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记愿陪龙尾研

出自:近现代·乔大壮《冷云》

拼音:[zhǎng][jì][yuàn][péi][lóng][wěi,yǐ][yán,yàn]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碎踏星光细步佳,钿梁金股助松钗。
眉间英气防人觉,巾上愁痕为我揩。
掌记愿陪龙尾研,更衣才靸凤头鞋。
冷云遮匝无多路,一晌凄凉后约乖。

查看原文

注释

【掌记】1.掌管记载。 2.唐代官名。观察使或节度使的属官掌书记的省称。 3.唐代官名。宫官的属官。 4.备忘的记事纸片;用于随手记录的本子。 5.抄写戏曲脚本的手册。亦借指传奇。
【龙尾】1.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东方苍龙七宿之末,故称。 2.谦称自己乃附托于名人而成立者。典出《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 3.草名。乌蔹莓的别名。 4.砚名。亦泛指砚。 5.河堤防洪之物。伐大树连梢,置之堤旁。 6.古国名。南诏的别称。 7.盘旋而上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故称。 8.指宫殿前呈斜坡状的甬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掌】

掌【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章上聲。《說文》手中也。《增韻》手心也,謂指本也。《論語》指其掌。《禮·中庸》治國其如示諸掌乎。《註》示讀如寘。《疏》如置物掌中也。

職掌,主也。《書·周官》冢宰掌邦治。《禮·樂記》禮之末節也,故有司掌之。

鞅掌,失容也。《詩·小雅》或王事鞅掌。《箋》鞅,猶荷也。掌,謂捧之也。負荷捧持以趨走。言促遽也。《疏》言事煩,不暇爲容儀也。

姓。晉琅邪掌同,前凉燉煌掌據。

《本》《草》水蛭。一名至掌。《爾雅·釋蟲》蛭蝚,至掌。《正字通》古作。後譌作仉。孟子母仉氏,今作掌。

【记】

記【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策,記載所當行之禮儀。《唐書·于志寧傳》左有記言之史,右有記事之官。《關尹子·五鑑篇》昔遊再到,記憶宛然。

《博雅》書也。《前漢·蕭望之傳》待詔鄭朋奏記于蕭望之。《註》記,書也。奏記自朋始。《文心雕龍》後漢始有公府奏記,記之言志,進己志也。

《正字通》文符也。《後漢·鍾離意傳》少爲郡督郵,時部縣亭長有受人酒禮者,府下記案考之,意封還記,太守甚賢之。

官名。《後漢·百官志》記室令史,主上表章報書記。

與其通。《字彙補》助語辭。《詩·王風》彼其之子。《箋》其或作記。或作己。讀聲相似。

叶苟起切,音几。《崔琰·述初賦》望高密以亟征,戾衡門而造止。覿游夏之峩峩,聽大猷之篇記。一說本作紀,紀與止叶,譌作記。

【愿】

愿【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魚怨切《集韻》《韻會》《正韻》虞怨切,音願。《說文》謹也。

愨也,善也。《書·臯陶謨》愿而恭。

與原通。《論語》鄕原,德之賊也。《朱傳》原,與愿同。

《集韻》愚袁切,音元。《周禮·秋官·大司》上愿糾暴。劉昌宗讀。

【陪】

陪【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薄回切《集韻》《韻會》《正韻》蒲枚切,音裴。《說文》重土也。

《說文》一曰滿也。

《玉篇》貳也,隨也。《廣韻》厠也。《增韻》伴也。《詩·大雅》爾德不明,以無陪無卿。《傳》無陪貳也。《釋文》陪,本又作培。

《玉篇》加也。《左傳·昭五年》飱有陪鼎。《釋文》陪,薄回反,又扶杯反。

《定二年》分之土田陪敦。《註》陪,增也。亦作倍。步回反。《魯語》士有陪乗告奔走也。《註》陪,猶重也。

《爾雅·釋言》陪,朝也。《註》陪位爲朝。

《玉篇》助也,益也。《史記·孝文紀》淮南王弟也,秉德以陪朕。《註》陪,輔也。

《玉篇》家臣也。《禮·曲禮》列國之大夫,入天子之國曰某士,自稱曰陪臣某。

陪尾,山名。《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陪在平原,陪安在魏郡,皆漢侯國。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篇海》亦作。

【龙】

龍【亥集下】【龍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竜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註》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

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

《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

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志》。

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註》龍,魯邑。在泰山博縣西南。

《前漢·地理志》燉煌郡有龍勒縣。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

句龍。《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

馬名。《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爲龍。《禮·月令》駕蒼龍。

龍輔,玉名。《左傳·昭二十九年》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於齊侯。

草名。《詩·鄭風》隰有游龍。《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生水澤中,今人謂之小葒草。

神名。《山海經》有神名燭龍。《屈原·離騷》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姓。漢有龍且。

複姓。夏關龍逢,卽豢龍氏後。漢御史擾龍羣,卽劉累之後。

人名。奢龍,黃帝臣。《管子·五行篇》奢龍辨乎東方,故使爲土師。

舜臣名。《書·舜典》帝曰:龍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

《廣雅》龍,君也。

《廣韻》通也。

《玉篇》寵也。《詩·商頌》何天之龍。我龍受之。《毛傳》讀如字。《朱傳》寵也。

《玉篇》和也,萌也。

《正韻》與寵同。《詩·商頌·何天之龍釋文》鄭讀作寵,榮名之謂也。○按朱傳作叶音。

《正韻》音曨。《孟子》有私龍斷焉。

《集韻》《韻會》莫江切,音厖。《集韻》黑白雜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上公用龍。《註》謂雜色,非純玉也。

叶蒲光切,音龐。《易·坤卦》故稱龍焉。叶上嫌於無陽。《揚雄·解嘲》以鴟梟而笑鳳凰,執蝘蜒而嘲龜龍。《說文》从肉飛之形,童省聲。《徐鉉曰》象宛轉飛動之貌。

【尾】

尾【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委。《說文》微也。从倒毛在尸後。《玉篇》鳥獸魚蟲皆有之。

末後稍也。《易•未濟》狐濡其尾。《書•君牙》若蹈虎尾。

《詩•邶風》瑣兮尾兮,流離之子。《註》瑣,細。尾,末也。

《戰國策》王若能爲此尾。《註》終也。

東方星名,十八度尾爲大辰。

次名。《禮•月令》日月會於鶉尾,斗建申之辰也。

底也。《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註》尾猶底也。言其源深出於底下者名瀵。瀵猶灑散也。

《書•堯典》仲春鳥獸孶尾。《註》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因物之生育,驗其氣之和也。

陪尾,山名,在江夏安陸縣。一名橫尾。一曰負尾。

姓。《左傳》殷民六族有尾勺氏。

漢劉虞吏尾敦。

【研】

䂴【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字彙補》五堅切,音硏。䂴考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