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对客应强半减

出自:明代·符锡《舟中漫兴次韵荆州李时宾》

拼音:[kuáng][duì][kè][yīng,yìng][qiáng,qiǎng,jiàng][bàn][jiǎn]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诗骨缘君苦思何,青铜乞取未降魔。
燕山畏落荆人眼,白雪空惭郢士歌。
狂对客应强半减,饮伤春可十分多。
上林花鸟从无赖,误惹游尘点故阿。

查看原文

注释

【强半】过半;大半:去者强半|浮生满百今强半|民强半饿死。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狂】

狂【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軖。《廣韻》病也。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書·微子》我其發出狂。《疏》狂生於心,而出於外。應璩詩云:積念發狂癡,此其事也。

《書·洪範》曰狂恆風若。《疏》鄭康成以狂爲倨慢,以對不敬,故爲慢也。

《集韻》一曰躁也。《詩·鄘風》衆穉且狂。《傳》是乃衆幼穉且狂,進取一槩之義。《疏》論語云:狂者進取,仰法古例,不顧時俗,是進取一槩之義。《論語》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

《詩·鄭風》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傳》狂,狂人也。《疏》都是美好,狂是醜惡。

鳥名。《爾雅·釋鳥》狂,茅鴟。《註》今鶂鴟也。似鷹而白。《疏》茅鴟一名狂。◎按廣韻作鵟。

《爾雅·釋鳥》狂,㝱鳥。《疏》㝱鳥一名狂。《山海經》栗廣之野,有五彩之鳥,有冠,名曰狂鳥。〇按集韻作鵟。亦作。

山水名。《山海經》狂山無草木,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西流,注于浮水。

大之山,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註》國名記云:狂水逕綸氏城,在今南陽。

《集韻》本作。

《廣韻》《正韻》渠放切《集韻》具放切,音誆。《廣韻》狂,輒爲也。

《集韻》古况切,音誑。惑也。

《集韻》局縛切,音戄。狂狂,犬走貌。

【对】

對【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都隊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內切,。《爾雅·釋言》對,遂也。《疏》遂者,因事之辭。《廣韻》答也。《增韻》揚也。《詩·大雅》以對于天下。《註》答天下仰望之心也。《書·說命》敢對揚天子之休命。

《禮·曲禮》侍坐於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又》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註》離席對也。

次對,轉對。《王球貽謀錄》唐百官入閤,有待制次對官。後唐天成中,廢待制次對官,五日一次,內殿百官轉對。

當也,配也。《詩·大雅》帝作邦作對。《註》言擇其可當此國者而君之也。

對簿。《史記·李將軍傳》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

敵也。《吳陸遜曰》劉備今在境界,此疆對也。

凡物峙曰對。《杜甫·萬丈潭詩》山危一徑盡,岸絕兩壁對。

【客】

客【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苦格切《集韻》《韻會》《正韻》乞格切,坑入聲。《說文》寄也。从宀各聲。

《廣韻》賔客。《周禮·秋官》大行人掌大賔之禮,及大客之儀。《註》大賔爲五等諸侯,大客卽其孤卿。

《司儀》諸公相爲賔,諸公之臣相爲國客。

主客。《禮·郊特牲》天子無客禮,莫敢爲主焉。

《左傳·僖二十四年》宋,先代之後也,於周爲客。

凡自外至者皆曰客。《易·需卦》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外亦曰客。《易·繫辭》重門擊柝,以待暴客。

姓。《正字通》漢客孫,廣德人。

叶苦各切,音恪。《詩·小雅》所謂伊人,於焉嘉客。叶上夕藿。夕音削。

《楚辭·哀郢》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爲客。凌陽侯之氾濫兮,忽翺翔之焉薄。

【应】

應【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今作應。

料度辭也。《唐詩》應須,祇應,皆是也。

《周語》其叔父實應且憎。《註》猶受也。

國名。《括地志》故應城,因應山爲名,在汝州葉縣。

姓。出南頓,本周武王後。《左傳·僖二十四年》邗晉應韓,武之穆也。漢有應曜,與四皓偕隱,曜獨不出,八代孫應劭,集解漢書。

通作膺。《書·武成》誕膺天命。《註》當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證切,音譍。《集韻》答也。《廣韻》物相應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

樂名。《周禮·春官·笙師應樂註》應長六尺五寸,象柷,有椎連底,左右相擊,以應柷也。《樂書》應樂,猶鷹之應物,其獲也小,故小鼓小舂謂之應,所以應大也。小鼙曰應鼓。《周禮·春官·小師》擊應鼓。《註》鼙也。

天子之門曰應門。《詩·大雅》廼立應門。《註》正門也。

州名。鴈門地,唐置應州。

叶於容切,音雍。《易·蒙卦》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陸賈新語》事以類相從,聲以音相應。◎按應字,向來經史皆作平去二音。《正字通》止作去聲,誤。

【强】

强【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說文徐註》同强。秦刻石文从口。同強。(強)《唐韻》巨良切《集韻》《韻會》《正韻》渠良切,。

《爾雅·釋蟲》強蚚。《疏》強,蟲名也。一名蚚,好自摩捋者,蓋蠅類。《又》強醜捋。《註》以脚自摩捋。

與彊通。《廣韻》剛強也,健也。《禮·曲禮》四十曰強而仕。《疏》強有二義,一則四十不惑,是智慮強。二則氣力強也。《中庸》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集韻》勝也。《禮·中庸註》南方以舒緩爲強,北方以剛猛爲強。

《廣韻》暴也。《史記·田延年傳》誅鉏豪強。

算家以有餘爲強。《古木蘭詩》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丁曰強圉。

姓。《左傳·莊十六年》刖強鉏。《廣韻》後漢有強華奉赤伏符。

《廣韻》《集韻》《正韻》其兩切,彊上聲。《集韻》勉也。《爾雅·釋詁》勤也。《禮·中庸》或勉強而行之。

《韻會》矯強。《左傳·莊十九年》鬻拳強諫楚子。《荀子·臣道篇》率羣臣百吏,而相與強君曰橋君。《註》橋音矯。

勸也。《周禮·地官》正其行,而強之道藝。《註》強,猶勸也。《禮·樂記》強而弗抑則易。《疏》師但勸強其神識,而不抑之令曉,則受者和易。

姓。《廣韻》《前秦錄》有將軍強求。◎按《後漢》強華,《前秦》強求同姓,《廣韻》分二音,不知何據。

《集韻》《韻會》《正韻》其亮切,彊去聲。《韻會》木強,不和柔貌。《前漢·周昌傳贊》周昌,木強人也。《註》言其強質如木石然。

《正韻》自是也,㑃也。《前漢·陸賈傳》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強於此。《註》屈強,不柔服也。《史記》作屈彊。

與襁通。《類篇》強,負兒衣。《史記·魯周公世家》成王少在強葆之中。《註》索隱曰:強葆卽襁褓。正義曰:強闊八寸,長八尺,用約小兒於背而負行。(強)

【半】

半【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博漫切,般去聲。《說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易·繫辭》思過半矣。《禮·學記》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韓非子·內儲篇》疑也者,以爲可者半,不可者半。

《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漢·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註》師古曰:半,讀曰判。判,大片也。

《韻補》叶眠切,音鞭。《道藏謌》遊雲落太陽,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淸旦,萬歲猶日半。

【减】

减【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玉篇》古斬切,音減。俗減字。(減)《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斬切,音鹼。《說文》損也。《玉篇》少也,輕也。《禮·樂記》禮主其減。

水名。《山海經》番條之山,減水出焉。

岐山亦出減水,東南流注于江。

姓。《史記·酷吏傳》減宣。

《廣韻》《集韻》下斬切,音豏。

《集韻》公陷切,音䫡。義同。俗作减,非。(減)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