潋滟化作金叵罗

出自:明代·张萱《惠州西湖歌》

拼音:[liàn][yàn][huà,huā][zuò][jīn][pǒ][luó]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

九州之内三西湖,真山真水真画图。
钱唐名圣果不妄,二高三竺神仙都。
汝阴勺水胡为尔,欧阳太守移家至。
续游不是老门生,安得标名在人耳。
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
绍圣已非元祐日,惠州岂与杭州同。
东坡寓惠凡三祀,有诗一百□十二。
空将藤菜敌莼羹,江月才留二百字。
万里投荒白发臣,栖栖数口合江滨。
却为湖中了公事,故令岭外苦行吟。
行吟岂是湖山主,不放西湖入佳句。
逐臣幸饱惠州饭,敢向湖山添口语。
东坡东坡真可悲,磨蝎生当绍圣时。
脱离刀几全馀息,领略湖山不在诗。
湖山之灵更有说,东坡先生果奇绝。
前知后有西园公,能为东坡补其缺。
世间清福人最难,清福无过湖与山。
钱唐汝阴久占断,罗浮亦已穷跻攀。
且留惠州一幅画,付与西园细描写。
西园老矣可若何,年来亦是行吟者。
生长西湖六十年,半农半圃半渔船。
持蟹嗅英烟雨外,黑甜软饱水云边。
一片蒲帆五石瓠,六如荒碣三桥路。
峰头白鹤几时还,月下芳魂何处渡。
竹岸杨堤秋正新,三三两两歌采菱。
城头日落不归去,篝灯远近如流萤。
永福寺前钟一动,临风短笛渔三弄。
轮篙撤网携笭箵,网得银梭争笑閧。
漱玉滩横水不波,蓼花深处荷花多。
烛龙晓燄射寒玉,潋滟化作金叵罗
孤棹最宜孤月上,水鸟无声秋沆漭。
人在冰壶琴一弹,永夜众山皆答响。
园公更喜雨中游,荷声淅沥橹声柔。
烟鬟今已沐西子,画桨何须载莫愁。
万顷烟波湖一曲,人濯其缨我濯足。
结茅懒住罗浮山,却向西湖伴幽独。
西湖幽独好谁论,可是东坡宿种根。
为问西湖千载后,有人能否补西园。

查看原文

注释

【潋滟】1.亦作"?滟"。同"潋滟"。 2.水波荡漾貌。 3.水满貌。 4.光耀貌。
【化作】1.化育生成。 2.变成。
【叵罗】古代酒器,敞口的浅杯:神武宴僚属,于坐失金叵罗。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潋】

瀲【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7画

《廣韻》良冉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冉切,音斂。瀲灩,水溢貌。《木華·海賦》浟湙瀲灩。

波際也。《潘岳·西征賦》靑蕃蔚乎翠瀲。

泛也。《郭璞·江賦》或泛瀲于潮波。

《廣韻》《集韻》《韻會》力驗切,音殮。義同。《集韻》或省作澰。

【滟】

灧【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28画部外筆画:24画

《正字通》俗灩字。

【化】

化【子集下】【匕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花去聲。《說文》化,敎行也。《增韻》凡以道業誨人謂之敎。躬行于上,風動于下,謂之化。《老子·道德經》我無爲而民自化。

以德化民曰化。《禮·樂記》化民成俗。

《韻會》天地隂陽運行,自有而無,自無而有,萬物生息則爲化。

泛言攺易,亦曰變化。《易·繫辭》擬議以成其變化。

貨賄貿易曰化。《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革物曰化。《周禮·春官·大宗伯》合天地之化。《註》能生非類曰化。《疏》鳩化爲鷹之類。皆身在而心化。若䑕化爲鴽,雀化爲蛤蜃之等,皆據身亦化,故云能生非類。

《正韻》告誥諭使人回心曰化。《書·大誥》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

《公羊傳·桓六年》化我也。《註》行過無禮謂之化,齊人語也。《疏》哀六年傳云:乞曰:常之母有魚菽之祭,願諸大夫之化我也。亦是行過無禮之事。

州名。《韻會》漢屬合浦郡,宋攺化州。

《正韻》呼瓜切,音花。《後漢·馮衍傳》與時變化。《章懷太子註》音花。

《韻補》叶胡隈切,音回。《三略》變動無常,因敵變化。不爲事先,動而輒隨。《漠之造化。跨三五其無偶兮,邈卓立而獨奇。

叶呼戈切,音訶。《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余旣不難夫離別兮,傷靈脩之數化。

叶許旣切,希去聲。《後漢·傅幹皇后箴》在昔明后,日新其化。匪惟訓外,亦訓于內。

叶呼臥切,呼去聲。《白虎通》火之爲言化也。陽氣用事,萬物變化也。《釋名》火,化也,消化物也。《漢書·敘傳》偪上幷下,荒殖其貨。侯服玉食,敗俗傷化。

《總要》化音吪,差錯也,謬言也。从人匕會意。小篆與匕混,故加言作訛。《史記·天官書》其人逢俉化言。

【作】

作【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胙臧入聲。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平秩東作。

振也。《書·康誥》作新民。

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

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

坐作。《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

將作,秦官名。《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

作猶斮也。《禮·內則》魚曰作之。《註》謂削其鱗。

汨作,逸書篇名。

姓。漢涿郡太守作顯。

與詛同。怨謗也。《詩·大雅》侯作侯祝。

《集韻》《韻會》《正韻》子賀切,音佐。《後漢·廉范傳》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無襦,今五袴。《韓愈詩》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去問方橋,方橋如此作。今方音作讀佐。俗用做。

《韻補》叶總古切,音阻。《韓愈·處州孔子廟》惟此廟學,鄴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叶子悉切,音卽。《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琳·客難》太王築室,百堵俱作。西伯營臺,功不浹日。

【金】

金【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今。《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疏》可銷鑄以爲器也。《又》從革作辛。《傳》金之氣味。《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

金有五色。《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傳》金銀銅也。《前漢·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註》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師古曰: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

《公羊傳·隱五年》百金之魚。《註》百金,猶百萬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莊子·逍遙遊》不過數金。《註》百金,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百金,百斤也。《史記·平準書》黃金一斤。《註》索隱曰:如淳云:時以錢爲貨,黃金一斤直萬錢,非也。

臣瓚云: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是其義也。董彥遠曰:漢一斤金四兩,直二千五百文。《正字通》或曰古十兩爲一斤。兵法:興師一萬,日費千金。燕昭王以千金養士,皆此數也。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銖爲一金也。

樂有八音,一曰金。《左傳·成十二年》金奏作于下。《疏》金奏,擊鐘以爲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也。《周禮·春官·鍾師》掌金奏。

兵也。《禮·中庸》衽金革。《朱註》金戈兵之屬。

《韻會》軍行鉦鐸曰金。《釋名》金鼓。金,禁也,爲進退之禁也。《前漢·李陵傳》聞金聲而止。《註》金,鉦也。一名鐲。

黃色也。《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註》金芝,色像金也。《李白·宮中行樂詞》柳色黃金嫩。

堅也。《前漢·司馬相如傳》上金隄。《註》金隄,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賈誼·過秦論》金城千里。

官名。《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靑之戒令。《魏志·王修傳》行司金中郞將。《唐書·百官志》更金部曰司金。《遼史·國語解》隂山採金置冶採鍊,名山金司。《元史·世祖紀》置淮南淘金司。

《前漢·百官公卿表》更名執金吾。《註》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古今注》金吾,棒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爲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論語·摘輔象》風后受金法。《註》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

地名。《五音集韻》金州,周爲附庸國,魏於安康縣置東梁州,後周攺爲金州。

《前漢·地理志》金城郡。《註》昭帝始元六年置。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瓚曰:稱金,取其堅也。《方輿勝覽》楚威王置金陵邑,因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故名。

山名。《廣輿記》在鎮江府城西北江中,唐裴頭陀於此開山得金,故名。

《述異記》黃金山,生交讓樹。《又》南金山有師子獸。

臺名。《白帖》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故謂黃金臺。

花名。《五代史·附錄》湯城淀池多異花。一曰旱金,大如掌。

樹名。《洞冥記》影蛾池北有生金樹。破之皮閒有屑,如金而色靑,亦名靑金樹。

草名。《周禮·春官·鬱人註》鬱金香草,宜以和鬯。

《拾遺記》祖梁國獻蔓金苔。《正字通》百兩金,藥名。

《唐本草》牡丹,亦名百兩金。

古天子號。《帝王世紀》少昊氏以金德王,故號金天氏。

國號。《金史·太祖紀》國有金水,源產金,故號大金。

姓。《五音集韻》古天子,金天氏之後。

漢複姓。金留氏,出《姓苑》。

書名。《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註》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甲者其篇甲乙之次。《唐書·藝文志》海蟾子元英還金篇一卷。《宋史·藝文志》叢金訣一卷。

神名。《前漢·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註》金形似馬,碧形似雞。

闕門名。《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註》武帝時更名魯班門爲金馬門。

金精,珠名。見《博雅釋珠》。

鍾名。《拾遺記》帝顓頊有浮金之鍾。

星名。《酉陽雜俎》北斗第三星曰視金。《淸異錄》高麗謂星曰屑金。

金丹。《抱朴子·金丹卷》神人授之金丹仙經。

石名。《淮南子·地形訓》黃澒五百歲生黃金。《註》澒,水銀也。黃金,石名。

去聲。《字彙補》音噤。《荀子·解蔽篇》金口閉舌。

《韻補》叶居良切,音疆。《易林》剛柔相傷,火爛銷金。

【叵】

叵【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普火切,音頗。《說文》不可也。从反可。《後漢·呂布傳》大耳兒最叵信。

《正字通》叵耐,不可耐也。

遂也。《後漢·隗囂傳》帝知其終不爲用,叵欲討之。《註》叵,猶遂也。

《班超傳》超欲因此叵平諸國。

叵羅,酒巵。《北史·祖珽傳》神武宴僚屬,于坐失金叵羅,竇太令飮酒者皆脫帽,于珽髻上得之。

【罗】

羅【未集中】【网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4画

《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朗何切,音蘿。《說文》以絲罟鳥。古者芒氏初作羅。《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註》謂羅絡之。《詩·王風》雉離於羅。《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

《類篇》帛也。《釋名》羅文,疎羅也。《戰國策》下宮糅羅紈,曳綺縠。

《廣雅》羅,列也。《楚辭·九歌》羅生兮堂下。《註》羅列而生。

國名。《左傳·桓十二年》羅人欲伐之。《註》羅,熊姓國,在宜城縣西山中,後徙。

水名。《史記·屈原傳》遂自投汨羅。《註》汨水在羅,故曰汨羅。

新羅,東夷國名。《唐書·東夷傳》新羅,弁韓苗裔也,居漢樂浪地。

姓。《姓氏急就篇》羅氏,顓頊後,封于羅,今房州也。子孫以爲氏。

羅羅,獸名。《山海經》北海有獸,狀如虎,名曰羅羅。《駢雅》靑虎謂之羅羅。

菴羅,果名。《本草》梨之類,色黃,如鵝梨。

《集韻》鄰知切,音離。義同。

《集韻》郞佐切,音囉。邏或省作羅。巡也。

相关诗句
有人能否补西园 为问西湖千载后 可是东坡宿种根 西湖幽独好谁论 却向西湖伴幽独 结茅懒住罗浮山 人濯其缨我濯足 万顷烟波湖一曲 画桨何须载莫愁 烟鬟今已沐西子 荷声淅沥橹声柔 园公更喜雨中游 永夜众山皆答响 人在冰壶琴一弹 水鸟无声秋沆漭 孤棹最宜孤月上 潋滟化作金叵罗 烛龙晓燄射寒玉 蓼花深处荷花多 漱玉滩横水不波 网得银梭争笑閧 轮篙撤网携笭箵 临风短笛渔三弄 永福寺前钟一动 篝灯远近如流萤 城头日落不归去 三三两两歌采菱 竹岸杨堤秋正新 月下芳魂何处渡 峰头白鹤几时还 六如荒碣三桥路 一片蒲帆五石瓠 黑甜软饱水云边 持蟹嗅英烟雨外 半农半圃半渔船 生长西湖六十年 年来亦是行吟者 西园老矣可若何 付与西园细描写 且留惠州一幅画 罗浮亦已穷跻攀 钱唐汝阴久占断 清福无过湖与山 世间清福人最难 能为东坡补其缺 前知后有西园公 东坡先生果奇绝 湖山之灵更有说 领略湖山不在诗 脱离刀几全馀息 磨蝎生当绍圣时 东坡东坡真可悲 敢向湖山添口语 逐臣幸饱惠州饭 不放西湖入佳句 行吟岂是湖山主 故令岭外苦行吟 却为湖中了公事 栖栖数口合江滨 万里投荒白发臣 江月才留二百字 空将藤菜敌莼羹 有诗一百□十二 东坡寓惠凡三祀 惠州岂与杭州同 绍圣已非元祐日 标名亦自东坡公 惠州西湖岭之东 安得标名在人耳 续游不是老门生 欧阳太守移家至 汝阴勺水胡为尔 二高三竺神仙都 钱唐名圣果不妄 真山真水真画图 九州之内三西湖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