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堪斗量君独釜

出自:宋代·柳子文《次韵呈文潜学士同年》

拼音:[cái][kān][dǒu,dòu][liáng,liàng][jūn][dú][fǔ]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才堪斗量君独釜,年少登瀛脱尘土。
重闱几日锁清秋,酬唱新篇乱如雨。
读书相逢十载前,君家酥酪和腐乳。
分题吟思入风云,得意还忘呕心苦。
晚将衰飒奉英游,漫记雪窗邀夜语。
平生意气杯酒间,我醉狂歌君起舞。
即今头白老青衫,但期教子应门户。
燕颔从君骨相殊,看君鼎食罗五俎。

查看原文

注释

【斗量】形容数量之多。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才】

才【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裁。《說文》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徐曰》上一,初生岐枝。下一,地也。《六書正譌》才,木質也。在地爲木,旣伐爲才,象其枝根斬伐之餘。从木省。別作材,非。

天地人爲三才。《易·繫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一曰能也。《禮·文王世子》必取賢斂才焉。《論語》才難,不其然乎。《前漢·武帝紀》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唐書·百官志》擇人以四才。《邵堯夫曰》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才者,天之良質也,學者所以成其才也。

質也,力也。《詩·魯頌》思無期,思馬斯才。《傳》多材也。《孟子》非天之降才爾殊也。《近思錄》性出於天,才出於氣,氣淸則才淸,氣濁則才濁。

姓。明尙書才寬。

《集韻》通作材。《說文》材,水挺也。从木,才聲。《徐曰》木勁直可用,故曰入山掄可爲材者。人之有才,義出於此。

《正韻》與纔通。古用才爲纔始字。《晉書·謝混傳》才小冨貴,便豫人家事。

與裁通。《戰國策》惟王才之。

與財通。《前漢·揚雄傳》財足以奉宗廟。

《集韻》將來切,與哉同。亦始也。《爾雅·釋詁疏》哉,古文作才。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作代切,音再。義同。

叶卽由切,音遒。《焦氏·易林》季子多才,使我不憂。

【堪】

堪【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口含切《集韻》《韻會》枯含切《正韻》苦含切,音戡。《說文》勝也。

任也,可也。《家語》子貢曰:吳王爲人猛暴,羣臣不堪。《羊祜讓開府表》臣有何功,可以堪之。

堪輿,天地總名。《范浚心箴》茫茫堪輿,俯仰無垠。

《孟康曰》堪輿,神名,造輿宅書者。

山形奇怪也。《揚雄·蜀都賦》堪當隱倚。

姓。《風俗通》八元仲堪之後。

《說文》地突也。《徐鉉註》地穴中出也,據此與龕同。

《集韻》楚錦切,音墋。土也。一曰不淸澄。通作勘,戡。別作龕。《正字通》經傳錯互者,因聲近而譌。

【斗】

斗【卯集下】【斗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當口切,音陡。《說文》大升也。《羣經音辨》升十之也。《史記·李斯傳》平斗斛度量。《前漢·律歷志》斗者,聚升之量也。

宿名。《春秋·運斗樞》第一至第四爲魁,第五至第七爲杓,合爲斗。居隂播陽,故稱北斗。《易·豐卦》日中見斗。《疏》日中盛明之時,而斗星顯見。《詩·小雅》維北有斗。《疏》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又》衡殷南斗。《註》南斗六星爲天廟,丞相大宰之位。

酒器。《詩·大雅》酌以大斗。《疏》大斗長三尺,謂其柄也。蓋從大器挹之於樽,用此勺耳。《史記·滑稽傳》目眙不禁,飮可七八斗。

吳中市魚亦以斗計。《松陵倡和詩》一斗霜鱗換濁醪。

《前漢·王莽傳》作威斗,長二尺五寸。

《周禮·地官·序官掌染革註》染革藍蒨象斗之屬。《疏》象斗,染黑。

《尚書序》皆科斗文字。《疏》科斗,蟲名。蝦蟆子也。書形似之。

《史記·封禪書》成山斗入海。《註》謂斗絕曲入海也。

《韓愈·答張十一詩》斗覺霜毛一半加。

《集韻》《正韻》腫庾切,音主。枓,或省作斗。勺也。《周禮·春官·鬯人》大喪之大渳設斗。《註》所以沃尸也。《釋文》斗依注,音主。

【量】

量【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亮。《集韻》斗斛曰量。《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釋文》量,力尚切,斗斛也。《左傳·昭三年》齊舊四量,豆區釜鍾。《禮·明堂位》頒度量,而天下大服。《註》量,謂豆、區、斗、斛、筐、筥所容受。《前漢·律歷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

《正韻》度量,能容之謂量。《蜀志·黃權傳》魏文帝察其有局量。《程子遺書》或問:量可學乎。曰:可。學進則識進,識進則量進,人量隨識長,亦有識高而量不長者,識未至也。

限也。《禮·禮運》月以爲量。《疏》量,猶分限也。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幣曰量幣。《釋文》量,音亮。

音良。

審也。《禮·少儀》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釋文》量,音亮。

酒量。《論語》惟酒無量不及亂。《東都事略》太祖謂王審琦曰:天必賜卿酒量。

《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說文》稱輕重也。《馮衍·遂志賦》弃衡石而意量兮。

《廣韻》度多少也。《增韻》槪量多寡也。《唐書·武后紀》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

度長短也。《周禮·夏官》量人。《註》量,猶度也。謂以丈尺度地。《前漢·枚乗傳》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

《韻會》商量。

《博雅》量,度也。《左傳·隱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釋文》量,音良。《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按古文亮、良二音通,今讀度量,器量爲亮,讀丈量,商量爲良,二音遂分。

《山海經》犬封國有文馬,縞身朱,目若黃金,名曰吉量。《註》郭璞曰:一作良。

《字彙補》與緉同。雙履也。《世說》阮孚曰:未知能著幾量屐。

【君】

君【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子孫稱先世皆曰君。《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兄稱弟曰君。《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妾稱夫曰君。《禮·內則》君已食徹焉。《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儀禮·喪服》妾謂君。《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婦稱夫亦曰君。《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夫稱婦曰細君。《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上稱下亦曰君。《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封號曰君。《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婦人封號亦曰君。《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爲平原君。

彼此通稱亦曰君。《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隱士就聘者曰徵君。《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持節出使者曰使君。《後漢·恂傳》非敢脅使君。

《諡法》慶賞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君子,成德之稱。《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論語》不亦君子乎。《註》君子,成德之名。

姓。《正字通》明有君助。

叶姑員切,音涓。《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独】

獨【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从犬蜀聲。羊爲羣,犬爲獨也。

獸名。《埤雅》顏從曰:獨一叫而猨散,鼉一鳴而龜伏。或曰鼉鳴夜,獨叫曉。獨,猨類也。似猨而大,食猨。今俗謂之獨猨。蓋猨性羣,獨性特,猨鳴三,獨叫一,是以謂之獨也。

獨字註。

《廣韻》單獨。《詩·小雅》哀此惸獨。《傳》獨,單也。《又》念我獨兮。《爾雅·釋山》獨者蜀。《疏》蟲之孤獨者名蜀,是以山之孤獨者亦名曰蜀也。《揚子·方言》一蜀也。南楚謂之獨。

山名。《山海經》獨山,多金玉美石。

《廣韻》複姓有獨孤氏。《後魏書》西方獨孤渾氏,後攺爲杜氏。

姓。《正字通》明獨立,獨善。

【釜】

釜【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扶雨切《集韻》奉甫切,。俗省作釜。《古史考》黃帝始作釜。《易·說卦傳》坤爲釜。《疏》取其化生成熟也。《詩·召南》維錡及釜。《註》有足曰錡,無足曰釜。《釋文》釜,符甫反。

量名。《論語》與之釜。《左傳·昭二年》豆區釜鍾,四升爲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則鍾。《註》釜,六斗四升,鍾,六斛四斗。

山名。《史記·封禪書》黃帝合符釜山。《括地志》釜山,在嬀州懷戎縣北。

《水經注》西海鹽池北,西王母有石室石釜。

《韻補》叶府九切,音缶。《蘇轍·土牛詩》土牛適成象,逡巡見屠剖。田家挽雙角,歸理鏁絲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