載攴部,是言部重出,下攺从攵,非。

集韻俗作〈木變〉。

【新】

新【卯集下】【斤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辛。《說文》取木也。

《博雅》初也。《易·大畜》日新其德。《書·胤征》咸與惟新。《詩·豳風》其新孔嘉。《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

姓。《晉語》新穆子。

複姓。《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註》索隱曰:新垣,姓。衍,名也,爲梁將。

州名。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

《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

《韻補》叶蘇前切。《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新。道林蔚天京,下光諸他仙。

【凉】

凉【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音良。《說文》薄也。《左傳·莊三十二年》虢多涼德。

風名。《禮·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

州名。《廣韻》漢武帝攺雍州爲涼州。

姓。魏太子太傅山陽涼茂。

與䣼同。《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音亮。佐也。《詩·大雅》涼彼武王。本亦作諒。《韓詩》作亮。

信也。《詩·大雅》涼曰不可。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