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脸横墙出

出自:明代·王弘诲《题画 其二 杏花》

拼音:[dān][liǎn][héng,hèng][qiáng][chū]

平仄:平仄平平平

丹脸横墙出,红妆拂地垂。
春风多少意,尽入曲江枝。

查看原文

注释

【丹脸】1.红润的面容。 2.比喻红色的花瓣。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丹】

丹【子集上】【丶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單。赤色丹砂也。《書·禹貢》礪砥砮丹。《山海經》丹以赤爲主,黑白皆丹之類。《陶弘景曰》卽朱砂也。

道家以烹鼎金石爲外丹,吐故納新爲內丹。《黃庭經》九轉八瓊丹。《註》八者:朱砂,雄黃,空靑,硫黃,雲母,戎鹽,硝石,雌黃也。

《博物志》和氣相感,則陵出黑丹。仁主壽昌,民延壽命,天下太平。

以朱色塗物曰丹。《揚雄·解嘲》朱丹其轂。

容美曰渥丹。《詩·秦風》顏如渥丹。

赤心無僞曰丹。《謝朓詩》旣秉丹石心,寧流素絲涕。

姓。漢丹玉,宋丹山,明丹衷。

丹陽,郡名。漢武帝攺鄣郡爲丹陽郡。晉武帝分立宣城,毗陵二郡。

州名。本赤翟地,元魏置汾州,後改丹州。

《崔豹古今註》丹徼,南方徼,色赤,故稱丹徼,爲南方之極也。

丹丹,國名。見《南史》。

《山海經》鳳凰產于丹穴。

竊丹,鳥名。爲九鳳之一。

牡丹,花名。《本草》一名鼠姑。

木丹,梔子花別名。紫丹,茈草別名。

叶都懸切,音顚。《陸機·羅敷歌》南崖充羅幕,北渚盈輧軒。淸川含藻景,高岸被華丹。《說文》丹巴,越赤石。外象丹井,中象丹形,靑彤雘等字从此。

【脸】

臉【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集韻》《韻會》居奄切,音檢。《集韻》頰也。《韻會》目下頰上也。

《廣韻》七廉切《集韻》千廉切,也。《齊民要術》羹臛法,有臉䑎羹。

《博雅》臉,也。《釋文》臉,七潛切。

《廣韻》力減切《集韻》兩減切,音溓。義同。

【横】

橫【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戸盲切《集韻》《韻會》《正韻》胡盲切,音黌。《說文》闌木也。

《唐韻》縱橫也。東西曰縱,南北曰橫。亦作從橫。《史記·蘇秦傳》合從連衡。《漢書音義》利合爲從,威權相脅爲橫。

《呂覽·離謂篇》失從之意,失橫之事。《註》關東六國爲從,關西爲橫。一曰以六攻一爲從,以一離六爲橫。

《楚辭·招隱》不知橫之與縱。《註》緯曰橫,經曰縱。

星名。《前漢·天文志》王梁之旁有八星絕漢,曰天橫。

縣名。《前漢·地理志》橫縣,屬琅邪郡。

學舍也。與黌通。《後漢·鮑德傳》修起橫舍。

姓。《風俗通》韓王子成號橫陽君,其後爲氏。

《唐韻古音》胡光切,音黃。《楚辭·九辯》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藏。葉菸邑而無色兮,枝煩挐而交橫。

《集韻》草名。《爾雅·釋草》傅,橫目。《註》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

《集韻》姑黃切,音光。漢門名。

《集韻》《正韻》戸孟切,衡去聲。不順理也。《孟子》待我以橫逆。《前漢·吳王傳》吳王日益橫。

卜兆名。《前漢·文帝紀》卜之,兆得大橫。

《唐韻》《集韻》古曠切,音桄。盛氣充滿也。《禮·樂記》鐘聲鏗鏗以立號,號以立橫,橫以立武。

《類篇》俎跗,橫木也。

【墙】

墻【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3画

俗牆字。

【出】

出【子集下】【凵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春入聲。《說文》進也。《廣韻》見也,遠也。《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

生也。《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註》秦康公,晉之甥也。

《周禮·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註》出謂越獄逃亡也。

《增韻》斥也。《正韻》亦作黜絀。

《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推去聲。自中而外也。

《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然亦有互用者。

叶尺僞切,吹去聲。《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

叶敕律切,音黜。《馬融·圍棋賦》熒惑窘乏兮無令詐出,深念遠慮兮勝乃可必。

《韻補》叶側劣切,音茁。《曹植·卞后誄》詳惟聖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

叶赤知切,音侈。《穆天子傳·西王母謠》白雲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閒之。

叶赤至切,音熾。《楚辭·九章》竊快在其中心兮,揚厥憑而不竢。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靈樞經》男內女外,堅拒勿出。謹守勿內,是謂得氣。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