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厨羹菜甲

出自:明代·张萱《丁未立春日小憩窑头公馆有感 其一》

拼音:[háng,xíng][chú][gēng][cài][jiǎ]

平仄:平平平仄仄

入春经九日,此日始名春。
冻宿荄微动,春迟绿未匀。
行厨羹菜甲,续食荐盘辛。
寄问楼头望,偏谁忆远人。

查看原文

注释

【行厨】见"行厨"。
【菜甲】菜初生的叶芽。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行】

行【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厨】

廚【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直株切《集韻》《韻會》重株切,音躕。《說文》庖屋也。《孟子》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玉篇》主也。《後漢·黨錮傳》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毋班,秦周,蕃嚮,王章,爲八廚。廚者,言能以財救人也。

櫝也。《晉書·顧愷之傳》愷之嘗以一廚畫寄桓。《南史·齊陸澄傳》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

馗廚,菌也。《爾雅·釋草》中馗菌。《註》地蕈也。今江東人名爲土菌。亦曰馗廚。

木名。《集韻》斯條國有廚木,汁肥,可用之煑餅。《廣韻》俗作厨。

【羹】

羹【未集中】【羊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正韻》古衡切《集韻》《韻會》居行切,。五味和羹也。小篆从羔从美。《爾雅·釋器》肉謂之羹。《註》肉臛也。《疏》肉之所作臛名羹。《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傳》鹽咸梅醋,羹須咸醋以和之。《禮·樂記》大羹不和。《註》大羹,肉湇,不調以鹽菜。

《云仙雜記》史鳳,宣城妓也。待客有差等,最下者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集韻》何庚切,音行。義同。

《集韻》盧當切,音郞。《韻補》左氏傳,陳蔡不羹。《釋文》音郞。正義曰:古者羹臛之字亦爲郞,故魯頌、楚辭、急就章與楊房漿爲韻。近世獨以爲地名。宋玉招魂:肥牛之腱臑若芳,和酸若苦陳吳羹。◎按說文、小篆俱作羹。《正字通》止收羮,不收羹,則从俗字,而反失正字矣。今增入。羮,俗羹字。見未集。

【菜】

菜【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倉代切,音縩。《說文》草之可食者。《增韻》蔬也。《禮·月令》仲秋,趣民務畜菜。《儀禮·士昏禮》婦入三月乃奠菜。《靈樞經》五菜:葵甘、韭酸、藿鹹、薤苦、蔥辛。

《禮·王制》民無菜色。《註》食菜之饑色。

七計切。《東方朔·七諫》西施媞媞而不得見兮,嫫母勃屑而日侍。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蟲不知徒乎葵菜。

《韻會》與采通。《漢孔耽》躬菜蔆蕅。

【甲】

甲【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夾。草木初生之莩子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疏》百果草木皆莩甲開坼,莫不解散也。《後漢·章帝紀》方春生養,萬物孚甲。《註》葉裏白皮也。

十干之首。《爾雅·釋天》歲在甲曰閼逢,月在甲曰畢。《易·蠱卦》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疏》甲者,造作新令之日。《書·益稷》娶于塗山,辛壬癸甲。《禮·郊特牲》社日用甲,用日之始也。

凡物首出羣類曰甲。《戰國策》臣萬乗之魏,而甲秦楚。《釋文》甲,一作申,言居二國之上也。《張衡·西京賦》北闕甲第。《註》第,館也。甲,言第一也。《蘇軾·表忠觀》吳越地方千里,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始也。《書·多方》因甲于內亂。《註》甲,始也。

科甲。《正字通》漢有甲乙丙科,平帝時歲課甲科四十人爲郞,乙科二十人爲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順帝陽嘉元年,增甲乙科員。

《爾雅·釋言》甲,狎也。《註》謂習狎。《詩·衞風》雖則佩韘,能不我甲。《毛傳》甲,狎也。《朱註》甲,長也。言才能不足以長於我也。

兵甲。《易·說卦》離爲甲冑。《疏》爲甲冑,取其剛在外也。《左傳·襄三年》組甲三百。《註》組甲,漆甲成組文。《禮·王制》命大司徒敎士以車甲。《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爲甲,犀甲七屬,兕甲六屬,合甲五屬。

《揚子·方言》汗襦,自關而東謂之甲。《正字通》衣亦曰甲,元世祖制一衣,前有裳無衽,後長倍於前,亦無領袖,綴以雨襻,名比甲,以便弓馬。

爪甲。《管子·四時篇》隂生金與甲。《註》隂氣凝結堅實,故生金爲爪甲也。

甲帳,殿也。

甲庫。《正字通》唐制,甲庫,藏奏鈔之地也。程大昌曰:唐中書門下吏部,各有甲曆,凡三庫以若干人爲一甲,在選部則名團甲。貞元四年,吏部奏三庫敕甲,又經失墜,乃至制敕旨甲皆被攺毀。據此則甲非甲乙之甲。龎元英文昌雜錄謂甲庫如令甲令丙,誤也。宋時有敕甲旨甲之稱,猶今言底言案也。遼史有架閣庫管句,元有左右部架閣庫,卽唐之甲庫也。

《淮南子·覽冥訓》質壯輕足者爲甲卒。《註》甲鋩也。

令甲,法令首章也。亦曰甲令。《戰國策》臣敬循衣服以待令甲。《史記·惠景閒侯年表》長沙王者至令甲,稱其忠焉。《註》瓚曰:漢以芮忠故特王之。以非制,故特著令。漢時決事,集爲令甲三百餘篇。如淳曰:令有先後,故有令甲,令乙,令丙。師古曰:若今第一,第二篇。《後漢·皇后紀》向使因設外戚之禁,編著甲令。

官名。《周禮·夏官》司甲。《疏》司甲,兵戈盾官之長者。

保甲。《正字通》編籍民戸,彼此詰察,防容隱姦宄也。

宋元豐,以諸路義勇攺爲保甲。紹興閒詔淮漢閒,取主戸之雙丁,十戸爲甲,五甲爲團,團有長。乾道閒,漕臣馮忠嘉言敎閱保甲,皆義勇民兵也。

國名。《春秋·宣十六年》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吁。《註》甲氏留吁,赤狄別種。《傳·昭十六年》徐子及郯人莒人會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註》甲父,古國名。高平昌邑縣東南有甲父亭。

姓。《莊子·庚桑楚》昭景也,甲氏也。《釋文》一說昭景甲三者,皆楚同宗也。昭景甲,三姓雖異,論本則同也。

赤甲,山名。《杜甫詩》卜居赤甲遷居新。《註》白鹽,赤甲,皆峽口大山。赤甲山高,不生草木,上皆赤色,望之如人袒胛,在夔州。

蟲介曰甲。

鳥名。《博雅》定甲鴠也。

《韻補》叶訖立切,音急。《揚雄·長楊賦》今樂遠出以露威靈,數動搖以疲車甲。叶上德。

叶吉協切,音頰。《楚辭·九歌》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