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书谁告

出自:明代·王弘诲《梁公子元忠顷遇予龙门里第以尊翁开府墓志见属予嘉其仁孝至情而庆开府公之禧后未有艾也伤往怀今赋三十一韵》

拼音:[mào][líng][shū][shuí][gào]

平仄:仄平平平仄

公子系梁园,其人美如玉。
白驹贲来思,芝兰猗空谷。
登堂礼多仪,筐篚灿盈目。
皇皇墓表求,欲语泪频漱。
曰维先开府,代兴应五百。
命世文武才,起家司马属。
经略赞边陲,韬钤崇石画。
所至奏肤功,勋名满疆域。
忠结九重知,宠冠诸藩牧。
节钺莅楚天,游刃解盘错。
悍宗既帖然,皇眷亦弥笃。
蹇蹇怀匪躬,尽瘁嗟弗禄。
昊天不慗遗,岩廊失鼎轴。
当宁悯忠劳,祭葬蒙恩渥。
锡赠世赏延,哀荣炫里族。
封土象祁连,玄堂定郭璞。
眷兹隧道铭,一字华衮簇。
愿言图不朽,鸿文乞宗伯。
语毕手状陈,娓娓劳更仆。
樗叟听言辞,缅怀感衷曲。
夙谊忝通家,缔姻联骨肉。
忆昔忝同朝,出语矜然诺。
都宪与学士,往来成转毂。
乡里惬舆马,邮筒繁尺牍。
只今箧笥中,襟期留翰墨。
后死嗟如何,先生归不复。
徐君剑犹悬,茂陵书谁告
济美有世臣,公今万事足。
展转废蓼莪,抽思慰风木。
惭非有道碑,喜傍要离筑。
高冢卧麒麟,过者敛容肃。

查看原文

注释

【茂陵】在陕西省兴平县东北。汉武帝墓。公元前139年建。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墓高465米。茂陵东有卫青墓、霍去病墓和霍光墓;西有李夫人墓。霍去病墓前石雕众多,尤以雕马为最。设有茂陵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茂】

茂【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楙《唐韻》《集韻》《韻會》切,音懋。《說文》草豐盛。《詩·小雅》如松柏之茂。《易·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註》茂,盛也。

《詩·大雅》種之黃茂。《註》茂,美也。《前漢·吳王濞傳》歲時存問茂才。《註》美材之人。

《爾雅·釋詁》茂,勉也。《周語》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

《白虎通》五人曰茂。

《爾雅·釋天》太歲在戌曰閹茂。

地名。《前漢·地理志》右扶風茂陵。《註》本槐里之茂鄕。

姓。《正字通》漢有沮陽令茂眞。

與懋通。《前漢·董仲舒傳》《書云》:茂哉,茂哉。

《正韻》音畝。《前漢·班固敘傳》支葉碩茂。《師古註》茂,莫口切。

《詩·本音》子之茂兮,讀耄。古茂、卯同音,故《史記·律書》云:丣之爲言茂也。

《毛詩古音攷》音每。《魏武·歩出東門行》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韻補》滿補切,音母。《易林》當夏六月,枝葉盛茂。鸞鳥以庇,召伯避暑。

莫故切,音暮。《白居易詩》有木名櫻桃,得地早滋茂。葉密獨承日,花繁偏受露。

《正字通》入曷韻,音末。《周武王·筆銘》毫毛茂茂,䧟水可脫,䧟文不可活。《直音》作茂。茂字从艸作。

【陵】

陵【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夌音凌。《爾雅·釋地》大阜曰陵。《釋名》陵,崇也,體崇高也。《書·堯典》蕩蕩懷山襄陵。

《爾雅·釋丘》後高陵丘。《又》如陵陵丘。

東陵,地名。《書·禹貢》過九江,至于東陵。

《玉篇》冢也。《齊語》陵爲之終。《註》以爲葬也。

《玉篇》犯也。《廣韻》侮也,侵也。《易·賁象》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書·畢命》以蕩陵德。《傳》陵,邈也。《禮·學記》不陵節而施之謂孫。《註》陵,躐也。

《荀子·宥坐篇》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註》王肅曰:陵遲,陂阤也。《史記·平準書》選舉陵遲。《前漢·成帝紀》日以陵夷。

《玉篇》慄也。

馳也。

草名。《爾雅·釋草》苕,陵苕。《註》一名陵時。

淬也。《荀子·君道篇》兵刃不待陵而勁。

《荀子·致仕篇》凡節奏欲陵,而生民欲寬。《註》峻也。

州名。《唐書·地理志》劒南道陵州仁壽郡。

姓。《正字通》永樂中濼州同知陵茂,高郵人。

《廣韻》漢複姓六氏,吳季子之後有延陵氏,高士傳有於陵子仲,戰國策有安陵丑,呂氏春秋有鉛陵卓子,漢有高陵顯,秦高陵君之後,楚有公子,食采於鄧陵,後以爲氏。

叶力中切,音隆。《胡廣·侍中箴》國有學校,侯有泮宮。各有攸敎,德用不陵。

叶落胡切,音盧。《柳宗元·佩韋賦》雲岳岳而專强兮,果黜志而乖圖。咸觸屛以拒訓兮,肆隕越而就陵。

與鯪同。《楚辭·天問》陵魚何所。一作鯪。

與凌通。《史記·秦始皇紀》陵水經地。《註》正義曰:陵作凌,歷也。《玉篇》或作天子傳》作䧙。

【书】

書【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傷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商居切,,著也。从聿从者。隷省作書。《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註》書契,所以決斷萬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註》書,六書之品。

《地官·保氏》乃敎之六藝,五曰六書。《註》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許愼·說文序》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

書有六體。《前漢·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隷書、繆篆、蟲書。

《說文》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隷書。

《尙書序疏》諸經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從事著,聖賢闡敎,事顯於言,言愜羣心,書而示法,旣書有法,因號曰書。故百氏六經總曰書也。《史記·禮書註》書者,五經六籍總名也。《釋名》書,庶也。紀庶物也。

《詩·小雅》畏此書。

《周禮·天官·司書註》主計會之簿書。

《左傳·昭六年》鄭人鑄書於鼎。

《左傳·昭六年》叔向使詒子產書。○按卽書牘也。

《前漢·董仲舒傳》對亡應書者。《註》書,謂詔書也。

官名。《前漢·成帝紀》初置尙書,員五人。

《百官公卿表》中書謁者。

【谁】

誰【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

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

《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

《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

《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本以誰何稱,因用名官,有大誰長。卒者,長所領士卒也。

姓。《萬姓統譜》誰龍,明正德閒九江府照磨。

《讀書通》通作孰,引《莊子·列禦》莫覺莫悟,何相孰也。

通作疇。引《書·舜典》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卽孰若,與誰同。

《韻會》亦作譙。《史記·衞綰傳》不譙呵綰。《註》責讓也。譙,音誰,呵,音何。《漢書》作孰何。李奇曰:孰誰也。何,呵也。師古曰:不誰何者,猶言不借問耳。《集韻》或作唯。

【告】

叝【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字彙補》古號切,音告。謹告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