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笙兮鼍鼓

出自:清代·陈子升《祀何仙姑乐章 其二 送神》

拼音:[é][shēng][xī][tuó][gǔ]

平仄:平平平平仄

灵不可兮栖迟,丹甃湛兮云以?。
无琼食兮珍果,君不可兮奉母。
鹅笙兮鼍鼓,渺缊缊兮独不下。

查看原文

注释

【鹅笙】1.亦作"鹅笙"。 2.鹅管笙。
【鼍鼓】1.亦作"鼍鼓"。 2.用鼍皮蒙的鼓。其声亦如鼍鸣。 3.鼍鸣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鹅】

鵝【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䳗《唐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夜鳴應更。禽經曰:脚近臎者能步,鵝騖是也。鵝見異類差翅鳴,一名家雁。一名舒雁。一名鵱鷜。

《爾雅·釋鳥》舒雁,鵝。《李巡曰》野曰雁,家曰鵝。《本草註》又有野鵝,大於雁,似人家蒼鵝,謂之鴐鵝。

《禽經》鵝鳴則蜮沉,養之圍林,則蛇遠去。

《嶺南異物志》蠻人聚鵝腹毳毛爲衣被。

《洞冥記》日出銜翅而舞,名喜白鵝。

陣名。《左傳·昭二十一年》鄭翩願爲鸛,其御願爲鵝。

人名。榮駕鵝,魯大夫成伯。

草名。黑鵝。《管子·地員篇》其種陵稻黑鵝馬夫。

鵝抱,亦草名。見《本草》。

【笙】

笙【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廣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音生。《廣韻》樂器也。《世本》隨作笙。一曰女媧作。《說文》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釋名》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博雅·釋樂》以瓠爲之,十三管,宮管在左方。《白虎通》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謂之笙。《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註》大者十九簧,和,十三簧者。《前漢·律歷志》匏曰笙。《註》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書·益稷篇》笙鏞以閒。《詩·小雅》笙磬同音。《周禮·春官》笙師掌敎歙竽、笙。

細也。《揚子·方言》笙,細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細貌謂之笙。《廣雅》笙,小也。

地名。《左傳·宣十八年》歸父還自晉至笙。《註》笙,魯境。

簟名。《揚子·方言》簟謂之笙。《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韜于筒中。

叶師莊切。《詩·小雅》鼓瑟吹笙。叶下將、行,行音杭。

《字彙補》疏臻切,音莘。《史記·齊世家》遂殺子糾于笙瀆。《索隱曰》鄒誕生本作莘讀,莘、笙聲相近。

【兮】

兮【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

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

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鼍】

鼉【亥集下】【黽部】康熙筆画:25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音駝。《說文》水蟲。《陸璣云》鼉似蜥蜴,長丈餘,其甲如鎧,皮堅厚,可冒鼓。《詩·大雅》鼉鼓逢逢。一說鼓聲逢逢,象鼉鳴。《續博物志》鼉長一丈,其聲似鼓。《埤雅》鼉鳴應更,吳越謂之鼉更。

鼉欲雨則鳴,里俗以鼉識雨。《禮·月令》季夏,天子命漁師,伐蛟取鼉,登龜取黿。亦作鱓。《呂氏春秋》帝顓頊令鱓先爲樂倡,鱓乃偃浸,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卽鼉也。

《史記·晉世家》曲沃桓叔子鱓。《索隱》鱓音陀。

《集韻》唐干切,音壇。

時戰切,音繕。義同。

叶徒沿切,音田。《馬融·廣成頌》左挈夔龍,右提蛟鼉。春獻王鮪,夏薦黿。

【鼓】

鼓【亥集下】【鼓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爲椌,革爲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

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

星名。《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郭註》荆楚人呼牽牛爲擔鼓。擔者,荷也。

《前漢·五行志》天水冀南山大石鳴,曰石鼓,鳴則有兵。

國名。春秋鼓國,白狄別種。《左傳·昭二十三年》晉襲鼓,滅之。《後漢·郡國志》鉅鹿下曲陽有鼓聚,故翟鼓子國。

量名。《禮·曲禮》獻米者操量鼓。《廣雅》斛謂之鼓。《荀子·富國篇》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註》鼓,量也。謂數度以盆量也。

《後漢·東夷傳》扶餘國,正月,國中連日大會飮樂,名曰迎鼓。《集韻》俗作皷,非是。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