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针擢颖遍周原

出自:明代·张萱《甘霖歌为郡大父荆侯祷雨有应而作也时余方课耕于朱明洞口歌云汉者数矣一旦雨公田以及我私伊谁之赐乃鼓腹而歌甘霖以窃效大田之咏因假笔砚于冲虚观主书其左壁请俟磨崖庶观风者得详览焉》

拼音:[chōu][zhēn][zhuó][yǐng][biàn][zhōu][yuán]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罗浮之阴丰湖滨,黄童白叟何欣欣。
举手加额且倾耳,听我老圃歌甘霖。
天启二年秋七月,满地渴鸟啼不绝。
蚤稻登场仅疗饥,晚稻栽秧才半畷。
吁嗟今民亦何辜,五月不雨六月租。
蕴隆虫虫既太甚,上原下隰皆焦枯。
月已弯弓仍两额,雷车不踏猪龙宅。
可是天公雨禁严,马鬣瓶倾无一滴。
三部督邮才且贤,狱无东海上虞冤。
土不点水阴或闭,水岂干土阳恒愆。
他岁暵荒犹自可,暵荒今岁痛杀我。
宿逋督促充军需,叠税勾呼赴官课。
一年耕鲜两年藏,三年肉补一年疮。
今秋无年便无肉,千疮百孔难禁当。
瞻邛昊天宁莫听,谁为何辜民请命。
神君慈父有荆侯,日旰辍餐宵辍枕。
辍枕深宵独揽衣,侯曰民饥由己饥。
山川群望已遍走,内庭露祷长歔欷。
灼肤烈日不可迩,自宫徂郊三十里。
却辇撤盖暴日中,面目如黧足应疻。
一步一祷汗一挥,挥汗成雨雨即随。
东隅日出正杲杲,西郊云密已垂垂。
顷刻垂云纷四布,社公社母争呵护。
盘敦不用斩苍鹅,瓮水何须浮蝎虎。
抽针擢颖遍周原,东阡南陌笑声喧。
共道十旬无破块,争惊一雨便倾盆。
不是珠,不是玉,此是膏脂千万斛。
私债完,官租足,十城枯骨皆生肉。
荆侯一德格重玄,天公降监民徼福。
此福谁能旦夕徼,上格重玄有六条。
拯溺救焚悬已解,布新除旧瑟常调。
我侯下车才半载,亲贤乐利垂千载。
受廛幸是圣人氓,永赖天公仁且爱。
君不见扶风太守喜雨亭,未闻一祷通神明。
一雨三日何足喜,神功自合归冥冥。
今秋有年实侯赐,多鱼有梦歌盈止。
奉此神功何所归,归我荆侯千万祀。
白首青山植杖翁,甘霖歌罢乐融融。
愿言百室皆盈堵,共去磨崖西百峰。

查看原文

注释

【擢颖】1.犹抽穗。指穗状花实。 2.犹抽穗。指谷穗。 3.犹言脱颖而出。
【遍周】犹周遍。
【周原】1.周城的原野。周,地名,在岐山南。为周室之发祥地。 2.泛指中国的土地。 3.广阔的原野。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抽】

抽【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敕鳩切《集韻》《韻會》《正韻》丑鳩切,音瘳。㩅字重文。《說文》㩅或从由。引也。《莊子·天地篇》挈水若抽,其名爲橰。《陸機·文賦》思軋軋其若抽。

拔也,除也。《詩·鄭風》左旋右抽。《傳》抽矢以射。《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

《揚子·方言》讀也。《詩·鄘風》中冓之言,不可讀也。《傳》讀抽也。《箋》抽,猶出也。

收也。《揚子·太經》羣倫抽緒。《註》各收其業,以成歲事也。

《廣韻》通作紬。亦引也。

《集韻》留切,音儔。義同。

【针】

針【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之林切《集韻》《正韻》諸深切,瓜果酒炙,祀牛女。妃嬪各執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爲得巧。

姓。明隆慶舉人針惠。

《方書》針灸法。互詳後鍼字註。

蟲名。《古今注》蝌蚪,一名針。

書法。有垂露體,懸針體。《庾信·謝趙王啓》垂露懸針,書恩不盡。

《廣韻》之任切《集韻》《韻會》《正韻》職任切,枕去聲。《集韻》縫也。

刺也。

【擢】

擢【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角切,音濁。《說文》引也。《揚子·方言》拔也。自關而西,或曰拔,或曰擢。《廣韻》抽也,出也。《戰國策》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羣臣之上。《前漢·公孫弘傳》天子擢對爲第一。

《增韻》聳也。《班固·西都賦》抗仙掌以承露,擢雙立之金莖。

《玉篇》去也,徹也。《禮·少儀》侍投則擁矢,不角不擢馬。《疏》投壺,立籌爲馬,至三馬而成勝。若者雖得二馬,亦不敢徹尊者馬,足成已勝也。《莊子·騈拇篇》擢德塞性以收名聲。《註》拔去自然之德。

【颖】

穎【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餘頃切《集韻》《韻會》《正韻》庾頃切,音潁。《玉篇》禾末也。《詩·大雅》實穎實栗。《傳》穎,垂穎也。《疏》穎是禾穗之挺,言其穗重而穎垂也。《書序》唐叔得禾,異畝同穎。《傳》穎,穗也。禾各生一莖,而合爲一穗。

鐶也。《禮·少儀》刀卻刃授穎。

錐鋩也。《史記·平原君傳》如錐之處囊中,乃穎脫而出。

警枕也。《禮·少議》穎杖琴瑟。《註》穎,警枕也。《疏》穎是穎發之義,故爲警枕。《釋文》穎,京領反。

《韻會》筆頭也。韓愈有毛穎傳。

《正字通》士才能拔類者亦曰穎。《陸機·文賦》拔尤取穎。

姓。《左傳·隱元年》穎考叔爲潁谷封人。後遂以爲氏。《急就篇》亦作潁。○按穎當依《說文》隷禾部,《字彙》《正字通》譌入頁部,今改正。

【遍】

遍【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與徧同。詳彳部徧字註。

【周】

周【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州。《廣韻》徧也。《易·繫辭》知周乎萬物。

至也。《書·泰誓》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傳》周,至也。

忠信也。《書·太甲》自周有終。《傳》用忠信有終也。《詩·小雅》行歸于周。《論語》君子周而不比。《註》忠信爲周,阿黨爲比。

終也。《左傳·昭二十年》以周事子。《註》周,猶終竟也。

《說文》密也。《管子·樞言篇》先王貴當貴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見于色,一龍一蛇,一日五化,之謂周。《註》深密不測,故周也。

曲也。《詩·唐風》生于道周。《傳》周,曲也。

《詩·周南疏》周,代名,其地在岐山之陽,漢屬扶風美陽縣。

《廣韻》備也。《前漢·路溫舒傳》鍛錬而周內之。《註》晉灼曰:精熟周悉,致之法中也。

《廣韻》周帀也。《前漢·劉向傳》周回五里有餘。《韻會》俗作週,非。

鳥名。《爾雅·釋鳥》巂周。《疏》今謂之子規。

《韓非子·說林篇》鳥有周周者,重首而屈尾,將欲飮于河則必顚,乃銜其羽而飮之。一作翢。

不周,山名,在崑崙。《屈原·離騷》路不周以左轉兮。

風名。《白虎通》西北曰不周風。不周者,不交也,言隂氣未合化也。

陽周,平周,定周,皆縣名。《前漢·地理志》上郡陽周縣,西河郡平周縣,鬰林郡定周縣。

姓。《廣韻》本自周平王子,別封汝川,人謂之周家,因氏焉。

魏獻帝次兄普氏,後攺爲周氏。

複姓,魏初徴士燉煌周生烈。

與賙通。《論語》君子周急不繼富。《孟子》君之於氓也,固周之。

叶市朱切,音殊。《季歷哀慕歌》梧桐萋萋,生于道周。宮榭徘徊,臺閣旣除。

【原】

原【子集下】【厂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愚袁切,音元。《說文》高平曰原,人所登。《爾雅·釋地》大野曰平,廣平曰原。《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澤墳衍原隰之名物。《禮·月令》孟夏,令野虞出行田原,爲天子勞農。

《前漢·食貨志》農漁商賈四者,衣食之原。《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於天。《司馬相如傳》爾陿游原。《註》孟康曰:原,本也。

《爾雅·釋言》原,再也。《疏》重再也。《易·比卦》原筮元永貞。《朱傳》必再筮,自審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德。《禮·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註》末,勿也。謂所食之餘,不可再進也。《前漢·禮樂志》以沛宮爲原廟。《註》師古曰:原,重也。言已立正廟,更重立也。

《韻會》推原也。《易·繫辭》原始要終。《前漢·薛宣傳》原心定罪。《註》師古曰:原,謂尋其本也。《管子·戒篇》春出,原農事之不本者,謂之遊。《註》原,察也。

宥罪曰原。《晉書·潘岳傳》會詔原之。

通作源。《前漢·食貨志》猶塞川原爲潢洿也。《註》師古曰:原,謂水泉之本也。

姓。《廣韻》孔子弟子有原憲。《前漢·趙廣漢傳》潁川大姓原褚。《註》原褚,二姓也。

州名。《韻會》漢高平縣,魏爲鎮州,又攺原州。

《韻補》叶虞雲切。《史記·敘傳》懷王客死,蘭咎屈原。好諛信讒,楚幷于秦。

相关诗句
共去磨崖西百峰 愿言百室皆盈堵 甘霖歌罢乐融融 白首青山植杖翁 归我荆侯千万祀 奉此神功何所归 多鱼有梦歌盈止 今秋有年实侯赐 神功自合归冥冥 一雨三日何足喜 未闻一祷通神明 君不见扶风太守喜雨亭 永赖天公仁且爱 受廛幸是圣人氓 亲贤乐利垂千载 我侯下车才半载 布新除旧瑟常调 拯溺救焚悬已解 上格重玄有六条 此福谁能旦夕徼 天公降监民徼福 荆侯一德格重玄 十城枯骨皆生肉 官租足 私债完 此是膏脂千万斛 不是玉 不是珠 争惊一雨便倾盆 共道十旬无破块 东阡南陌笑声喧 抽针擢颖遍周原 瓮水何须浮蝎虎 盘敦不用斩苍鹅 社公社母争呵护 顷刻垂云纷四布 西郊云密已垂垂 东隅日出正杲杲 挥汗成雨雨即随 一步一祷汗一挥 面目如黧足应疻 却辇撤盖暴日中 自宫徂郊三十里 灼肤烈日不可迩 内庭露祷长歔欷 山川群望已遍走 侯曰民饥由己饥 辍枕深宵独揽衣 日旰辍餐宵辍枕 神君慈父有荆侯 谁为何辜民请命 瞻邛昊天宁莫听 千疮百孔难禁当 今秋无年便无肉 三年肉补一年疮 一年耕鲜两年藏 叠税勾呼赴官课 宿逋督促充军需 暵荒今岁痛杀我 他岁暵荒犹自可 水岂干土阳恒愆 土不点水阴或闭 狱无东海上虞冤 三部督邮才且贤 马鬣瓶倾无一滴 可是天公雨禁严 雷车不踏猪龙宅 月已弯弓仍两额 上原下隰皆焦枯 蕴隆虫虫既太甚 五月不雨六月租 吁嗟今民亦何辜 晚稻栽秧才半畷 蚤稻登场仅疗饥 满地渴鸟啼不绝 天启二年秋七月 听我老圃歌甘霖 举手加额且倾耳 黄童白叟何欣欣 罗浮之阴丰湖滨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