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蚓响几番新

出自:明代·张萱《曹能始观察以诗见怀赋此寄谢》

拼音:[wā][shēng][yǐn][xiǎng][jī,jǐ][fān,pān][xīn]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鼓吹休明羡宝臣,凌云綵笔正嶙峋。
代兴大业谁千古,未坠斯文在七闽。
社结石君常拜石,亭名春草独怜春。
悬书不卖黄金赋,命驾惟期白发人。
兰思蕙心堪自媚,蛙声蚓响几番新
愿崇令德加餐饭,莫向明时叹积薪。

查看原文

注释

【蛙声】蛙的叫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蛙】

蛙【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䵷《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瓜切,音哇。《說文》蝦蟆屬。《本草》今處處有之,似蝦蟆而背靑綠色,尖觜細腹,俗謂之靑蛙。亦有背作黃路者,謂之金線蛙。《尹文子·大道上篇》路逢怒蛙而軾之。《前漢·五行志》武帝元鼎五年秋,蛙與蝦蟆羣鬭。

《韻會》淫也。《前漢·王莽傳》紫色蛙聲。《註》淫蛙之聲。

烏蝸切,音哇。義同。本作䖯。或書作鼃。別詳黽部。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蚓】

蚓【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余忍切《集韻》《正韻》以忍切,音引。《說文》螾或作蚓。《禮·月令》蚯蚓出。《孟子》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本草》蚯蚓,一名曲蟺,一名土龍,入藥用。白頸是其老者。《爾雅》謂之螼螾,巴人謂之朐䏰。《續博物志》蚯蚓長吟地中,江東謂之歌女。《埤雅》蚯蚓,土精,無心之蟲,與阜螽交。

寒蚓。詳蜸字註。

山蚓。《正字通》蛇名。大如蚓,有鱗,其尾如首。《正韻》通作螾。《集韻》亦作。

【响】

響【戌集中】【音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許兩切,音享。《說文》聲也。从音鄕聲。《註》徐鍇曰:聲之外曰響。響猶怳也,怳怳然浮也。實而精者曰聲,朴而浮者曰響。響之附聲,如影之著形。《玉篇》應聲也。《書·大禹謨》惟影響。

方響,樂器。《杜陽雜編》太和九年,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集韻》或作㗽。《韻會》又作鄕。通作嚮饗。

【几】

几【子集下】【几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居履切《集韻》《韻會》舉履切《正韻》居里切,爲橐以馮之。《玉篇》案也。亦作机。《左傳·昭五年》設机而不倚。

几几,安重貌。《詩·豳風》赤舄几几。(幾)〔古文〕音機。《說文》微也。《易·繫辭》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書·臯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傳》言當戒懼萬事之微。

《說文》殆也,从而兵守者危也。《爾雅·釋詁》幾,危也。《註》幾,猶殆也。《詩·大雅》天之降罔,維其幾矣。

《玉篇》期也。《詩·小雅》卜爾百福,如幾如式。《疏》所以與汝百種之福,其來早晚,如有期節矣,其福多少,如有法度矣。

《爾雅·釋詁》庶幾,尚也。《疏》尚,謂心所希望。《孟子》王庶幾改之。

察也。《禮·玉藻》御瞽幾聲之上下。《周禮·地官·司門》幾出入不物者。《註》不物,與衆不同。

《司關》無關門之征猶幾。《註》無租稅,猶苛察不得令姦人出入。

《韻會》將及也。《爾雅·釋詁》近也。《易·中孚》月幾望。《禮·樂記》知樂則幾於禮矣。《史記·留侯世家》幾敗乃公事。○按《爾雅》《釋文》音機,《史記索隱》音祈,《禮記》《釋文》音譏。

巨依反。《韻會》云:機祈二音,是也。

《廣韻》《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集韻》器之沂鄂也。《禮·郊特牲》丹漆雕幾之美。《註》幾,謂漆餙沂鄂也。《疏》雕,謂刻鏤。幾,謂沂鄂。言以丹漆雕餙之,以爲沂鄂。《釋文》幾,巨依反。

《廣韻》居狶切《集韻》《韻會》舉豈切,機上聲。《玉篇》幾幾,多也。《廣韻》幾,何也。《韻會》幾,數問多少之辭。《左傳·僖二十七年》靖諸內而敗諸外,所獲幾何。《史記·萬石君傳》少子慶爲太僕御,出,上問車中幾馬。

《韻會》未多時曰無幾。

物無多,亦曰無幾。

《廣韻》《集韻》《韻會》其旣切,祈去聲。《廣韻》幾,未已也。

《集韻》與覬通。《左傳·哀十六年》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日日以幾。《註》冀君來。《史記·晉世家》無幾爲君。《註》幾,謂望也。

【番】

番【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蹯。

《廣韻》《集韻》《韻會》孚袁切《正韻》孚艱切,音翻。數也,遞也。《前漢·武帝紀》賢良直宿東番。

山名。《山海經》番條之山,無草木,多沙。

《集韻》蒲波切《正韻》蒲禾切,音婆。鄱陽豫章縣。《史記·伍子胥傳》闔閭使太子夫差將兵伐楚,取番。《註》索隱曰:蓋鄱陽也。

番吾,趙地。《戰國策》秦甲涉河,踰漳據番吾,則兵必戰於邯鄲之下矣。《釋文》番,音婆。

音蒲。亦音盤。《括地志》蒲吾,故東今之眞定府平山縣,卽漢番吾。番,當音蒲。

姓。《史記·河渠書》河東守番係。《註》番,音婆。

音潘。詩小雅云:番維司徒。番,氏也。《前漢·高帝紀》故衡山王吳芮與子二人,兄子一人,從百粵之兵,以佐諸侯誅暴秦,有大功,諸侯立以爲王項羽侵奪之地,謂之番君。《釋文》番,音蒲何反。《正字通》姓譜,潘姓爲周文王畢公之後,食采於潘,因氏。讀判平聲。番姓爲吳芮封番君,支孫因氏,讀婆。字彙番姓亦音潘,合潘番二姓爲一音。誤。

《廣韻》普官切《集韻》《韻會》鋪官切,音潘。番禺,南海地名。《史記·貨殖傳》番禺,亦其一都會也。珠璣,犀,瑇瑁,果布之湊。《左思·蜀都賦》蒟醬流味於番禺之鄕。《釋文》番,音潘。《註》西北牂牁江廣數里,出番禺城下。

《廣韻》薄官切《集韻》蒲官切,音槃。番和,縣名。在張掖郡。見《前漢·地理志》。

《後漢·來歙傳》歙從番須回中徑至略陽。《註》番,音盤。番須,回中,地名。

《廣韻》博禾切《集韻》《韻會》逋禾切《正韻》補禾切,音波。《爾雅·釋訓》番番,勇也。《書·秦誓》番番良士。《傳》武勇番番之良士。《詩·大雅》申伯番番。《傳》番番,武勇貌。

《廣韻》《集韻》補過切,音播。獸足。

《集韻》孚萬切《韻會》甫患切,音販。與音翻義同。《杜甫詩》會須上番看成竹。《獨孤及詩》舊日霜毛一番新,別時芳草兩回春。

《集韻》普半切,音判。縣名。在上谷。本亦作潘。

《史記·扁鵲倉公傳》切之得番隂脈,番隂脈入虛裏乗肺脈。《註》番音芳遠反。

【新】

新【卯集下】【斤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辛。《說文》取木也。

《博雅》初也。《易·大畜》日新其德。《書·胤征》咸與惟新。《詩·豳風》其新孔嘉。《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

姓。《晉語》新穆子。

複姓。《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註》索隱曰:新垣,姓。衍,名也,爲梁將。

州名。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

《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

《韻補》叶蘇前切。《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新。道林蔚天京,下光諸他仙。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